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里武松没用奈何不了西门庆,武松在《水浒传》是打虎英雄与梁山好汉

在明代号称四大奇书的作品中,有一个人物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两部书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就是武松,《水浒传》中的武松是打虎英雄,梁山好汉,而《金瓶梅》里的武松却虎落平阳,非常窝囊,文学作品角色转变看似简单,却映射出万历年代社会的人情风貌,市井百态。明朝万历时期,自从进入“国本”之争以后,虽然整个官场一直在折腾,但立太子毕竟只是少数人关心的事,“国本”之争也只是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对抗,它并没有影响到明朝普通百姓的生活。明朝社会发展到万历年间,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大部分百姓的生活进入到富足阶段,在此期间,娱乐活动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明朝万历年间主要娱乐有哪些,每个地方不一样,但是有三件娱乐活动是大家都喜欢的:赌博,看戏,听小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说书),这是大家都喜欢的,那么这些娱乐活动都是大家的娱乐,不是一个人单个活动,都是集体活动与集体娱乐,我们以听小说为例,我们说读小说看小说,一个人一本书拿在手上。看到精彩处自己笑出声来,家里人一看说你是“神经病”。那么听小说不是这样的,听小说是大家一起去。可以交流,可以群情激愤和感动,可以大家哭声一片。甚至可以发难,说书人说的不好,把鞋子脱下来打过去,这个太好玩了。当时听说书明朝有“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这是明朝和清朝的人说的四大奇书。

武松在其中两部书里都是重要人物,第一部《水浒传》,第二部《金瓶梅》。这两部恰恰是不同的小说,他都是很重要的人物。比如说他在《水浒传》里头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水浒传》大家都读过。读书和看电视绝对不一回事。那么《水浒传》可以说是个结构非常奇妙的英雄传奇小说。读过的朋友不妨回顾一下,他都是一个英雄引出另外一个英雄。开始是高球,当然这不是英雄,是狗熊。高球引发出80万禁军教头叫王进,然后由王进引出九纹龙史进。由史进引出花和尚鲁智深。由鲁智深引出豹子头林冲,又是一个80万禁军都教头。由林冲引出青面兽杨志。由杨志引出天王晁盖以及智多星吴用,还有阮氏三雄。由晁盖引出呼保义宋江,由宋江引出行者武松。
在《水浒传》用最大的篇幅来演绎武松一个人的故事,你看看“夜过景阳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每一件事情都是惊天地动鬼神的。至于他在景阳冈打死了老虎以后,在清河县陡然跟他哥哥见面,还被那个嫂子潘金莲调戏,以及最后刀劈西门庆。只是武松所有情节故事里小小的插曲。《水浒传》的作者之所以把这段故事安排在武松身上。实际上是进一步塑造武松的顶天立地。说他在男女感情上是如何能够守得住英雄本色的。说他在家里受到困难的时候。哥哥被害死的时候。他怎么样去付诸法律?当这个法律无法解决他个人问题的时候。他如何私了,他能够在法律和个人情仇之间把捏得非常准确。《水浒传》里头武松是这么一个人物
《金瓶梅》这个书和《水浒传》不一样,《金瓶梅》是言情小说和市井小说,打虎英雄武松在《水浒传》里他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在《金瓶梅》里他只能作为一个由头。作为一个引子把情场英雄西门庆引出来,在《金瓶梅》里的主角是西门庆,而不是武松。只要是武松的故事拿起《水浒传》就照抄:1武松过景阳冈打老虎。打的过程都抄得非常详细,2抄潘金莲如何调戏武松,然后武松如何又正言以告,并且最后进行训斥。3抄潘金莲和西门庆如何勾搭上了,然后如何和王婆一起害死武松的哥哥武大郎的整个过程全抄。

