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集成考研基础薄弱拼命10个月:我们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

2020-08-14 23:30 作者:苏世考研  | 我要投稿


苏世学社,有深度的学习分享社区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严禁转载和抄袭,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写在前面的话 /


学霸经验贴,借着前人经验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今年复试大部分已经结束。小苏邀请一批“高分学霸”分享经验,希望同学们借鉴成功上岸学长学姐经历以勉励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有越来越多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发挥自己的余热。欢迎每一位独特的你来分享经历或经验。


征稿丨我们,听你说


有一分热,发一份光。


考研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对考研的疑问,或者你有希望我们创作的文章/内容/视频,可以随时联系小苏。




个人情况


我报考的是软微的集成电路专业。


个人情况:本科是211,成绩中等,没参加过任何科研和比赛。六级也是考研之前才压线通过的。考研初试成绩339(数学119 英语67 政治58 专业课95)复试82,总排名52。虽然我分数不高,但是希望我为数不多的经验能让学弟学妹们少走一些弯路吧~


我是从3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的,不过大三下学期还有不少课,大概每天只有5个小时的时间复习。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6月的期末考试。考试后紧接着又有一个月的专业实习。在这一各月里几乎就只有午休和晚上的时间可以学习。大概每天可以学3-4小时。从8月开始我才开始有一整天的时间复习。这个时候每天学习时间在11个小时左右。



复习思路

数学


数学成绩:119。数学可以说是最重要、最能拉分的一门课。对于数学的学习,我觉得最少需要一半以上的时间。我的基础比较差,所以总共分成了四个阶段来复习。


第一阶段:3月-5月


我使用的是考研指定教材:同济7版的高数、浙大4版的概率论和同济6版的线代。


这一阶段跟着高昆仑老师的课程学习。这个老师不是特别有名,但是对于基础讲得很细致,比较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刚开始我也尝试过直接听张宇老师、武忠祥老师的基础课,但是发现名师的基础课不会详细讲各个定理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而是比较注重应用。让我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而且听完后没什么印象。所以才买了教材从最基础的开始学。如果基础比较好,我觉得直接看辅导机构出的基础阶段辅导书、跟名师课也没问题,我身边也有很多同学是这样的。


第二阶段:6月-7月


这个阶段高数部分我用的是高数18讲,课程是张宇老师的基础课。线代和概率论部分用的李永乐复习全书,课程跟的是李永乐老师。


其实李永乐复习全书和张宇36讲我都大概看过,感觉这种基础阶段的辅导书差别不大,只用一套是完全没问题的。我当时是因为两套都买了,然后网上都说张宇的数学、李永乐的线代、武忠祥的概率论是最好的,而自己也没经验,所以才这样混搭着用。但是看完之后发现其实没什么必要。用一套就足够了,还省钱~(武忠祥老师的课也很好,但是有一点口音,我听着别扭,所以概率论也听的李永乐)


第三阶段:8月-9月


这个阶段主要就是总结提高了。


强烈推荐张宇的闭关修炼!这本书真的很厉害,会把所有的解题技巧进行总结,还有相应的练习题。熟练掌握了之后,大多数题看到题干就能联想到应该使用的方法。我觉得比单纯再刷一遍题要有效得多。一定要背书上的那些常用技巧,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这本书我们几乎人手一本。


第四阶段:10月-12月


这个阶段主要就是刷真题总结了。真题我从2000年开始做,刷了5遍。第一遍计时做,之后的每遍都只做上一遍的错题。


本来觉得通过前三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得不错了,没想到开始做真题的时候只能得70多分。在这20年真题里我最高分也只有103。这个时候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同学说什么第一遍刷真题就能120+还有不少140+,考研老师也在公众号里语重心长地说“做真题分高也不要骄傲,这都是正常的,因为前面复习的时候都做过很多了”之类的。看到这些我心态崩了,觉得自己以前都白复习,什么都不记得。不过幸好始终没放弃。


每做完一套题,我都会把错题涉及的知识点对照闭关修炼来总结。第二天早上进行复习。每做完5年的真题,再对这5年真题错题进行整体的回顾,看自己哪方面的题经常错,重新做一遍闭关修炼中对应模块的题目。就这样做过一遍之后,我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全面了。做过2遍之后基本上所有的概念都能背出来,但使用上还不是很熟练。


