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米的顺势而为,字节跳动的逆流而上

2019-08-31 01:20 作者:对角巷da老砖头  | 我要投稿


小米跳动



通常,一个公司在主业达到首个顶峰之后,会把多元化纳入战略考量,而多元化会带有一些特性:跃跃欲试的主动或抛物线高位恐惧的被动。张一鸣的字节跳动公司属于前者,雷军的小米公司属于后者。

1.小米部分

简单梳理,老桥段。

2010年小米在已经财务自由的雷军的主导下以滚雪球的方式迅速聚集起了一批精英骨干人才正式启动小米。

2011年小米系初登场:基于安卓系统深度定制的MIUI-ROM、米聊、小米手机。(第一批产品就上米聊,足见雷军当时的野心不止于做手机硬件,而是整个手机软硬件构建的以品牌为中心的生态)

2010年的手机市场切入环境正如日后成为雷军核心思想的“顺势而为”一样,头部玩家:三星和苹果;其他玩家:国产手机大军,比如中华酷联波H+诺黑等等,功能机和简易智能机鱼龙混杂,那时的整个“下沉市场”几乎都是山寨机的天下。

头部玩家的产品价格属于高端机,价格多在4999以上;其他国产手机属于中低端机,价格群魔乱舞最低价格在三千多元以上,四五千、七八千乃至上万元的也屡见不鲜。



苹果手机价格演变
2010年手机销售宣传材料


2011年10月,小米手机正式发售的定价为1999元,而且这是一部纯正的智能手机。以回望的角度去看,当时整个国内的手机需求跟现在非常相似,大众消费者们似乎都在憋着一股冲动,想要摆脱山寨机的包围,寻找一种能够“体现身份或者与众不同”的手机作为自己的个人数字终端的标签。

当时大众消费者是很难够到苹果档次,又厌恶山寨或“杂牌”的平庸,恰巧顺势的小米出现了……;现在大众消费者是想要突破现存任何手机的包围,去寻求一个全新时代标签的个人数字终端,这其中当然不包括去乔布斯化的苹果、崩溃呆立的三星、走到十字路口的小米和以蓝绿双雄为代表的相机终端们,又恰巧顺势的华为被推到了舞台中央……

所以,如大家所见,那时出场的小米如同被摇了一路后上桌的可乐:瞬间爆发!

我猜想,雷军顺势而为的核心思想的种子也是在那时被播种下的,你但看那些词汇就能明了当看到事业井喷的盛况时,在他内心波动的感触“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风口理论,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

当然,光有风口不是谁都能飞起来的,雷军在起点瞄准的方向是他在这个风口上能够起飞的关键:打破手机行业暴利,让普通消费者都能买到便宜又好用的产品。(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没错,跟马云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样,愿景在公司初期像灯塔一样为巨轮的启航指明了全力冲击的方向。)


2.字节跳动部分


2012年3月,在连续参与四次创业之后,张一鸣从九九房辞去CEO,创办今日头条,并获得SIG的天使投资。同年8月今日头条发布第一个版本,并在年内使用户数达到近五千万。怎么样,这个版本看上去是不是和王兴的起步版本有点相似,都是连续创业,都有基础资金和资源。

在今日头条出现前的新闻客户端市场,主要玩家有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财经、凤凰新闻、ZAKER、搜狐新闻等。

网易新闻,以“有态度的新闻平台”为定位,想要在众多同质化的新闻资讯终端显得与众不同些,初期布局时确实有一定效果,以一批优质的专栏作者为基础开始慢慢拉开了和其他新闻平台的差距,跳出了同质化的枯井。但是,后来随着与今日头条竞争的白热化,大量口水文写手涌入,它又跳进了枯井里,只是比同在枯井里的今日头条要好一些罢了(今日头条是内容同质化,但模式差异化)。

