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当年造反发动靖难之役时,为何蒙古没有趁机南下?

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而众所周知,这位传奇皇帝的皇位也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来的。
为此朱棣进行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而这期间明朝北方的蒙古竟然没有趁虚而入,这让很多人觉得很奇怪。
下面贫道来给大家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蒙古已经无力南下了,而且内部也陷入争权夺利的内乱之中。
大家熟悉的历史中明朝是靠着第一次北伐成功开国的,可以说是打破不能自南向北统一中国的魔咒。
其实鲜为人知的是,元朝全国性政权结束以后,又在北方大草原继续抵抗明朝,是为北元政权,因此明朝在建国后自洪武三年到洪武二十九年又进行了八次北伐。
其中洪武二十年的第六次北伐中,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中奇袭北元政权,此战北元损兵折将达十万之多。(来自贫道独家原创)北元末代皇帝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和太子虽然逃脱,但次子地保奴和太子妃还有吴王和代王等宗室一百多人被俘,牛羊马匹十几万及其北元政权的宝玺和金银印章等尽入明军之手。
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逃脱后不久就被其部将也速迭尔缢杀。
至此北元算是彻底灭亡。
后面的第七次和第八次北伐是由九大塞王中的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统领的,虽然规模没有之前大但也大大打击了蒙古。
也就是说明朝北伐开国时结束了元朝全国性政权的统治,开国之后的第六次北伐是将割据政权北元彻底消灭,至此回归蒙古部族状态,之后两次北伐更是打击蒙古的势力。
而且自从北元灭亡以后,蒙古草原上就开始了对于大汗之位的争斗,恢复元朝全国性政权的口号成为过去式,大家的目标成为了大汗之位,草原上也并不是那么太平了。
所以说到了朱棣起兵靖难之时,蒙古不只是元气大伤无力南下,就是内部也是不太平,朱棣起兵的同年蒙古鬼力赤发动政变成为实际统治者,但为了稳固内部,也并没有心思南下。
也就是说当时蒙古既没有能力加上内部争权夺利的原因就没有南下袭击明朝了。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