这个时候我开始模拟题和真题穿插着做,大概是11月中旬。做的是李林6套卷和4套卷。还买了李林押题班的笔记。选李林主要是当时听说他押题很准,然而最后我感觉数一啥也没压中...所以说对于这些押题什么的,可以看,但是不能寄希望于这个,重点还是要研究真题。考点的重复率还是挺高的。做李林的模拟题我大概就是120分左右,也做了两套张宇8套卷的模拟题,分数在100左右。最后考试我得了119。感觉李林卷子的难度还是跟真题比较相近的。


英语


英语成绩:67。英语真题我用的是张剑黄皮书,作文是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第一阶段:3月-7月


这个阶段主要就是背单词,学习语法等基础知识


刚开始我听了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词课程,讲一些高频单词和真题中的句子。一本书总共两千多词吧,但是课时有三十多。虽然他的课很有意思,经常穿插一些段子,可以当娱乐节目来看~但是对背单词来说性价比不高。在前期复习的时候如果复习不下去,也可以看看这个,当个消遣,顺便还能背几个单词~


语法我用的是田静的句句真研。讲得很细致,可以说就算一点英语基础都没有也完全可以看懂。


第二阶段:8月-10月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


强烈推荐唐迟老师的阅读课。考研阅读和四六级阅读的答题思路差别很大,所以我觉得上一个阅读课学习这种思路挺重要的。每次听完唐迟老师的讲解都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个课程也是我的研友们都在听的。


做阅读真题的话如果时间不充裕可以从10年开始,留最后三年的真题考前模拟用。要保证每篇阅读中的每一句自己都能理解,并且每道题都知道思路。我当时是每篇阅读是手写翻译,然后逐句订正。这个方法还挺管用的,以前英语基础很差,最后考试的时候4篇阅读错了两道,对我自己来说是很大的进步了。


其次就是作文,这个我是背了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上的例文、听了刘晓燕老师的作文课。刘晓燕老师教的是自己写作文模板,毕竟背别人的模板会有重复的风险,自己写比较保险一点。用模板结合例文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作文。


翻译的话我也会一天练几句,但是没有看辅导教材什么的。只看过几次王江涛的《考研英语-拆分于组合翻译法》,感觉翻译得比黄皮书上要好,也有怎么一步步翻译完美的思路,特别细致。但就是内容太多了,我当时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去弄这个,翻译占的分值也不太大,而且翻译得正确,就算不够完美也基本能有一半以上的分数。所以就没接着看这本书。最后翻译得了5分。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第三阶段:11月-12月


这个阶段可以严格计时做真题了,并且要多练作文,多写才能有手感。新题型完型我也是这个时候才开始练。


新题型比较简单,自己一天做一篇就行。完型的性价比不高,如果英语水平不高的话,我觉得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在完型上面,还是练练阅读、新题型之类的,能提分更多。完型我是只做了近十年的真题,没有系统地去学习。


政治


政治成绩:58。我的政治成绩一直不好,这个方面也没什么太好的经验给大家。就讲讲我的教训吧


政治这门学科在前期千万不能只听课,一定要自己总结,并且及时复习,配合一些习题来做。最开始是看到一个老师说政治听完一门课再集中做题就行,但是要自己在每节课后总结和复习。我当时就忽略了后半句,只是单纯听课,其他啥也没干,最后听完整门课就感觉几乎没有记住的知识点,课和没听过差不多。可以说是血一样的教训,政治差点没过线。


专业课


专业课成绩:95。我们专业指定教材是华科的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数电学起来还是挺简单。我当时就跟着慕课里华科的数电课学习的。专业课我大概从5月开始学,每天两个小时左右。真题从07年开始做。虽然这门课不难,但每年的分却都不高。这个我也是考完之后才听别人说,对于电路设计的题,应该是要找到一个最优解。之前学长跟我说,如果是书上举过的一些常见例子,最好和书上画得一样,这样比较保险。但是我最后懒得背那些书上的图了,只得了95分。这个也算是一个教训吧。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想说得全部内容啦。这就是一个基础薄弱的学生拼命学习10个月最终爬上岸得到的一点经验,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当时报考软微除了对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向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歧视出身,只看当下的专业能力。我是一个没有任何科研经历的211学生,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也很一般,这些都是决定考研的时候就已经改变不了的。而报考软微能让我不用再去担心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只专注于当下的学习就好。所以同学们加油呀,这是一个大家重新站在同一个起跑线的好机会,只要足够努力,一定可以的!


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集成考研基础薄弱拼命10个月:我们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