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府要怎样做才能得到我们的信任?

2020-06-09 16:15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公众参与往往被视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公众参与会不会以及怎样才能增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却还不得而知。笔者与香港教育大学亚洲与公共政策系副教授和经纬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以中国香港特区围绕医疗保健政策进行的改革,考察了政府向民众征求意见的积极影响。

公众是公共服务的对象,对公共服务也最有发言权。但是,公众参与往往耗时冗长且效果不佳,公众意见能否被政府吸收和反映在政策制定中也不得而知。与此同时,公共管理日趋专业化,对于专业性很强的政策问题,公众参与也往往被认为爱莫能助。特别是对医疗卫生这样的专业性较强的公共政策来说,医生等专家和专业人士的话语权更强,公众参与往往不是最受关注的问题。

在公共卫生领域,主管部门决策者和医院医生相信他们拥有更多的专业认识和技术知识,比普通民众更加了解应该如何改革,因此会怀疑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但是,医疗体制改革往往伴随着预算削减和患者花费攀升,如果不通过公众参与来倾听民意和反映民情,就可能使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不得民心。

我们认为,公众参与可以提升民众对政府绩效的评价,进而使他们更加信任政府。这是因为公众参与可以使民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并将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政府部门进行沟通。这会使民众更加满意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进而会对政府更加信任。

之所以公众参与会提升政府信任,就在于公众参与可以在工具性和象征性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当公民有机会参政议政并影响政府决策时,往往会认为政府更加民主、负责和有效。如果民众的意见得到了政府的吸收,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强的政治信念,认为自己可以影响乃至左右政府决策。与此同时,公众参与也会让民众相信政府在决策和执行政策时考虑他们的偏好,并能够维护民众的公共利益。

中国香港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水平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近些年来也在进行大力改革。2014年底,香港特区食品及卫生局着手推出“自愿医保计划”,并公开征求民众对计划草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在此期间进行电话调查,随机访问了1700多位成年居民,了解民众对这项改革的态度,并收集了其他相关数据。

数据表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可以分为两个维度:行政信任和政治信任。行政信任包括民众对行政长官、行政院、政府官员的信任,而政治信任主要指对立法委和政党的信任。研究显示,民众如果认为他们有关医疗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重视,那么就会对医疗卫生服务更加满意,并进而更加信任政府。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参与主要影响行政信任,而对政治信任的作用不大。

为了说明是公众参与而不是其他因素影响政府信任,我们又在2015年初进行二次电话调查。此时处于公众参与的后期,媒体宣传和政府动员的力度都减弱,因此公众参与也减少了。结果显示,相对于第一次调查来说,第二次调查时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明显降低,表明恰恰是公众参与机会的减少影响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由此可见,在像医疗卫生这样高度专业的政策领域,如果能够吸引民众参政议政,那么就有利于获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社会政策,但是却有深远的政治意蕴。类似地,食品安全、基础教育、环境保护等社会政策也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如果做不好,就可能诱发值得警惕的政治风险。

——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参考文献:

He, A. J., & Ma, L. (2020). Citizen Participation, Perceived Public Service Performance, and Trust in Government: Evidence from Health Policy Reforms in Hong Kong. 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forthcoming.

政府要怎样做才能得到我们的信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