腾讯新闻,这个地主家的傻儿子虽然占尽流量优势,但却毫无建树。最初在PC时代时还能凭借天生优势占据网络新闻端的主流位置,不久后,当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它爬上了手机QQ和微信的后背,成了附属,而且由于手机终端的屏幕比例限制,腾讯新闻的展现方式无法从PC端庞杂的“迷你页”完美转型成适合手机屏幕显示的简练新闻端。

值得一提的是,附生在微信上的腾讯新闻的内容简直不要太LOW,那巨大的流量和短小的窗口本应该严谨筛选一些更有曝光价值和社会引导性的素材,结果却是一些八卦口水素材。或许这就是腾讯想要的效果吧,至于后来的改变:“新时代”板块的常规入驻,也说明了这个宣传窗口无比巨大的传播效应。

虽然后来在和今日头条的竞争中独立出过一款叫“天天快报”的手机新闻终端,可也无力挽回败局了,这种被动式的追击从天天快报一直延续到了短视频的“微视”,都没能再创出另一个像微信一样的超级APP。但,不可惜,不可惜,巨头已木,新苗当立,生命循环矣。

新浪微博的出现完全变革了传统媒体的采编模式,不仅对整个传统媒体领域产生了一次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对获取外界资讯的个人用户打开了真实信息世界的巨大缺口。

如果拿水来做比喻的话,在微博出现之前,大众日常获取信息的方式是拿着好奇牌的水杯,去各家平台的水龙头前打水喝,而他们当时不知道的是,水源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动态水库,所以当微博形态出现之后,就相当于推特、新浪们把水库轰烂了一个大缺口,奔腾的巨大水流把所有拿着杯子前来打水喝的用户卷进了洪流,也就是出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第二次信息爆炸。另外,新浪新闻就是个二房小妾,站在新浪端不知所措,它的儿子新浪财经倒是还能凸显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用户们被洪流淹没但他们喝水的方式还是只能从靠近周身的水里取用,并没有对整个洪流甚至整个水库有一个清晰的框架认知和全览图通道。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是比那时今日头条从众多新闻客户端嘴里抢肉要大好几个量级的机会,这个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基于5G网络基础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基础的下一代科技传媒巨头的预占位。

凤凰网新闻从最鼎盛的时期像整个中国新闻业最独特最璀璨的明珠,退化到一个默默平庸的角落媒体,这其中的变化应该是有些复杂和不可言说的。

ZAKER是我偶然用到的一款在移动终端时代界面、板块、信息简洁度做的比较不错的一个新闻客户端,但是后来内容上貌似把持不住了,内容粗糙的文章开始不断出现,甚至出现了最不能容忍的标题党,难道是优质专栏作者跑光了?

搜狐新闻,我要特别的“夸赞”一下它,因为它已经不是一个新闻客户端了,它成功渡劫成了一个既像粘到身上甩都甩不掉的狗皮膏药,又像一个让人冒火却无可奈何的熊孩子,如此灵活的弹出本领,如此顽皮打不消的韧性,在下实在是佩服,佩服他们能把一个新闻客户端搞的如此乌烟瘴气,美女、离奇、小低俗,夸张、标题、博眼球。

以上几个移动新闻端的介绍就是今日头条当时大致的竞争环境。

字节跳动的关键产品推进路线:今日头条-内涵段子-美拍-抖音-TikTok。在这个路线中,我们能发现字节跳动与以往的的国内科技巨头相比,有一个特殊的优势,这种优势中带有谷歌工作模式的味道,那就是宽容度和留白空间。

在腾讯、阿里、百度、华为、网易这些公司中(网易在游戏版块稍微好些),似乎大家都是上紧发条的巨大玩偶,紧张有序的、按部就班的执行各种的高层决策,员工在正常的企业价值观框架内不得松懈掉队,也就是前一阵闹的很厉害的996风波所反映出来的,大家忙忙碌碌的都在执行高层战略决策,稳稳的做螺丝钉。而内部孵化那种另起炉灶实际动力是不足的,它不像初创公司那么有好奇心和精力,同时也带着母公司庇护下的某些缺点。

