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全真的对抗与接纳

2023-01-01 16:14 作者:真观之智  | 我要投稿

        22年最后一个月,不声不响的突然放开,对抗疫情就成了大多数人第一优先级的统一大事。对工作生活的困扰、焦虑、对抗,统统让步给对于肉身命运未知的恐惧。没经历衰老前,人对身体病痛的感觉是如此敏锐,任何不适、机能减退都会直接转化为担忧,人们害怕健康抽丝剥茧般的消逝影响阳寿、剥夺自己原本都感知不到的完美生存质量。我会阳吗?我会康吗?发烧40度我挺得过去吗?嗓子还要疼多久?要一直咳下去吗?味觉、嗅觉、快乐丧失,肺部感染,心肌炎我都得经历吗?而对于已然衰老,原本就面对很多肉身难题的个体,他们已经经历过一次次的病痛和机能减退,就只剩下一个被迫提前接纳的事实,这次会不会过不去。此时,生活琐事确实不那么重要了,中国人的关注点开始趋于高度统一,贫富、权利、物质条件,都无法左右你身体即将或正在经历的物理感受。“聪明的商人”寻找机会去赚一些普通人赚不到的钱,而普通人只是在经历一年的核酸等待之后,终于在年底迎来了个痛快。

        像3~6月的封城一样,这无疑又是一段最适合思考意义的时光。对我而言,意义不来自于思考本身,而是做什么事情去帮助思考。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处境,用全力控制也难以改变其根本,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处境让我那么想去改变呢?你的改变动力又来自哪儿呢?是给孩子、父母、更好的生活,还是要让自己能有足够的财富地位在社会中有更大的自由度,还是周围的事物潜移默化的让你做出某种看起来不的不接纳的改变?

涠洲岛上一个不知照向何处的灯塔


对抗无法改变,接纳无法改变

        这一年里,准备大干事业的时候封了城,封城准备减肥15斤结果减到5斤的时候病一场,准备做到10万粉结果做到5万的时候决定冲MBA,以为突击复习了一个月就能必过,结果上了考场发现,在安静的家里突击捡回来的做题能力,在千阳齐咳的考场上不堪一击。这一年还经历了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收入大幅下降,第一次身体出现一个个自以为离的很远的疾病,让我终于意识到外界环境自己基本是很难改变的,对抗也没用,只有准备充分来想办法应对。即便这一年出行如此不便,我还是尽可能的去让自己多走走。五菱之光上的柳州、安静到忘记时间的泸沽湖、喧闹的忘了疫情的桂林、防控过度的没有逻辑的重庆、在沈阳看到了道家拜月朝科、在镇江偶遇一段佛教机缘、在长春完成了第一次跌跌撞撞的单板。生了这辈子以为和我无缘的胃病,又在胃病后去吃了期盼已久的潮州生腌。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能改变的,比如遇事的心情、按自己兴趣去学习新东西、力所能及的旅程、能办的到的生活习惯,除此之外一切注定,只有接纳的态度能让你下一步走的更轻松。


东海汹涌浪潮下


对抗物质限制,接纳已有的当下

        自己对赚钱的目标非常明确,只希望通过拥有一点生产资料来支撑自己现在的生活水平,让自己没有压力的去做真正认可的事情,自认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这不是难事。可思来想去,赚钱既然不是目的,自己也能通过工作赚到维持自己生活的钱,那为什么还要把钱当作限制呢?没有达到物质标尺前的人生就有理由荒废吗?思想上的富足,精神上的自强,理念上的传播,任何一件事相较于物质对我而言都更具吸引力,那为什么要去等待一个本就没意义的里程碑来拖延自己呢。我国的先烈们、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辈们用自己的国仇家恨,用自己的远见理想,希望建设一个人人富足,能不被资本主义生产机器所异化奴役的中国。我们有足够的生产力和物质保障水平来让绝大多数人过上远超过20年前或者10年前的生活水平,而我目所能及的大多数生活在城市中物质富足的人,确又主动的接受深陷市场、商品以及他们所主导的媒体所推崇的拜物社会。如果你真的期望能这辈子真的自由,那就接纳自己认知、品味、思想深度的不足,最高级的品味、享受永远不是那件东西本身而是你脑中、心中对于相同事物的更高级感受。


