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特辑】《起风了》:现实,梦想,以及梦想的代价

原文来自篝火营地合作媒体:Polygon
【预警:文中包含部分剧透与分析,建议观看《起风了》后再作阅读】
在 2013 年,《千与千寻》和《龙猫》的导演宫崎骏已经围绕着魔法主题和奇思妙想的世界建立起了个人独特的风格。他的电影通常会以灵魂、女巫、龙和皇族成员为主角,观众看到诸如红猪开飞机或孩子搭乘龙猫巴士早已不是什么罕见事。虽然这些合家欢乐电影往往有多种类型标签,但他的电影还是如梦幻世界一般,伴随着让人无法预测的剧情。

因此,当这位动画界的元老宣布自己计划退休,且最后制作的影片将会是一部传记时,众粉丝大呼困惑。
传记?宫崎骏是一位如此富有创造力、充满激情且与众不同的传奇导演,怎么会选择以此迎接自己职业生涯的尾声呢?居然是一部传记片?!
如今,七年过去了,宫崎骏的粉丝们都知道这位导演并没有制作一部标准传记片。相反,他精心打造了一部宏大且私人化的电影。这部作品叫《起风了》,在 Netflix 或 HBO Max 平台上均可观看,我建议大家聚精会神地好好欣赏。
这么说吧,如果你只打算拿起手机欣赏影片,或者想在烤面包的闲暇片刻看点东西打发时间,那你多半会误以为《起风了》仅仅只是一部普通的传记片。但如果你正儿八经对待这部作品,就会发现它与宫崎骏的其他作品无异,不仅令人备受鼓舞,还常常出其不意。

未曾发生的人生
《起风了》这部影片记载了日本昭和时期著名航空工程师堀越二郎的一生,他是日本历史上相当重要的人物之一。堀越二郎担任零式战斗机的设计主任,二战期间日本军队曾大量使用该型号飞机。
影片刚开始展现了堀越二郎的童年,当时他梦想着创造出完美的飞机。然后影片记载了他实现梦想的每个过程。观众会感受到他如何面对成长路上的官僚主义、个人情感及道德冲突。这部作品算是常见的传记类电影,主角的艺术之旅会伴随着令人难忘的爱情故事。堀越二郎遇到了一位年轻女子,二人坠入爱河,但对方却不幸患上绝症。堀越二郎在事业腾飞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损失。
这是个很公式化的剧情,但实际上,这场悲剧却从未发生在堀越二郎身上。

这就是影片与现实历史的差别,大家通常容易忽略这一点。《起风了》不仅改编自同名小说,且参考了多部作品。在电影的中间部分,宫崎骏没再继续展示堀越二郎的真实人生,转而花了较长篇幅让主角去某个乡村度假胜地重新思考自己的飞机设计。他在酒店里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国际宾客,探讨了他在这个混乱时局下制造飞机所引发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此外,他还与里见菜穗子重聚,当时这位年轻女子患了肺结核,正逐渐康复起来。
度假胜地的整个场景仿佛一个虚构的鸡尾酒聚会,这其中有三处灵感来源,分别是日本作家堀辰雄的短篇爱情小说《风吹了》,法国诗人保罗·瓦雷里最有名的作品《海滨墓园》,以及德国作家保尔·托马斯·曼的经典之作《魔山》。

《魔山》讲述了一位名叫翁汉斯·卡斯拖普的德国大学生前往瑞士达沃斯山庄一家肺结核疗养院探望表兄弟的故事,最后也不幸染上肺结核的故事。在疗养院中,他与不同背景和思想理念的角色互相交流,其中包括嗜酒如命的荷兰富商和其他性格各异的角色。
《风吹了》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和自己未婚妻之间的悲剧故事,后者在一个乡村肺结核疗养院里患上绝症。堀辰雄的小说是基于作者自身的遗憾而创作,且受到了法国诗人保罗·瓦雷里诗歌的启发。
宫崎骏电影开头就引用了保尔的诗歌,那首诗同时还是这部电影和堀辰雄作品标题的灵感来源:风起,唯有努力生存(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尽管这些作品跨越二十余年,分别来自三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但它们却有着相似的元素和主题,那就是探讨「病痛」、「希望」、「生于悲剧和不可预测中的美好时光」以及「痛失挚爱后该如何继续生活」等问题。
但是,为什么宫崎骏会放慢长篇大论的节奏,转而挖掘一系列与堀越二郎无关的事情,甚至包括了二战时期的历史呢?这种看似「跑题」的设定为什么会逐渐发展为与后半部分主题同等重要?因为虚构故事比历史真相呈现了更宏大的理念。
传统传记片的问题在于,尽管大家「道理都懂」,但这些作品却受众不广。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饱受生活摧残的艺术家,创造不出几十年后仍被世人铭记的事物,也没有遵循传记片主角的成长轨迹,用自我牺牲的方式去创造出一些壮观杰作。

