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尝试为 PSYCHO-PASS 第二季拉点人气,在第三季上映前

2019-08-31 00:22 作者:CentWind  | 我要投稿

封面来自《PSYCHO-PASS Sinners of the System Case.1 罪与罚》

上个月就想写这么篇东西,在买了NAS之后,就把早年看的很多动漫都下了回来,然后就又重看了一些番,像是死笔和PP。因为确实过了好几年了,当年看得也有些走马观花,重看PP2的时候越看越觉得,PP2并不像很多人那样说得不值得推荐观看。在今天看完《罪与罚》之后想着还是把这篇写了,不然剧情又会忘记不少。

为什么说第二季值得观看?

[这段只略微阐述PP2主题,不剧透剧情过程,默认看过PP1]

在第一部中,向观众展示了何为SiByL System(西比拉系统),并解释了系统如何运作:通过将免罪体制的人纳入系统,而维持系统能够制裁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完美性”。常守朱了解系统的真相后,既不认同系统的运行方式,又不能否认系统为社会治安稳定而存在的必要性,在结局说了“总有一天会有人来切断这个房间的电源”后,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第二季在此基础上,尝试继续完善Sibyl系统的制度规则。Sibyl在Dominator测算犯罪系数时,在外呈现是一个统一意志,那么输出这个意志的,上百个大脑的集合体——Sibyl系统是一个怎样的犯罪系数,第二季就围绕这个问题的展开(因为集合体的意志不同于社会上单一个体)。最终在第二季结尾,解决了集合体意志的问题,Sibyl系统迎来一次进化,再次完善。

Sibyl系统的不断完善,将PSYCHO-PASS的世界观进一步展开,能够为后续的作品提供一个更加丰富而合理的平台,也让人更加期待切断西比拉房间电源的时候,是经过了一个怎样的过程,那个时候的Sibyl是不是已经得到了更多的进化,甚至认同了切断电源呢?



[以下均涉及剧透]

第二季最终以Sibyl系统接受承认群体犯罪系数结尾,鹿矛围的犯罪系数也得以计算,Sibyl自身的犯罪系数在剔除不安定因素后归零。

在第二季的结尾鹿矛围继续发问,继续深究Sibyl“颜色”的问题,也为后续作品铺垫,具体的下文再详细展开。



值得探讨的几点和部分细节:

(希望大家不要以Sibyl系统是绝对的“恶”为前提来思考,肯定其积极一面)

1、关于群体性犯罪系数

第二季中Sibyl在反驳常守朱时就简单展开过这个问题,测算群体犯罪系数,有可能出现即便群体内的每个个体的系数都是正常的,但群体的系数是超标的。那么这时候应该如何做“清除”工作呢?在第二季的结尾,Sibyl给出的解决办法,并不是将群体整个抹杀,而是剔除群体中影响群体系数的个体,来将群体降至安全色相。

但由此带来的即便个体的系数正常,但仍被清除的结果,会加大社会的不安定成分,让人变得疑神疑鬼。但第二季动画以Sibyl在做自我净化后算力严重不足,无法测算整个社会的系数为由,暂时避开了这个问题的回答,而且目前似乎并没有在社会上普遍实施群体系数的计算,仅代表着系统自身的更加完善。

2、关于SiByL System

在第一季的结尾,常守朱否定系统,并放下“总有人会来切断这间屋子的电源”的话语后,不论是西比拉系统本身发出了那“瘆人”的嘲讽笑声,抑或是动画创作者为这段画面配上了这个笑声作背景音。给观众的感觉都是对这样系统的讽刺。

在第二季动画和后续作品中,创作者并没有选择直接推翻系统的统治这样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反而为第一季打起了圆场。在第二季中鹿矛围拿Dominator指向系统时,显示色相浑浊,这说明在第一季的时候系统的色相即便不超过300,也是属于“有颜色”的了,所以会发出“嘲讽”。在第二季的自我进化后,系统应该更加的理性、冷静。

在系统不断自身完善、进化的同时,还能不断有人对系统的合理性发问,最终寻求解决方案,才是这个系列长远发展的主线。

3、关于免罪体质

免罪体质是否是在这个人一生中,永恒不变的呢?在看完第二季后,我想不是的。

一点是东金朔夜从免罪体质跃升为犯罪系数历史新高的个体,如果说这可能是因为他是“人造免罪体质”,那么他的母亲东金美莎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东金美莎使用系统权限强制开启Dominator
鹿矛围使用Dominator测算“局长”的色相
“局长”被击中后

第一张使用系统权限强制开启了Dominator,第二张的时候“局长”的色相能够被测算,这里能够被测算,是因为测算出的是系统本身的色相,还是东金美莎的色相(因为从后续剧情来看,系统本身的色相已经浑浊)?从第一张和第二张的Dominator形态来看,第二张时的Dominator已经已经换了形态,属于锁死状态了,那么可以推知,这里测出的是东金美莎个人的色相,东金美莎被系统除名,不再属于SiByL,也就无权开启Dominator了,第三张被击中时的画面也确认了此事。

由以上可以推知,免罪体质并不是永远的,在一定的契机发生后是可以被测算色相的。

4、关于SiByL系统“颜色”的继续发问

在第二季的结尾,鹿矛围继续对常守朱发问“你为何不将Dominator指向SiByL呢?”

