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汉尼拔之间的对决——前传之苏沃洛夫战记(一):元帅的一生

大致简介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于1729 年11月24日——1800年5月18日),俄罗斯帝国军人,他是雷姆尼克伯爵、神圣罗马帝国伯爵、意大利亲王和俄罗斯帝国最后一位大元帅。 苏沃洛夫被认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也是近代早期最伟大的将军之一。
他获得了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无数的奖章、头衔和荣誉。 苏沃洛夫不仅仅巩固和扩大了俄国的边界,并且还得到了极大的军事方面的威望,并留下了一大笔丰厚的有关于战争理论的遗产。 他有好几本军事著作流传一世,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制胜的科学》,其中几句名言流传到了经典,而且广为人知。 俄罗斯的有无数的军事院校、纪念碑、村庄、博物馆和勋章都以他为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他所指挥的战役从来没有输过。 (笔者:但是其中1794年的对阵波兰起义军的战绩我认为有刷波兰人人头的嫌疑——特别是普拉加攻城战几乎可以称作屠杀,近三万无辜市民死于非命,关于这件事情我是肯定要细讲的)

基本信息
出生:1729年11月24日,莫斯科
去世:1800年5月18日,圣彼得堡,终年69岁。
埋葬地点:圣彼得堡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
最高军衔:俄罗斯帝国元帅,以及大元帅
获得头衔:意大利亲王、雷姆尼克伯爵、神圣罗马帝国伯爵、撒丁王国亲王、俄罗斯陆海军大元帅、奥地利帝国,以及撒丁陆军元帅。
获得荣誉:一级圣安德烈勋章,一级圣乔治勋章一等,一级圣弗拉基米尔勋章,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圣安娜一级勋章,耶路撒冷圣约翰大十字级勋章;玛丽亚特蕾一等莎勋章(奥地利)、黑鹰勋章、红鹰勋章、蓝马克斯勋章(普鲁士);圣莫里斯和拿撒勒勋章(撒丁王国);圣古伯特金狮勋章(巴伐利亚);加尔默罗圣母玛利亚和圣拿撒勒联合勋章(法国保王党);白鹰勋章,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波兰)

早年经历

亚历山大·苏沃洛夫来自于俄国的一个祖籍卫浴诺夫哥罗德的一个贵族家庭,于于1729年11月24日出生在他的外祖父费多西·马努科夫位于莫斯科的豪宅里。他的父亲瓦西里·苏沃洛夫就是一位成功的将军,一直当到了俄军的总参谋长和参议院参议员的职位,并因成功的将“攻城战”沃邦大师的作品翻译成俄语而受到赞誉。