宫崎骏的电影不仅意识到这个局限性,还质疑了这段艺术家故事的逻辑。当堀越二郎离开度假村时,他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此时,摆在他眼前的是一条「康庄大道」,只不过他要为了成就而牺牲个人生活。另外还有一条通往爱情的道路,他可以选择把时间奉献给心爱之人,投入到其他的人际关系中。
实际上,电影中的堀越二郎拥有了新的选择,除了真实的战争生活以外,还有另一种理论上可选的人生,虽然他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加默默无闻,但忧虑也会随之变少。

堀越二郎选择专心致志设计飞机后,偶然从酒店方得知一个熟人很可能已被日本秘密警察抓捕,对方是个德国侨民。里见菜穗子的病情愈加严重,这迫使她搬去了山区的疗养院,并最终在那里去世。堀越二郎设计的飞机最后被用于战争,但他本人是反对战争的。他失去了朋友和亲人,只为了让他的艺术作品成为武器。
在影片结尾,堀越二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因为他的选择,这种成功最后伴随着巨大的代价。所以,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在这部电影里,没有一架零式战斗机从战场归来,倒不是因为零式的设计缺陷,而是因为它们被卷入了一场日本无法赢得的战争。

一部由和平主义者创作的战争影片
在 2013 年,宫崎骏制作了一部讲述堀越二郎的影片,这似乎是个奇怪的组合,不仅是因为影片类型,还因为宫崎骏自身的信仰。
宫崎骏依然是个直言不讳的和平主义者。在《起风了》上映之前,他就写了一篇评论文,批评日本首相改变国家宪法,企图让法规为复兴军队让路的野心。一些保守派人士为此称宫崎骏是「叛徒」,其他粉丝则疑惑为何一位和平主义者要制作一部关于战争机器设计者的影片,这架飞机是在劳改营制造出来的,然后被投入战场,夺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影片本身就定在这个难题之上,艺术家和创作者有时候需要生存于道德的灰色地带。事实上,宫崎骏的父亲曾经营一个飞机工厂,属于军工企业,为堀越二郎的零式战斗机提供零件。
就像宫崎骏一样,现实中的堀越二郎也批判他的国家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在二战中摧毁了自己的人民,并曾在私人日记中写道:「日本被摧毁了。我只能指责军事等级制度以及盲目的当权者将这个国家卷入了地狱般的下场。」

不过,这种内心挣扎并不适用于宫崎骏电影中那笼统且浪漫的视觉效果。但这就是宫崎骏真正想表达的价值观,通过这个平行的虚构故事,这部作品想让大家正视一系列宏观、抽象、混乱的道德以及个人的挣扎。
堀越二郎最想实现的无非就是创造自己的艺术,但这会让他失去挚爱。宫崎骏通过引入其他艺术家的视角来解析这种选择,就像他改编黛安娜·温尼·琼斯的小说《魔幻城堡》那样,完全改变了剧情。大多数传记片都试图强调「真相」,而宫崎骏则把这一体裁和真实历史视作画布,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其他灵感,比如一些历史事件、小说、诗歌和自传。

宫崎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堀越二郎的一句话启发了他对这位工程师人生的改编灵感:「我只想创造一些美好的事物。」这句话很能概括宫崎骏希望与大家分享的东西,即规律、期待和形式。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对创作者和他们作品的一切期待,都可以先放到一边。毫无疑问,宫崎骏确实也创造了许多美好的作品。
但考虑到在宫崎骏自己的生活中,他也面临着类似处境(比如他与孩子的关系),显然他将一部分自己也融入到堀越二郎在影片里提出的思考和答案。当屏幕上滚动起人员名单时,我总不禁思索:当宫崎骏回首个人职业生涯时,是否会觉得自己的作品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一直都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翻译:王艺 编辑:Z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