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陈朵篇 如何理解陈朵想得到的真物?对老廖的那份感情是什么?
时隔一段时间看新的第五季,是比较喜欢的几个国产动漫中的一个。但是看完第五季六集,脑子却一直在想陈朵的问题。为什么陈朵会这么做,到底是想要干什么。
先聊聊陈朵的一生。
出生未知,两三岁时已经在养蛊组织药仙会,作为被挑选出来的孩子之一,她被像蛊虫一样培养。
学,学的是蛊和炁的知识。
吃,是时不时的饥饿训练。
看,是同伴之间的“自相残杀”。
她作为人的认知,在懵懂的幼儿时期,在同伴一个个倒下时,在她成长为蛊身圣童时,就已经没了。
如果药仙会没有被灭,她的一生大概率就是一件人形兵器,一把绝世名刀,无爱无恨,当然也不会遇到在乎的人,明白什么是离别,什么是心痛。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
在她十二三岁时,她被哪都通临时工老孟和华南大区负责人廖忠救出药仙会,并带回暗堡,她作为人的认知也在廖忠的激发下,渐渐苏醒。
人,有七情六欲,有爱恨伤别,会哭、会笑、会好奇、会难受……
而解放了天性的陈朵最先面临的就是别离。
在暗堡里结识的好友陈俊彦因自身异能原因,不得不去其他组织,而已经知道要在暗堡里度过余生的陈朵明白,这一别,就是永别,而她,无能为力。
廖忠看出她向往外面,向往自由的心情,就动用自己的力量把她变成了临时工,她可以出去了,可除了杀戮,她什么也做不了。
命运何其残酷,在药仙会时,她是兵器,那时的她无知无痛,外界与她如浮云。现在的她已经什么都明白了,却还是一把兵器,自己的人生一眼就能望得到头,而她甚至不明白,什么是选择。
所以在马仙洪让她自己选择,并告诉她她脖子上的项圈实际上是个炸弹时,她悟了,她不愿意再回到那个如枷锁般的暗堡中。
可对于廖忠,她还是很在乎的,她希望廖忠能理解自己的选择,理解自己的想法,并希望廖忠能和她一起走,可一个字都还没说出口,就被廖忠吼回去了。廖忠明白,一旦陈朵开口,董事会就会引爆炸弹,她必死无疑。
可廖忠不知道的是,董事会早就引爆了炸弹,只不过炸弹的控制权被马仙洪夺走才没有爆炸,陈朵,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在网上一直找大家的理解和思考,然后看到了,知乎的天上的馅饼是这么理解的。和我的猜测的思维是比较一致合理的。不太擅长借鉴,但是又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就直接搬了。
没有看完第四季的人不要看本章,含剧透。
Had I not seen the sun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But Light a newer Wilderness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
My Wilderness has made
成为更新的荒凉
——艾米莉·狄金森
从正常人角度看来是可恶的药仙会反而是她真正习惯的地方,简单而美好。陈朵甚至没有把自己当做人类,正如她所说“我不是蛊师,我是蛊”,作为蛊活着,才是她最轻松的活法,“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平凡正常的人生对于陈朵来说,就如同她最后吃的那个冰淇淋一样,虽香甜,但很凉,正如她所说“这个地方很好,只是我应付不了”。死亡对于陈朵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他通过了一群同龄的孩子,告诉陈朵一个她难以接受的事实一一充满活力,对世界充满好奇,才是你们这个同龄人的正常反应!不正常的是你! (*摘录漫画原话)
廖叔扔给了陈朵一个篮球,陈朵一边抱着篮球,一边谨慎地盯着其他人。她渴望得到惩罚,但是并没有。于是她接着试探,接着渴望惩罚,但是她所渴望的惩罚依旧没有到来。这对她的认知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个世界和她原先待的不一样!





一个名为陈朵的“人”在这个时候诞生。
她学会了人在诞生之初,该学的第一样东西:对这世界的呐喊!
“我从没有这样开心过。”这是她的原话。
但是廖叔颤抖的双手依旧按不下开关。
“廖叔,让我走。”“不行!”