他的母亲阿夫多佳·费奥多罗夫娜,是费多西·马努科夫的女儿。根据家族传说,他的祖先苏沃尔于1622年的时候随同着家人当时还是属于瑞典的芬兰卡累利阿移民到了俄国,然后就直接开启了家族的行伍传统。苏沃洛夫亲自向他的副官,安廷上校讲述了他的家族的历史,并特别讲述了他在瑞典出生的祖先是具有贵族血统的,曾在沙皇的旗帜下先后参加了对鞑靼人和波兰人的战争,由于这些功绩,他们一家得到了沙皇大批的土地和农奴奖励。
然而,这个版本最近受到俄罗斯著名语言学家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巴斯卡科夫和亚历山德拉·苏佩兰斯卡娅教授的质疑,两位学者指出 ,“Suvorov”这个词更有可能是来自古俄罗斯男性名字“Suvor”,基于形容词 suvory,相当于 surovy,意思是俄语中的“严重”。巴斯卡科夫还指出,苏沃洛夫家族的家徽中没有任何瑞典符号,暗示其直接就是起源于俄罗斯。
第一个指出这个名字起源于俄罗斯的说法的人乃是叶卡捷琳娜凯瑟琳二世,她在1790年写给约翰·冯·齐默尔曼(瑞士著名哲学作家、博物学家和医生)的一封信中是这样说的:“毫无疑问,苏沃洛夫家族这个名字长期以来一直是高贵的,它来自俄罗斯的远古时代,世居于俄罗斯”,1811年时的谢苗沃龙佐夫伯爵,一位熟悉苏沃洛夫家族的人也提出了同样的说法。他们的观点得到了后来的历史学家的支持:据估算和考察,到了1699年的时候,整个沙俄境内至少有着19个同姓的地主家族,而且这还不包括那些地位较低的同名家族,他们不可能全都是一个在1622年才移民到俄国的外国人的后嗣。此外,家谱研究表明,俄国的历史在1498年的时候就提到了一位名叫苏沃尔的俄罗斯地主,而16世纪的相关文件则先后提到了瓦西里和萨维利·苏沃洛夫,其中最后一位应该就是亚历山大·苏沃洛夫将军的祖先。V. Rummel 和 V. Golubtsov在1887年出版的俄国贵族相关的研究著作中揭穿了苏沃洛夫的家族所谓的来自于瑞典移民的谣言,他们最终成功的追溯到了一位17 世纪的来自于特维尔的绅士。1756年,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的堂兄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苏沃洛夫在他儿子的背景陈述中说,他没有任何的贵族血统;他是从他的曾祖父格里高利·伊万诺维奇·苏沃洛夫那里开始了他的家谱的,后者乃是曾在卡申担任过波雅尔的后裔。还有一个说法是,苏沃洛夫家族还拥有着部分的亚美尼亚血统。
作为一个男孩,苏沃洛夫却是一个从小就体弱多病多病的孩子,他的父亲认为他长大后会从事公务员工作。然而,事实证明他是一个优秀的热衷于学习的人,热衷于学习数学、文学、哲学和地理,而且还为此先后学会了法语、德语、波兰语和意大利语,并在父亲庞大的图书馆中潜心钻研军事历史和战略战术,以及包括普鲁塔克、昆图斯 库尔提斯、科尔奈利乌斯·奈波斯、凯撒和卡尔十二世在内的几位名家留下来的著作。这也帮助他自小就对工程、攻城战、火炮和防御工事拥有了很好的理解。与此同时,他还试图通过严格的锻炼和艰苦的生活来锻炼以及克服身体疾病。

然而,他的父亲坚持认为他不适合当兵。就在亚历山大12岁时,住在附近的阿布拉姆·彼得罗維奇·汉尼拔将军无意中听到父亲在抱怨亚历山大,然后就要求前来和孩子谈话。汉尼拔对这个男孩印象十分深刻,然后成功的说服了小亚历山大的父亲允许他从事自己选择的职业。

七年战争及巴尔联盟

苏沃洛夫于1748年参军入伍,至此开始了他那五十余载的军事生涯,他首先是在谢苗诺夫斯基近卫步兵团服役了六年。不过在此期间,他仍然没有放弃军校的学业。在七年战争期间,在和普鲁士人之间的战争中,他获得了第一次战斗经验。28岁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少校,第一次战斗中,他率领的100名哥萨克侦察队遭遇了对手的普鲁士骠骑兵。在进攻之前,当他麾下的一名军官建议他等待把敌人的虚实探明后再发起进攻,他却回答说,“我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数数的。”然后就直接指挥着部队身先士卒的发动了进攻,成功歼灭了敌人。苏沃洛夫在战斗中一再表现突出,于1762年,也就是在大约33岁的时候晋升成为上校。在1764年至1765年期间,担任新拉多加的“苏兹达尔步兵团”指挥官的苏沃洛夫还利用这次机在平日的空闲时间写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苏兹达尔条例》,在书里面,他阐述了想要对士兵进行精干教育和训练的愿景。

