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将高琼:澶渊之盟功劳不亚于寇准,带动高家在两宋长盛不衰

2023-02-20 20:38 作者:微史闲读  | 我要投稿

在北宋历史上,澶州之盟是一件大事件。

通过澶渊之盟,宋与辽缔结和约,结束了两国间的战争状态,给双方带来了百余年的和平。

在论叙澶渊之盟功臣的时候,人们总是首先会想起名相寇准、王旦等文臣的名字,而武将却很少被人提及。

无此重大事件,若没有武将的参与岂能成功?

事实上,武将在澶渊之盟的所起的作用是文臣无法替代的,尤其是武将高琼起了关键作用。

《宋史》评价道:

真宗澶渊之役,高琼之功亦盛矣!

若以功绩论,澶渊之盟,寇准是首功,高琼则居其次。

在澶渊之盟前,高琼的职务是殿前都指挥使,这是北宋禁军最高统帅之一。



宋真宗景德元年(104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深入北宋腹地。

起初面对契丹入侵,宋真宗表现很得体,准备亲征抗敌。

九月,上谓辅臣曰:“累得边奏,契丹已谋南侵。朕当亲征决胜,卿等共议,何时可以进发?”

宰执大臣们通过讨论决定真宗“驻跸澶渊”,但是在具体时间上没有达成一致。

毕士安曰:“陛下已命将出师,委任责成可也。必若戎辂亲行,宜且驻跸澶渊。”

寇准曰:“大兵在外,须劳圣驾暂驻澶渊。迸发之期,不可稽缓。”

可以说亲征已成定论,只是时间上朝堂没有达成共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形势极度恶化。

既而契丹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

战争形势对北宋极为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宋真宗对亲征的态度发生动摇。而朝堂达成也出现了分化,王钦若等人力主迁都,这更使得宋真宗摇摆不定。

形势危急,寇准凑请真宗按原定计划即刻“幸澶州”。

最终在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决定北上亲征,前往澶州。

身为禁军统帅,高琼自然一同前行。

十一月底,宋真宗一行从开封出发,两日后帝驻跸韦城。

主和派大臣再次提出迁都建议,“群臣复有以金陵之谋告帝宜且避其锋者,帝意稍惑”,宋真宗再度发生动摇,身边的太监也鼓动真宗回京。

内人谓帝曰:“群臣辈欲将官家何之?何不速还京师!”

宋真宗动摇,召寇准问话。

准曰:“群臣怯懦无知,不异于乡老妇人之言。今敌骑迫近,四方危心,陛下惟可进尺,不可退寸。河北诸军日夜望銮舆至,士气当百倍。若回辇数步,则万众瓦解,敌乘其后,金陵亦不可得而至矣!”

尽管寇准慷慨陈词,但是宋真宗还是犹豫不决,“帝意未决”。



从始至终,宋真宗都在担心前往澶州是否安全,这一战能否取胜。

寇准毕竟是文臣,不通军事。他的说辞无法消除真宗的疑虑。

这时候同样主战的大将高琼出场了。

准出,遇殿前都指挥使高琼,谓曰:“太尉受国恩,何以报?”对曰:“琼武人,愿效死”。

于是寇准便带着高琼再度去见宋真宗,陈说利害。

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试问琼。”遂申前议,词气慷慨。琼仰奏曰:“寇准言是。”且曰:“随驾军士父母妻子尽在京师,必不肯弃而南行,中道即亡去耳。愿陛下亟幸澶州,臣等效死,契丹不难破。”

高琼是军伍宿将,更是禁军统帅,是精通军事的,他的话自然比寇准这样的文臣有分量。

高琼的一番话最终使得宋真宗打消了疑虑,“帝意遂决”。

在宋真宗亲征半道动摇之际,高琼打消真宗疑虑,促成真宗抵达澶州,这是高琼在澶渊之盟中的第一个贡献。

十一月丙子,宋真宗一行到达澶州南城。

是日,驻南城,以驿舍为行宫,将止焉。

澶州是一座特别的城池,被黄河隔绝为南北城,中间由浮桥连接。

宋真宗还是担心安全,不想过河去北城,那里是和契丹交战的第一线。



一些大臣也不想太冒险,“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

寇准固请幸北城,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吭,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又何疑而不往?”

同为主战的高琼也固请真宗幸北城。

司马光《涑水记闻》记载道:

上在澶渊南城,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固请幸河北,曰:“陛下不幸北城,北城百姓如丧考妣。”

宋代的文臣是向来看不起武将的,何况“琼不识字”,大老粗一个。

高琼再三请真宗前往北城惹恼了不想去北城冒险的一众大臣。

高琼亦固以请,冯拯在旁呵之。

冯拯在旁呵之曰:“高琼何得无礼!

这下可激怒了高琼。

琼怒曰:“君以文章致位两府,今敌骑充斥如此,犹责琼无礼,君何不赋一诗退敌邪?”

史书没有记载被高琼怒骂的冯拯是何表情,不过高琼骂的痛快,骂出一众禁军的心声,更骂出大宋武将的心声。

高琼也懒得和冯拯浪费口水,骂完之后,便“即麾卫士进辇扣陛,上遂幸北城”。

高琼几乎是强行让禁军卫士用辇把真宗抬往北城的,大臣见状只有随行而去。



司马光的《涑水记闻》则描写了更多的细节:

上乃幸北城,至浮桥,犹驻辇未进,琼以所执楇筑辇夫背,曰:“何不亟行!今已至此,尚何疑焉?”上乃命进辇。

真宗一行到浮桥的时候,“左右犹踌躇未进”,宋真宗停辇不前,高琼用楇敲打辇夫说:“何不亟行!今已至此,尚何疑焉?”

这话看似是对辇夫说的,其实是说给真宗听的。

既至,登门楼,张黄龙旗,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敌相视,益怖骇。

接下来便是宋辽议和,订立澶渊之盟。

劝真宗幸北城且有实际行动,这是高琼在澶渊之盟的第二个大贡献。

在劝真宗御驾亲征前往澶州和过河去澶州北城第一线,高琼和寇准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而武将出身的高琼在实际操作上可以给真宗更多的安全感,对真宗的劝说可能起着更大的作用。

后世有人认为寇准立下澶渊之攻还有赖于高琼的“成全”。

宋高琼封爵见武功,不识字,而练于军事,尝替寇准成澶渊之功。

自此后,宋真宗深念高琼之功,倍加信任。

他日,上命寇准召琼诣中书,戒之曰:“卿本武臣,勿强学儒士作经书语也。”

若说寇准立下了澶渊首功,那么从澶渊之功中受益最大的无疑是高琼了。

高琼因澶渊之功,带了了整个高氏家族在北宋政坛的崛起。

高氏之兴,自烈武王有幽澶之功。

高琼深受器重,其子高继勋也屡有战功。高家不但与开国元勋曹彬家族联姻,更是与皇室联姻。

高琼的孙女为宋仁宗皇后,曾孙女为宋英宗皇后。

高家地位显赫无比,在两宋长盛不衰。高家在《宋史》有传记便有11人,更有无数高氏后世子弟受荫补为官,受益无穷。


武将高琼:澶渊之盟功劳不亚于寇准,带动高家在两宋长盛不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