金瓶梅不愧是伟大的著作,只有关键地方不抄武松和西门庆最后的结局它绝对不能抄。如果抄的话怎么办?说武松一刀把西门庆给劈了,劈了以后武松怎么办?《金瓶梅》继续写下去,然后武松拎着两颗人头到了西门庆家里,把西门庆的妻妾和财产全部接管了,不能这样做的,金瓶梅成书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部长篇小说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一段故事为引子,描述了西门庆的一生,所以《金瓶梅》要改,这一段他必须改。但是只改这一段不行。不能说武松还是把西门庆堵在狮子楼上,然后两个人打起来,武松竟然打不赢。或者说这个西门庆竟然逃脱,那武松不是太没用了吗,不能这样写,他提前做准备做铺垫,这就是惊天谜底的绝妙之处。他先做三个铺垫。金瓶梅第一个铺垫。它让西门庆胆子大起来不要太在乎武松。在《水浒传》里西门庆和潘金莲毒死了武大郎以后。他们还是惧怕武松的,所以潘金莲要在家里设计灵堂,要祭奠武大郎,要等武松回来做一个交代。但是在《金瓶梅》里这个没有了,西门庆把潘金莲直接领回家里去了。《金瓶梅》这里做了第一个铺垫,西门庆不太在乎武松。
第二个铺垫是把武松的证人消除,让武松告状没有证据。《水浒传》的一个核心人物在武松寻仇西门庆的过程中,一个仵作(验尸)的叫何九,何九拿了西门庆十两银子以后,他不敢得罪西门庆但是他留了后手,第一留下了武松哥哥的火化以后的两块骨头。这骨头酥黑说明是毒死的。第二记录下了参加火葬的那些参与者名单以便对质,第三把西门庆给他十两银子留下来不用作为证据,所以后来武松能够把这个何九带到县衙门为他作证。但在《金瓶梅》中没有了,那个何九根本没有出现在火葬场,也就更谈不上留下骨头了。还有武松想找西门庆寻仇,就根本找不到这个何九,何九都到哪去了?不见了,他找不到。所以武松去告西门庆变成空口白牙,你没证据嘛?
你凭什么说是西门庆和潘金莲害死你哥哥,毒死你哥哥你拿证据出来。当时说的很好说“捉贼捉桩。抓奸抓双”,你什么证据也没有嘛?所以他消除了武松的证据,第三个铺垫他削弱武松的信心。让武松犯迷糊。武松去告西门庆和潘金莲,当县衙门不受理他这个案子的时候。武松非常冷静,带着他的两个士兵然后买了一些酒,买了一些肉,在家里面设起灵堂祭奠哥哥,然后把邻里都请过来,请他们作证。同时把帮助西门庆和潘金莲干坏事的王婆也找过来。还有潘金莲找过来,在他哥哥的灵堂上逼着潘金莲和王婆招供,是怎么毒死他哥哥的。然后让所有的人签字画押,所以他有证据,武松他非常讲究斗争艺术。然后才把潘金莲里头剁下来,到狮子楼去找西门庆。
但是在《金瓶梅》中他不是这样,他做铺垫,县衙门一不受理,武松孤零零地从县衙门走出来,仰天长叹一声狠狠地骂潘金莲。他没有骂西门庆而是骂潘金莲,因为心里犯嘀咕。到底怎么回事?就弄得武松自己迷惑自己。报仇到底向谁报仇?是去问清楚还是直接就杀人,他不明白。所以他到狮子楼去找西门庆,诸位把两本书对照,《水浒传》里武松去找西门庆是带了两件东西,第一个是包袱,我们刚才说的里面装着潘金莲的人头,另外一个是手持钢刀,但是在《金瓶梅》里武松去找西门庆,什么也没带就窜上了狮子楼,酒保说:西门大官人在靠临街靠窗户边那个酒桌上和一个朋友喝酒,他一看哪是一个熟人,县衙门里的一个皂隶(吏员),西门庆却不见了,
武松两个箭步上去,把县衙门的皂隶(吏员)抓住,问西门庆到哪去了,这小子吓得不敢说话,又看到武松那个凶神恶煞的样子,说不出话来。武松非常气恼,一只手抓住头,另一只手抓住脚,大家注意。金瓶梅里武松一只手抓头,另一只手抓脚,不是抓西门庆,而是抓他的朋友皂隶,然后就丢下去。《金瓶梅》把西门庆处理到哪里去了呢?这就是《金瓶梅》狡猾与伟大之处,他不能让西门庆遇上武松,西门庆跑了。原来被武松丢下去的皂隶是给西门庆通风报信的,告诉西门庆,因为他收了西门庆的银子,然后和大家一起鼓捣,让知县不要立这个案子,知县一不立案他就给西门去报信。西门庆一听不立案,于是带着皂隶到狮子楼来喝酒,然后赏了那小子五两银子。可能那小子得了西门庆五两银子心虚,所以武松说问他西门庆到哪去了,他不敢说,
那么西门庆到哪去了?西门庆正和这个皂隶喝酒。喝得高兴,耳中听女孩子唱歌唱戏,跟这个皂隶交杯换盏,喝得高兴的时候,西门庆不是坐在临街靠窗户吗?他伸出头去,偶尔张望一下,远远就看到武松过来,然后马上把头缩进来,为什么要缩进来?如果武松看到他哪还得了,西门庆他把头缩进来以后,不动声色不吭气,喝了一杯酒以后跟皂隶说,说我内急(想上厕所),你继续喝酒,西门庆一溜出来,从另外一个门悄悄的爬到狮子楼隔壁院落里面。这些情况武松不知道,酒保不知道。这个皂隶也不知道。武松跑上来西门庆却不见了。武松这个时候实际上有点泄气了。

西门庆不见怎么办?他已经把这个皂隶丢下了狮子楼,然后自己也从窗户口上跳下去。一看那个皂隶只有两只眼睛动,其他都不动了,武松这个时候哪里顾得上报仇,就是泄愤。你小子不说,兜裆就是两脚。《金瓶梅》里面是这样写的。谁挨得住他两脚。这个皂隶闭上眼睛死了。就在这个过程中。酒店的酒保出来了,还有旁边的路人也过来说武都头,你打死人啦,打错人了,这不是西门庆。武松干事在《金瓶梅》里也是明明白白的。他说我不是杀错的,我问这小子西门庆到哪去了?他不说我就打他,哪知道他这么不经打。我才摔了一下他妈,踢了两脚,他就死了。
、
你看看武松自己犯糊涂。这个时候当地保甲,邻里一听到这个事马上出来了,就朝武松围拢过来,大家不敢去抓武松。谁敢跟他打架,然后慢慢地围拢过来。把武松簇拥到县衙门去,一顿板子把武松打得直叫冤,没有给哥哥报到仇。西门庆和潘金莲也没有找到,自己还另外杀了一个人,犯了罪,所以天下英雄为之窝囊,我当时读《金瓶梅》觉得气愤和窝囊但是没办法,现在想一想金瓶梅里头不是武松打虎。不是武松显英雄的地方。武松到了《金瓶梅》就是“打虎英雄落平阳”。被这帮保甲弄到县衙门去了。他这种结局糟糕不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