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05 组织的概念与类型
引导案例:凯迪公司
凯迪公司是上海市一家中型企业,主要业务是为企业用户设计和制作商品目录手册,公司在浦东开发区和市区内各设有一个业务中心,这里简称为A中心、B中心。
A中心内设有采购部和目录部。采购部的职责是接受用户的订单并选择和订购制作商品目录所需要的材料,目录部则负责设计用户定制的商品目录。凯迪公司要求每个采购员都独立开展工作,二目录部的设计人员则须服从采购员提出的要求。
凯迪公司的总部和B中心都设在市区。B中心的职责是专门负责商品目录的制作。刘利是凯迪公司负责业务经营的主管,他经常听到设计人员抱怨自己受到的约束过大,从而无法实现艺术上的创新与完美。最近,刘利在听取有关人员的建议后,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决定在B中心成立一个市场部,专门负责分析市场需求和挖掘市场潜力,并向采购员提出建议。市场部成立不久,刘利就听到了各种不同意见。比如,采购员和设计员强烈反映说,公司成立市场部不但多余,而且干涉了他们的工作。关于此,市场部人员则认为,采购部和设计员太过墨守成规、缺乏远见。刘利作为公司的业务经营主管,虽然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并先后调换了有关人员,但效果仍不理想。他很纳闷:公司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组织
一、组织的定义
现代生活管理活动中,组织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名词含义,一是动词含义。
从名词角度来看,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载体,是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大到国家、军队和党派,小到企业、学校和班级都可以看作组织。
从动词角度来看,组织是一个工作过程,即组织工作。所谓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和变革的过程。它包括组织设计、组织内部关系的确定与维持、组织变革等。
二、组织的类型
当组织的规模、性质、服务对象、社会职能、内部分工、人员的顺从度等因素发生变化时,管理方式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因此,对组织按照这些标准进行区分就显得非常必要。
1.按照组织规模的大小分类
按照规模的大小,可以将组织分为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
根据组织规模的大小,规模大、人数多的是大型组织,规模小、人数少的是小型组织,中型组织次之。例如,国家统计局将从业人员1 000人且营业收入40 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组织认定为大型企业,将从业人员300人,且营业收入2 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组织认定为中型企业,将从业人员20人,且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上的企业认定为小型企业。
2.根据组织的目标分类
根据组织目标的不同,可以将组织分为互益组织、工商组织、服务组织和公益组织。
3.根据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分工关系分类
根据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分工关系,可以将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往往内部存在正式的组织任务分工、组织人员分工和正式的组织制度。例如,国家、政府机关、军队、学校、工商企业等都属于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内部往往没有确定的机构分工和任务分工,没有固定的成员,也没有正式的组织制度等,如学术沙龙、集邮爱好者俱乐部和业余文体活动组织等。
4.按组织的性质分类
按组织的性质,可以将组织分为文化组织、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群众组织及宗教组织。
5.根据运用权力和权威的程度来分
根据运用权力和权威的程度来分,可以将组织分为功利型组织、强制型组织和规范型组织。
三、组织理论的发展
1.古典组织理论
古典组织理论又叫“传统的组织理论”,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正式产生和盛行时期为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的公共行政学的早期研究时期。
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在于把人看作机器的附属物,强调的是等级、命令和服从,并且用一种封闭模式的观点来对待组织,忽视了人的因素和环境的作用。
2.新古典组织理论
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起,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逐渐引进行为科学的方法,形成了新古典组织理论。
新古典组织理论主要包括三种理论:第一是人际关系组织理论。第二是组织平衡理论。第三是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3.系统组织理论
系统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他认为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系统,社会各级组织都是由相互协作的个人组成的系统。任何协作系统,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信息沟通。
4.权变组织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是指“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

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定义
组织结构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的基础上,组织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在角色、职务范围、任务责任、权利、关系和沟通渠道方面所形成的动态的、结构化的秩序体系。
这个概念只包括组织内部的构成方式,可以看作狭义的组织结构。从广义来讲,组织结构还包括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等的组织结构。
二、组织结构的类型
1.直线型组织结构
直线型是一种最早,也是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命令传递是一条单一的直线,下属各部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各级主管负责人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不另设职能机构,一切管理职能基本上都由行政主管自己执行。
适用范围:直线型组织结构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的小型组织。

2.职能型组织结构
职能型结构是指按部门分工划分权责的组织结构。在组织内设置若干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向下级下达命令,也就是各基层组织要接受不同职能部门的多头领导。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的作业性工作岗位。作业性岗位往往从事分工明确的重复性劳动,采用职能型易于提高作业的专业性和操作技术水平,但在企业高层管理中不适用。
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直线职能型结构是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是直线型与职能型的结合。这种组织结构下,实现组织目标的是直线部门,职能部门作为上级直线管理人员的参谋和助手,负责提供建议和信息,对下级机构进行业务指导,但不能对下级直线管理人员发号施令,除非得到上级直线管理人员授予。
适用范围:直线职能型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组织结构,它适用于规模中等的企业。

4.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事业部型结构是由相对独立的单位或事业组成的结构,是一种分权式管理结构。在事业部型结构中,总公司下设立多个事业部,各事业部有各自独立的产品或市场,拥有足够的权力,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同时根据自己的活动需要设置职能部门和机构。
使用范围:事业部型结构主要适用于产品种类多、差别大、市场范围广的大型企业,是欧美、日本各大企业采用的典型组织形态。

5.矩阵型组织结构
矩阵型组织结构是在直线职能型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在矩阵型组织结构中,从各职能部门中抽调有关专家分派他们在一个或多个由项目经理领导的项目小组中工作。他们既接受本职能部门的领导,又接受项目组的领导,一旦某一项目完成,该项目即行撤销,人员回原部门工作。
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创新任务较多、生产经营复杂多变的组织。
6.网络型组织结构
网络型组织是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产物,只有很精干的中心组织,以合同的方式,依靠外部机构进行制造、销售或其他重要业务经营活动的组织结构。
适用范围:适用于服装、玩具、工艺品等需要相当大的灵活性以及对时尚的变化作出迅速反应的行业。
除了上述六种组织结构外,近年来还出现了团队型组织结构、三支柱型组织结构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