在这一点上,后来者字节跳动还没有沉积出大企业病的顽疾,所以能让公司有留白空间,使得最初出现于微博的“短视频瀑布流模式”能被有精力的员工发现并放大成一代巨无霸:抖音/TikTok。


3.顺势而为和逆流而上


在传统商业领域中,因为整个生意链条上没有一个元素是可以完全无延迟地去把控的。但是在科技领域,这是可以做到的,甚至能做到极致,TimApple的苹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得益于乔布斯种下的苹果基因,在“世界是平的”开源式思维大环境下,乔布斯逆于市场而行,硬是把苹果控制在了一个闭环内。在初期,连盖茨都鄙视他这种“没大格局”的生意方式,但剑走偏锋,乔布斯凭借他独特的个性和洞悉未来趋势的视野,非常完美的在这种链条把控力极强的环境中舒服的释放出他的创造力在苹果产品上。

在传统商业领域中,顺势而为没有错,它也符合太极那种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等稳性的爆发力。

但是,在科技领域,顺势而为几乎是个灾难。小米公司从起步到巅峰这个阶段确实是顺应了市场的势,但是雷军不该把“顺势而为”的经验总结,当做小米的核心战略思想。

因为在科技行业的摩尔定律基本框架下,你很难对一家抱着顺势而为思想的科技公司的未来创新力产生较大的信心,这一点在小米上市后股价一年以来的走势,以及前不久小米在发布2019Q2季度比较漂亮的财报后,股价不升反跌的这两件事上就能反映出来。

虽然整个手机行业处在拐点这个大环境也是有影响的,但这不是重点,一家有潜力的公司是不会因为市场环境的遇冷而被看衰的。

字节跳动的逆流而上非常清晰的展现了一个新科技巨头应有的生命力和好奇心。从与腾讯角逐的“头腾大战”,到与百度对垒的搜索引擎布局,这种主动挑战的多元化扩张是有益的,字节跳动带领着对现有市场中沉闷固化产品厌倦的求新者群体一起寻找通往下一波商业科技海域的通路。

勇士打败恶龙,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隐忧是勇士打败恶龙后会不会成为下一条恶龙?毕竟今日头条新闻的推荐算法其实是在给读者建立信息孤岛,而在建立这个孤岛的过程中有很多垃圾涌了过来。如果当读者偶然呼吸了新的空气还会继续回到这种孤岛中吗?也许孤岛很顺心意很快乐,他们会选择沉溺。另一方面,抖音这种瀑布式高节奏的视觉刺激产品还会持续多久?当新鲜度褪去,厌倦感袭来,它和他们将何去何从?大概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自己革自己的命或者让外部发起新的产品革命。

与之相比,小米从手机业务扩展到“百货公司”,是顺路到了胡同口拐弯,没有了手机的前路而去做的多元化扩张。我这里并不是厚此薄彼,假如字节跳动真的去尝试做个毫无突破性创新的移动终端手机硬件,那它很大概率会被折腾的元气大伤的。小米在当前核心战略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可能最好的结局就是一个以性价比为主轴的家居百货公司。

但这种结局没什么不好的,它很有可能在下一波金融危机或者当前的全球经济动荡中一枝独秀,成功转型成正式的“百货公司”,然后再走一个Costco路线? 那么问题来了,已经登陆东方大陆的会员制性价比巨鳄Costco和本土的新国货地头蟒,谁能站在会员制性价比零售大山的顶端呢?

真心希望能看到小米和字节跳动两家公司这样的景象:

小米在不断革新传统实体领域无良商家或者低值高价的制造商;

字节跳动在不断革新传统互联网领域无良公司或者不再创新但凭借大而不倒的优势占据巨量资源的公司。



小米的顺势而为,字节跳动的逆流而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