独特而沉静的泸沽湖


对抗外界判断,接纳自己的will

        人们总会刻板的把别人所做的事、社会上发生的新闻按照自己的认知来进行描述、判断。考MBA就是为了增加人脉,健身运动就是为了提吸引异性或同性,好看且有钱一定有不可告人,奢侈豪华就为富不仁,可怜之人就必有可恨之处,工作就是压榨,人人追捧就是好的,人人喊打就是错的。这些判断听来听去,你感受不到他们对于一个人,或者事物本身的理解。一个人,即便再如何的现实、世俗、追逐名利,他的内心一定有一些名利之外的东西,搞清楚这件事才算是真正开始愿意去了解一个人。一个事物它都有自己的背景、规律、发展过程以及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了解这些才能完整判断一个事物。我们跟一个人聊天,如果在他的口中万事万物皆有价格,那他也只不过用生命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定价;如果他对万事万物都有不明所以的肯定判断,那他不过是活在一个自己都没意识到假想世界中,和众人一起搭着肩膀,蒙眼被最前方的“引路人”牵着收割。这个人每月赚多少、住多大的房子、用的什么、开的什么车、孩子在哪儿上学,任何对这些反复强调外在标准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的价值议论,无一不是在呈现自己对于个人内心真正will的缺失,看似是在评价别人,实则,是暴露自己内心的空洞。内心空洞的人最容易陷入比较,这种空洞会显化成对他人的闲话,而在这种显化中,知道自己will的人,会轻易看穿这些人空洞中所存放的自卑或者自大。

每天照常升起的日出


对抗跟风,接纳孤独

        有内心will的人往往是孤独的,运气好的可能能碰到相同will的同类,但大部分时间,都活在一种无法真正交流的孤立中。这是一种难以融入和被理解的精神状态,他们会试图用周围人所谈论容易理解的观念来交流,被迫维持一种难以完全割裂的社会关系中,但是对他们而言这些实则是无所谓的,只是为了给自己减少麻烦。还不清楚自己will的人也不愿去理解这些人,他们害怕陷入这种未知的孤独,认为媒体、市场、周遭所反复提到的就是主流,就是自己正常的价值观,而面对这种孤独,他们只觉得是一种无病呻吟的清高和无法理解的病态。他们喜欢喧闹,喜欢努力获得主流认可,在他人的评价中寻找认同,跟人群一起骂、一起哭、一起嘲笑、一起赞扬、一起消费、一起娱乐,没有知识不明就里的就肆意表达无知,有知识的知道发生什么的人在喧闹中明哲保身、保持缄默或者伺机收割这些人。

对抗我执,接纳这个最好的2022

生而为人,你是独立的,生而为人,你却又依附于社会,但生而为人,你在世的生命就只属于你自己。社会、家庭、工作所给你的任何附加框架,说到底,也都是你自己选择扛起或者放下的。如果不明就里,去追求一些别人都喜欢,你就要去喜欢的事儿,你的确不会损失什么,不过是生而为人你此生难得的机遇与时间罢了。

诸法无我,我的境界还无法不执着于五缊、或者放下我执。人生还有很多乐趣,我也还没到最终放下的时间,既来之则安之,2022,经历的每件事意义几何难以说清,但是最起码,它们能让我总结一下,这个意义,可能已经足够了。登上雪山之巅看到的壮阔,回头想想,中间那些险象环生、风雪严寒、高反、体力透支,只不过是因为你想站在雪山之巅,你到了那里。

发生的事情,都是你此生在那个时间最好的结果,因为过往,别无选择,而当你看到这里,全真的2022就和你的2023有了说不清的量子纠缠。





2022全真的对抗与接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