1769年,苏沃洛夫被任命为三个团的指挥官并被派往波兰参加了巴尔联盟战争。在屡次的战役和行动中,他成功展示了自身那优秀的训练和领导部队才华,遵循着他自己对军队应该如何训练和领导的想法,他最终设法带出了一支强大的部队。比如说,他带领的部队能在短短 30天内完成900公里的旅程,即使在敌人和自身兵力有五比一之悬殊的情况下,他依然可以连连战胜对面的法国-波兰联军,1768年拿下克拉克夫更是直接为后来的俄普奥三国的第一次瓜分波兰铺平了道路,于是,年仅40岁的他即在1770年被提升为少将军衔。


俄土战争及普加乔夫起义

1768年至1774年的俄土战争在苏沃洛夫的军事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773年4月,他在陆军元帅鲁缅采夫麾下参加了战斗。在5月初的时候,苏沃洛夫主动占领了多瑙河附近的一个土耳其要塞。他在战争中的机敏出人意料,同时也证明了他是一个任性的下属,主动采取行动。可是由于“未经授权对土军采取行动”,苏沃洛夫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并被判处了死刑,但叶卡捷琳娜大帝拒绝维持判决,宣称“无法判决胜利者”。在女皇拒绝判决死刑一个月后,苏沃洛夫再次占领了该要塞,不过这次是听从指挥官的命令才执行的任务。不到两个月后,也就是1774年6月20日打响的科鲁兹贾战役更是成为了其扬名立万的战役,在战场上,尽管他麾下不足八千人的部队需要对阵人数超过来四万之多的土耳其军队,但苏沃洛夫最后还是凭借指挥才华赢得了最后、并且辉煌的胜利——仅209人伤亡,却歼灭了超过三千人的敌军。
紧接着,苏沃洛夫又被派去镇压普加乔夫起义,后者自称是被暗杀的沙皇彼得三世,但是苏沃洛夫的及时赶到,最终还是彻底的平息了这次叛乱,其领导人也最终在莫斯科被斩首。第二年于苏沃洛夫而言可以说是好运连连,他成为了十分具有影响力的戈利岑家族的女婿,还被提升为了中将。

从1774年到1786年,苏沃洛夫先后在库班、克里米亚、高加索、芬兰和俄罗斯本土服役1778年,他成功挫败了了土耳其人在克里米亚登陆,阻止了另一场俄土战争的爆发。从1782年到1784年,他负责指挥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俄国驻军,于1784年成功镇压了库班诺盖起义,之后又代表叶卡捷琳娜二世接纳了因为流离失所而来到了克里米亚的亚美尼亚移民的重新安置,并允许他们建立一个新城市,亚美尼亚人将其命名为頓河畔纳希切万。1786年,他在高加索完成任务后成为步兵上将。

再战土耳其


随着1788年奥地利帝国对于土耳其宣战,沙皇俄国也在随后加入了战场,而苏沃洛夫也不能例外的再一次的披挂上阵,他参加了从5月31日持续到12月6日的奥恰科夫围城战,并且于10月12日的金伯恩战役中两次负伤;然后又在1789年,先后于福克沙尼和雷姆尼克河河畔获得了两次伟大的胜利。
尤其是在罗马尼亚打响的雷姆尼克河战役,苏沃洛夫仅用了大约两天半的时间就完成了100公里的急行军,在9月22日那天的时候,他指挥着包含了萨克森-科堡亲王率领的奥地利军团的两万五千人左右的联军在不到12个小时之内就摧毁了对面的10万土耳其大军,对于土军而言,损失是毁灭性的,2万人死伤,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人被俘虏,而联军付出的伤亡则是不到500人。叶卡捷琳娜大帝吴文思琪取得了如此是辉煌的胜利之后,特地赐予“雷姆尼克斯基”荣誉称号,而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皇帝则是封授他为神圣罗马帝国伯爵。

