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人叫嚷:对股东负责的时候
当某人叫嚷:对股东负责的时候
曾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说的是一个人,在演讲台上谈论,一边是为你工作十年,含辛茹苦,甚至染上了病的老员工,一边是公司的股东——该为哪一边负责的问题。他的答案是,必须对员工无情,来对股东负责。他所倡导的企业家,都应该是冷酷无情的,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
然而,他的话是片面的。一家企业的价值,来自于几点,股东价值、企业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在这三个层面,他们所追求的指标都是不一样的。
什么样的企业会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呢?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企业要去讨好股东,因为投资。那么为什么需要投资呢?——产生资金的规模效应,那么,这家企业所处的行业可能是一个需要扩张产业规模来获取额外利润的企业,又或者,这家企业是一个主营业务凋敝,完全靠资金再投资赚取利润的公司。
假如,企业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因,不是因为资金呢?那么,企业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唯一可能,就是企业实际是股东的利益代言人,企业所思考的就是利益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他们不会去考虑实业,而会去考虑金融、杠杆以及利用品牌,如何赚取更多的利润。
比如,某某企业,所有的生产线都已变卖,依靠自己的品牌授权代工厂加工,赚取利润。自己不从事生产,靠着提供技术指标、监督,来让其他的工厂代为加工,检查之后,打上自己的品牌,再出售。
又比如,某某实业上市公司,上市之后,核心管理层立马依照协议被替换了管理人员······
在这里,不要提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因为,事情还没有说清楚,权责还没有分明。
资本家这个概念,可以包含两个子概念,一个是实业家/企业家,一个是投资人/企业家,他们难以被分清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对大众而言,他们都可以被成为企业家。但其实,按照实业和投资行业来划分,更容易看清问题。
一方面,实业家把握市场,发展实业,满足需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的资金以及债务资金,都只是满足公司生产、发展的手段,最终目的依然是服务于实体的。我国提倡的是实业家,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投资人企业家/投资人集团,通过对高质量的企业、资产投资,来获取利润。但是,对于投资人而言,利益最大化永远是高于实业发展的,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投资人投资企业,获得所有权,掌握优质企业,然后将优质企业迅速变现——通过任何能够想到的手段,包括直接出售优质资产、变卖实体转投品牌运营等等。这一类人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说到底,即使优质企业被榨取干净了,他们也可以被这个企业的壳,出售给别人来让别人上市(上市需要资质,因此上市公司的名头也可以当成一个名头/壳)。而对于实业企业而言,企业的生存、盈利、永续经营是他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就好像一个人在乎怎么教育好自家孩子,外人却在意怎么把这个孩子榨出更多价值来一样。
我时常觉着说,马云的公司做得好也不好,也是这个原因,因为马云作为实业家的时候,所做出来的贡献,的的确确是突出的。但他作为投资人时,很多具有风险偏好的举措,其利弊权衡还是有待商榷的。
至于现实中,许多的“冒名顶替”,就更不值得一提了,也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戏法,言行明显不一。虽然打着某某名义,但实际上做的事情,却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或者按照偷资人那一套:“利益最大化”来。找什么样的理由,有什么样的文件,都一样,毕竟中文的意义表达比较含糊,没那么精确。
为什么金融行业、投资行业,不如实体业——或者说,不该挤兑实体业?因为金融行业、投资行业的本质是财富的再分配,它并不产生新的价值,甚至有时为了短期利益损害长期利益,而财富这种东西,是要流动起来才能有价值的。财富的枯竭与转移,当然能让一小部分人保持巨富,大部分人依旧贫穷,但这也就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更别提,这种行为的本质,也是在遏制财富追求者本身的追求,即我追求更多的财富,却导致了我的财富,最终无法变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