“廖叔,那和我一起走。”“不行!”
“那这样吧,”陈朵迎了上去,轻轻握住开关“廖叔,送我走。”
这里的走“让我走”和“我死”都是表明了陈朵对于自己未来有了自己的选择。可惜的是老廖并没有给予陈朵真正“幸福”。
“我一直不明白你们口中的幸福是什么,但是有一件事情我光是想想就让我感到很满足了。”陈朵凑到廖叔耳边,“我一直幻想着有一天,你能认同我的选择。”
其中对于“原始蛊”的漫画设定是“人死蛊消”所以陈朵在老廖腹中种下蛊毒。只要老廖按下开关陈朵死后老廖就可以存活,希望依此来逼迫老廖亲手了结自己,同时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一直幻想着有一天可以,你可以认同我的选择” 。可是老廖临终之际依然保持自己对这个世界报之于“爱可以感化一切”,忠义化身的他不可以会讲从小扶养长大的孩子送向不归。
究其根本,就如宝儿姐对临时工们所说的“倒霉呗”。公司将她带出药仙会,就是悲剧的开始。陈俊彦的离开让她意识到别人除了暗堡也有别的归处,也正因此才有了选择的念头,当陈朵向老廖提出想要出去的时候老廖并没有直接回答,如果老廖给出一个去留的选择,那么陈朵是不会离开的,因为陈朵肯定也明白她不能随便离开,可陈朵始终没有得到老廖的选择。就像张楚岚所想“如果老廖早点发现,陈朵根本不会离开老廖,陈朵始终过着没有选择的生活”。直到陈朵成为临时工后才开始接触新世界,但陈朵也因此发现她并不适合新环境,所以她每次杀人的时候各项身体指标都很正常,也就是说她除了老廖没有可在乎的东西。在遇到马仙洪后给了她第一个选择,可是她发现如果离开老廖她也无处可去,又因为陈朵长期过着没有选择的生活但又很在乎老廖,所以她仍期待着老廖给出选择,这种夹杂着复杂的情感、失望、期待的心理催使她去找老廖,所以她才对马仙洪说“我有些事想去确认下”,陈朵之后的行为和想法是有些偏激的,就是想通过公司来逼迫老廖来给自己选择,陈朵用不同的身份给了老廖三种请求,但老廖一直没懂,最后的一吻是陈朵对于老廖情感达到极点的爆发,这其中包括着亲情、失望、无奈、依赖、希望等情感,陈朵想用极端的方式想逼迫老廖做出选择,陈朵不在意生死,而是选择,可老廖不理解陈朵对于选择的那份渴望,老廖在意的是陈朵的生死,所以老廖始终不明白陈朵到底想要什么,无奈的陈朵在老廖耳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她幻想着有一天老廖能认同她的选择。



即便生命的最终归宿是死亡,却依然有很多人在这条道路上执拗前行。
——余华《活着》
正如张楚岚所想“老廖想让陈朵努力活着,却忽略了陈朵对于选择的那份渴望,老廖死的不值啊”。陈朵很在乎老廖并且对老廖的感情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同时老廖也很在乎陈朵,但却由于长期的问题发展出来的观念矛盾导致惨剧发生了。
廖忠的思想与余华笔下的福贵一样,整部小说,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是人的天性,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人生无常,世事无常,在这部小说中,体现的是淋漓尽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福贵从一个富家少爷沦落到身无分文的破落户,一家人合合美美的生活到最后孤单一人,不正好说明了世事无常,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变数。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物所活。
有人说《陈朵篇》的俩位廖忠和陈朵的双双死亡是悲剧,但与《活着》再度比较阅读后发现的是。对于人活着本身这件事来说就已经是个十分艰难的事情了。只是陈朵在了解到世界后无法真正入世后,因为她已经习惯了在药仙会那份“痛苦”与“刺激”。但在人世她亦找到了“重视之物”。所以也不虚来此一趟。
“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
陈朵这一生,生不由自己,活不由自己,长不由自己,事不由自己,唯独死亡,是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