1790年12月22日,苏沃洛夫又指挥来比萨拉比亚的伊兹梅尔围城战。他用了仅仅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成功的占领了这座据说是不可征服的堡垒,这对俄国在战争中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堡垒内的土军奉命坚持到底,傲慢地拒绝了俄罗斯的最后通牒,但却遭到了俄军的毁灭性的打击。他们的失败被视为奥斯曼帝国的重大灾难。18世纪末的时候有一首非正式的俄国国歌,名字叫做“让胜利的雷声响起!”便是为纪念苏沃洛夫此次的胜利的,今天,12 月24日更是成为了俄罗斯的军事荣誉纪念日。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役也是另外一位俄军名将,库图佐夫的成名战,他率领着部队率先杀入城中,而他同样也是因为这一次战斗变成了一个独眼龙。

血染华沙城


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和约后,苏沃洛夫立即就被调往了波兰参与镇压科希丘什科起义,在那里他担任了俄军镇压部队其中一个军团的指挥官,并参加了马切约维采战役,成功俘虏了波兰起义军的总司令塔德乌什·科希丘什科。1794年11月4日,苏沃洛夫开始猛攻华沙,并在随后成功占领了其行政区之一的普拉加大区。(笔者:历史就是这么凑巧,1944年华沙起义的时候,苏军同样是止步在了普拉加大区)

决定性的普拉加战役彻底的结束了科希丘什科起义。而为了给在之前在1794年4月17日至19日的华沙起义中阵亡了的六千多名俄军灌饼报仇,同时也是因为起义军躲在民房里,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苏沃洛夫命令他的部下展开了血腥的大屠杀,波兰人并没有选择屈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手中仅仅只剩下的斧头或者马刀,然而战斗依然持续了一天一夜的时间,这自然招来了俄军更加残酷的报复,按照各方面数据的估算,最少有两万多无辜市民惨遭屠戮。

胜利后,苏沃洛夫向他的君主发去了一份只有三个词的报告:“万岁,华沙是我们的了!” (Ура, Варшава наша!)。叶卡捷琳娜的回报也只有两个字:“万岁,元帅!” (Ура, фельдмаршал!——即授予他这个称号)。苏沃洛夫一直留在波兰,直到1795年才返回了圣彼得堡。但是他的君主和朋友叶卡捷琳娜在第2年就去世了,而她的儿子和继任者保罗一世则是十分丢人现眼地解雇了苏沃洛夫。

苏沃洛夫仍然是叶卡捷琳娜的密友,但他与她的儿子,同时也是皇位继承人的继承人保罗之间的关系却是十分的消极。作为彼得三世的儿子,保罗就和他的父亲一样,都对普鲁士军队华而不实的制服、游行、演习和常见的体罚产生了狂热的兴趣。他甚至还组建了自己的一个普鲁士化的步兵团,他自己也非常喜欢穿着普鲁士风格的制服在宫殿周围散步。苏沃洛夫对于这些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以及不屑一顾。
“发粉不是火药,卷发不是大炮,发辫不是宝剑,我不是日耳曼人,而是生为一位俄国人”——苏沃洛夫,评价普军习惯。
“俄军常常击败普鲁士军,那么我们想从他们那里借鉴什么呢?”——苏沃洛夫,当保罗一世想引入普军操典时。
最后在苏沃洛夫的提议下,叶卡捷琳娜最终于1784年勒令保罗废除了这个步兵团。 然而随着叶卡捷琳娜女皇于1796 年死于中风,保罗一世加冕为皇帝,同时也带回了这些过时的制服。苏沃洛夫对此非常不爽,选择了无视保罗的以这种普鲁士的方式训练新士兵的命令,他认为这是无聊,而且十分没有用的。 保罗被激怒之后就直接把老元帅放逐到博罗维奇附近的孔昌斯科耶庄园,而且派来了人进行监视。他与因婚姻关系不愉快而留在莫斯科的妻子的通信也被篡改。可是按照记载他在乡下度过的岁月却是非常的愉快——
他在星期天敲响教堂的钟声,并在乡村合唱团的乡下人中唱歌。在工作日,他穿着罩衫在他们中间工作。

“汉尼拔的化身”

