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否定主义(2-2-2)——道家哲学的至高法要:太一生水
2-2-2.否定主义(Negativism)
代表《太一生水》
在场域论上是时间与空间的对立。这里的时间即水,未被空间化
在本体论上是神明与岁的对立。神明即精神/意识结构的维度,岁即物质的维度
在认识论上是有名与无名的对立。有名即可说的,无名即不可说的,无名相比于有名更具有优先性
《太一生水》原文:
太一生水
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
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
天地相辅也,是以成神明
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侌昜
侌昜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仓然
仓然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
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太一生水》是一种本体论架构/叙事,而不是一种宇宙论。宇宙论是一种不假思索的结论,会不加反思地预设一个背景性的时间与空间框架,在一个庸俗实在论的层面去把握具体现实;而本体论是一种探索,在其中最先讨论的问题就是这个背景性的时间与空间框架是如何变得可能的,因此它最先探讨的是一种本体性力量,而不是实体化的事物。在《太一生水》中,这个本体论叙事分为两部分:前本体论过程(时间性)与本体论过程。本体论过程又分为:空间性,意识结构(内空间性),时态性,时间相位,动力学机制,生成学机制以及最后的本体论架构/叙事的搭建完毕
前本体论过程:
①太一生水:太一是一种作为起点的原初否定,具有创造性。水即时间,从太一中产生,本身不具有任何规定性,是一种纯粹的场域的开放性/涌现力量
②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水/时间作为一种场域的开放性力量,反过来规定太一,使其运动态势朝着某一方向,并限制太一的自我生成与填充,由而结构出了天。天即空间的敞开性,其中没有任何规定性,使得除太一之外的存在得以可能。但天的敞开是朝向自身的,是不具有承载性的
前本体论过程中的太一,水,天都是一种本体性力量(时间性),是整个本体论架构/叙事的起点。太一是“反”的力量,是原初的否定性;水是“生”的力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创造性;天则是“成”的力量,是一种原初的同一性,能够形成结构性的关系
本体论过程:
空间性:
③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作为空间的敞开性反过来规定了太一,结构出了地。地不再像天单单是一种空间的敞开性,而是具有了承载性,能够作为一个闭合与有限的空间/场,能够包容他者
意识结构/内空间性:
④天地相辅也,是以成神明:天的空间敞开性与地的空间承载性相互规定,产生了神明。神明即意识结构,看作是一种内在空间性/场域,由于在相互规定/相辅时是先后辅前,再前辅后,结构出来的意识结构就分为了神与明两种。神由地辅天得到,闭合作为形式,敞开作为内容,因此它是一种内部的可能性,即内在性;明由天辅地得到,敞开作为形式,闭合作为内容,因此它是一种空间化的直观体验,即体验性
时态性:
⑤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侌昜(阴阳):神的内在性与明的体验性相互规定结构出了侌昜。侌昜即生命的聚散。侌,由明辅神得到,体验性作为形式,内在性是内容,因此侌是生命的萌发聚合(生),对应着未来;昜,由神辅明得到,内在性作为形式,体验性作为内容,因此昜是生命的凋零消散(灭),对应着过去
时间相位:
⑥侌昜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对应着过去与未来的两种时态性侌昜相互规定,结构出了四种时间相位:遗忘的过去,过去,未来以及遥远的未来
动力学机制:
⑦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仓然:四种时间相位相互规定产生仓然。仓然即冷热,仓即僵死的状态,然即活跃的状态
生成学机制:
⑧仓然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仓与然两种动力学机制相互规定结构出了湿燥。湿,由然辅仓得到,热作为形式,冷作为内容,因此湿即滞重,是一种肉体性存在;燥,由仓辅然得到,冷作为形式,热作为内容,因此燥即轻扬,是一种精神性存在。湿与燥是水与天两种本体性力量的实体化
⑨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湿与燥两种实体相互规定,则结构出了岁,即生命的周期循环.。《太一生水》的本体论架构/叙事在此搭建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