因为Dominator作为Sibyl系统意志的输出,从结果来看最终的执行,是由Sibyl的测算+持枪人扣动扳机两者合一来实现的,那么持枪人的意志是否应该被算进Sibyl系统的色相计算中呢?

由第二季的第一个案件,常守朱特意等待嫌疑人数值降低后执行,和在最后裁决鹿矛围时系统提醒常守朱尽快执行裁决;两者都说明了,仅有系统的判断是不够的,持枪人的决断很大程度上被包含在了裁决的因素中。

对此问题如何解决,也期待后续的作品能够给出出色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很多人说可以不用看第二季?

也就是说第二季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二季对人物的塑造没有第一季强

第一季的狡啮慎也槙岛圣护是塑造的非常成功的角色,人物立起来了,能带动更多人观看动画。但第二季很多人期待能够大展身手的霜月美佳却显得比较稚嫩,因为人物特点会遭致很多人的方案,从而不愿意观看第二季。

同时,第二季对很多配角都没有足够的笔墨来描写,略微有些平面化。

反派的塑造有一些反“常识”

为了继续对Sibyl系统的不断发问,第二季创造了同样是“集合体”的反派鹿矛围,但鹿矛围本身是一个多个人拼凑而成的“医学奇迹”,作为观众对这种几乎不可能的医学奇迹会有一种“违反常识”感,让人觉得剧情是刻意编造出来的。

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重要的是反派缺少第一季反派的魅力,让人热情降低。

第二季仅有11集,长度不够

第二季片长仅有11集,造成了,笔墨着重在Sibyl系统的进化上,由此创造了,常守朱等待色相逐渐清澈后再裁决,和当玩游戏的多个平民也是“不知情的犯罪者”时,这种特殊的案件为总线做铺垫,但笔墨放在人物塑造上的就少了。

如果有22集,足够人物塑造人物,相信观感会比现在好很多,但毕竟没有如果嘛。

画面压抑,有些血腥

在看第二季的时候我还是大一,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就开玩笑的说过,第二季这看得我色相都要浑浊了。

在第二季的剧情中,有很多因剧情发展而产生的群体性悲剧,画面也非常富有冲击力。确实和很多番不一样,也诚然确实不适合一些人观看。


其他

2015剧场版

2015剧场版的背景设定是外国,而且是非和平安全的社会状态,所以很多问题并不是在前作的社会背景环境下的哲学问题,是非问题;而是一种政治问题,立场问题,所以在此就不作过多展开了。

霜月美佳

我在第二季中,对她并没有什么反感之情,可能我看番比较佛吧。同时在今年上映的剧场版《PSYCHO-PASS Sinners of the System Case.1 罪与罚》中,她也有所成长,或者对一些人来说算是“洗白”。

在第二季的剧场版中,被东金利用,并在后续知道系统真相后,霜月露出了犹如“痴呆”一般的表情鼓着掌,并承认赞许系统的运行方式。但最后她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想要裁决东金,来防止自己的色相恶化。

在新作剧场版中,霜月是一个能力强、想立功但是又没有褪去稚气的角色。能力强不用说,第二季就有体现,想立功可以在第一季的结尾略窥一二,当时常守朱和霜月说刚上任就遇见案件,不会因为新人就放宽要求。这时霜月回答“求之不得”,至少说明她是上进的。(我太想进步了.jpg)

同时,她作为新的一位知晓系统秘密的人,选择了和常守朱不同的思考方向。在第二季中,仅表现了她对系统的承认,在新作剧场版中,她不仅仍然承认和理解系统的运作方式,又对系统所暴露出的破绽而不满,希望系统稍微接受“惩罚”。在言语中她说的是“完美系统”,所以我想她寻求的是,系统不断的完善、进化,成为真正的“完美系统”吧。

树立这样一个,同样理解系统存在必要,但又支持系统的人,我想是为了整个系列发展而非常必要,在最终,她和常守朱两种观念也会有更大的碰撞。

新作剧场版的其他信息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也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到这里,我想阐述的就基本说完了,不知道看完的人如果没看过是否想去看一遍PSYCHO-PASS第二季,看过第二季的人如果原先对其抱有差评,又是否愿意再去重温一遍。

无论如何,PSYCHO-PASS系列,算是蛮另类的动画作品,它可能不适合所有人观看,不同年龄、经历的人看,观感也有所不同。在当年还是高中的我看,和今年又重温了一遍我相比,确实几年过去了,带给我的感受也确实不同。

但我想这部作品足够有趣,希望有更多对这类动画有兴趣的人看到,即便第三季肯定还是网盘相见。

PS:可能有一些错误,请多担待。另,这里不提供资源。

尝试为 PSYCHO-PASS 第二季拉点人气,在第三季上映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