1799年2月,参加了第二次反法联盟的保罗一世在联军领导人的压力下,不得不让苏沃洛夫再一次的出山,然后恢复了他的元帅职位。苏沃洛夫被授予奥俄联军指挥权,然后他的任务就是率领远征军把法军赶出意大利。在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遗憾,那就是苏沃洛夫和拿破仑这两位绝世的军事天才,居然从来没有在战场上碰过面,因为当时拿破仑正在埃及。然而,苏沃洛夫几乎抹去了所有的拿破仑在1796年和1797 年之间为法国取得的所有收益,与此同时,他还连连击败了一些共和国的顶级将军:卡萨诺的莫罗、特雷比亚的麦克唐纳和诺维的茹贝尔。 他乘胜追击,成功占领了米兰,成为反对法国大革命的英雄。法军几乎已经被赶出了意大利,只有少数还盘踞在阿尔卑斯山和热那亚周围。苏沃洛夫本人则从撒丁国王那里获得了“萨伏依家族亲王”的称号。
在意大利战场上取得胜利之后,苏沃洛夫原本计划是想要向巴黎进军的,可是在这个时候他却被命令前往瑞士与已经赶到那里的俄军会合并。但是在苏沃洛夫到达之前,科尔萨科夫将军领导的俄军部队在苏黎世被马塞纳指挥的法军瑞士军团打得落花流水。面对马塞纳指挥的 80,000大军,苏沃洛夫但是我上只剩下了18,000名正规的德军士兵和5000哥萨克,他们已经精疲力竭且缺乏补给,他们需要在和法军作战的同时紧急开始从从阿尔卑斯山战进行略撤退。他的东道主希望越过瑞士,然后到达上莱茵河的福拉尔贝格,俄军部队已经上支离破碎,马匹和大炮已经是所剩无几,长春的俄军部队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进入了冬季。当苏沃洛夫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奋战的时候,他的军队虽然说在战略上被遏制,但是在战场上从来没有被击败过。苏沃洛夫拒绝承认失败制,并随即开始着手率领部队跋涉穿过帕尼克斯山口的深雪,进入苏塞尔瓦 9,000 英尺高的山脉,那时已是深雪。数以千计的俄罗斯人从悬崖上滑落,或死于寒冷和饥饿,最终逃离了法军的包围并到达莱茵河畔的库尔,此时俄军还剩下16,000人幸存。 由于这次战略撤退的奇迹,苏沃洛夫为他赢得了俄罗斯汉尼拔的绰号,成为了俄罗斯的第四任,同时也是最后一位大元帅。(笔者:我说什么来着,历史就是这么凑巧,苏沃洛夫在汉尼拔将军的因你下打开了军事生涯的大门,最后也是止步在了汉尼拔的声誉之下)
1800年初,保罗一世退出了反法同盟,并且召回了各路俄军远征军,苏沃洛夫回到圣彼得堡,可是保罗一世却选择了拒绝接见他,这位年老体弱多病的老兵几天后于五月十八日在圣彼得堡去世。苏沃洛夫本应接受将军的荣誉葬礼,但由于保罗的直接干预,他以一位普通军人的身份草草的下葬。英国大使惠特沃斯勋爵和诗人加夫里拉·德尔扎文是出席葬礼的为数不多的知名人物。 苏沃洛夫被埋葬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的天使报喜教堂内,他坟墓上的铭文按照他自己的指示只是写了很短的一句话——“苏沃洛夫长眠于此。”
作为俄国的将军,他指挥了超过六十场战斗及战役,以自身出色的指挥才能赢得了每一场战斗。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七将他比作为阿提拉的再世、俄罗斯之剑、波兰人之梦魇和土耳其人之祸。从军58年,即使面对数量超过自身的敌军,苏沃洛夫也可以在最后赢得空前的胜利。他在战场上的成就使他成为俄罗斯人的民族英雄,也使他成为俄罗斯最杰出的军事领袖和战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