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大王会英:认为抑郁症难治的家庭,通常会经历这十个阶段

王会英
40年临床诊疗经验
个人简介:
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原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大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从事精神科工作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
擅长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行医格言:
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
“我们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见好,孩子都失去耐心了,再也不愿意接受治疗,这怎么办啊?”
在我院接诊的青少年抑郁症案例中,有不少孩子都是在其他医院治疗后,效果甚微又来到我院看诊。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常听到家长们诉说上面的困惑。

其实,在孩子罹患抑郁症的初期,孩子的求治愿望是非常强烈的。但家长往往不了解这个病的本质和根源,更不了解一般精神科大夫的诊疗思路和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导致走一些弯路。
可能对医生用药有所误解,或者对疗效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对药物副作用缺乏预期,又或者有些心理咨询师处理不当,对患者造成了二次伤害……总之,折腾过一轮之后,家长越来越焦虑,孩子越来越绝望,甚至抗拒治疗,父母就会陷入更深的困境中。
一般来说,这样折腾的家庭会经历以下十个阶段:
第一阶段,忽视阶段:孩子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孩子开始不想去学校,家长认为孩子变懒了,有点矫情,也会尝试给孩子加油打气,然而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差。
第二阶段,确认阶段:孩子的情绪越来越糟糕,常常控制不住掉泪,甚至有自残自杀等行为。家长终于带孩子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确诊患上抑郁症,开始用药。
第三阶段,否认阶段:药物的副作用非常强烈,导致孩子出现头疼、恶心等强烈不适的躯体反应。家长开始动摇,擅自停药,并寻求各种偏方妙术,希望可以让孩子尽快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第四阶段,承认阶段:尝试过各种方法之后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于是又转回到正规的精神卫生中心看诊,并坚持用药。
第五阶段,康复好转阶段: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达到或接近临床治愈标准,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尽快上学。在和医生沟通之后,让孩子服药复学。
第六阶段,复学失败阶段:孩子在复学一周至半年左右,因为压力过大重新休学,症状加重,病情恶化。家长在短暂的喜悦之后陷入绝望之中,又要照顾孩子的情绪,心力交瘁,开始寻找除了药物以外的其它帮助。
第七阶段,调节孩子认知阶段:家长知道了用药的局限性之后,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给孩子寻找心理咨询,并且自己也会去参加心理咨询。但这个阶段家长还总想着改正孩子的错误认知,并不会从自身找原因。
第八阶段,自我成长阶段:家长意识到言传不如身教,开始从我做起,尝试改善家庭关系,尝试正视自己原生家庭和婚姻家庭中的创伤和缺失。在孩子服药的基础上,改善沟通方式,与孩子渐渐有了良好沟通。

第九阶段,反复触底阶段:孩子病情反复,甚至会有重复几次的休学失败经历。家长不停在希望和失望之中反省总结,心理越来越坚强。孩子也在螺旋向下的过程中逐渐触底,慢慢开始反弹。会有一些有力量的言语和行为的表现。
第十阶段,放下陪伴阶段:在经历多次的失望甚至绝望之后,家长开始真正接纳孩子的病情,也开始接纳真正的自己。家长逐渐意识到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分离的过程,开始放下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能以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陪伴孩子,渐行渐远直至分离。病情和康复与否已经不再是家长最关心的焦点,家长和孩子都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这个时候孩子才能真正康复。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完这十个阶段。在坚持用药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医生和咨询师,家长越早进入后面的阶段,孩子越早可能真正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