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朝紫禁城内行政机构及功能

2023-10-06 21:15 作者:清华厂人  | 我要投稿

紫禁城,就是平常说的皇宫,文献上有时又称之为“大内”。紫禁城是由东华门、午门、西华门、神武门这四个门及其连接的宫墙圈起来的宫城。  紫禁城 神武门是皇宫后门,明代及清初叫玄武门,康熙皇帝即位以后,因为他的名字叫玄烨,为了避讳他的名字,就把玄武门改成了神武门。 紫禁城又分为南、北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区分很重要。所区分的两部分称为前朝、后寝,南部的前朝是举行朝会的地方,后寝是皇帝及其家属住宿的生活区。区分界就在保和殿的后面、乾清门的前边,中间有个狭长的小广场。 有四个门非常重要,分别是乾清门、内右门、景运门、隆宗门,是宫内重点把守之门,因为一进景运门、隆宗门,就到了后寝的前门——乾清门、 内右门,再后面就是皇帝寝宫、皇家的生活区了。 狭长的小广场两端,东边就是景运门,西边就是隆宗门。这隆宗门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嘉庆年间的林清起义就曾攻打这个门。最运门的外面,是清代八旗劲旅中的护军营和前锋营官兵守卫皇宫的办公处。乾清门、内右门,由侍卫处侍卫把守。 前朝部分,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是清代的名称,明嘉靖以后分别叫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附带说说前朝区南部的三个门:太和门、东边的协和门、西边的熙和门,明代嘉靖后分别叫皇极门、会极门、归极门。 太和门是明朝皇帝举行御门听政的地方,清朝因为皇帝的办公地点内移,把御门听政也从太和门移到了乾清门。 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最高点,也是最高、最宏伟的建筑,而且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紫禁城又是皇城的最中心,皇城又在北京城的中心,所以太和殿就是整个北京城的最中心,是中轴线上的最中心,而且是最高点。该建筑之设计就是为体现这样一种政治效果:北京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太和殿在北京城中心紫禁城的中轴线最高点上,当皇帝举行登基大典或是大朝会,坐在太和殿金銮宝座上的时候,就有一种驾驭全国的气概,这就是在太和殿举行大典礼仪所体现的政治效果。  太和殿 太和殿的政治功能如下: 1.大朝。大朝就是君臣大朝会,期间举行重大典礼,文武百官要聚会在太和殿前按班序列,举行仪式。大朝不是经常举行,只有在重大节日的时候,比如三大节(元旦、冬至、万寿节),或者重大事件庆典,如皇帝登基、亲政、大婚、命将出师等才举行。命将出师,是国家有大征伐的军事活动,皇帝要亲自授予领兵将帅的帅印,在太和殿举行授印仪式。 2.百官除授谢恩。初人仕而选拔任官叫除,此后升职为升授。吏部选官以后,皇帝要引见,引见完以后,这些官员要向皇帝谢恩,谢恩要举行一个仪式,把这些除授官员的人攒到一定人数举行,皇帝坐在太和殿宝座上,得官的官员们跪着给皇帝谢恩。其政治意义何在呢?是为了表明这个官是皇帝授予的,应感戴、效忠的是皇帝,而不是吏部官员。这种仪式,也有在午门、天安门前举行的。如果皇帝不在场,官员也要在这些处所前跪着遥拜皇帝谢恩。 3.颁诏。诏书诏告全国,先在太和殿举行仪式,然后再送到天安门宣读颁发。 4.举行殿试。礼部会试取中者叫贡士,中贡士以后,皇帝还要亲自再考一次,名义上由他主持,因为在内廷,所以叫廷试,又因为在大殿里,所以又叫殿试。殿试也有同官员除授谢恩一样的政治意义,表示进士是皇帝考试录取的,如果算老师的话,皇帝就是最高的老师,这是从北宋开始的,所以录取的叫天子门生。清代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以前,是在太和殿。此后移到了保和殿。再有是金殿传胪,传胪就是宣布授予进士名单,要唱名,这就叫传胪大典。其中三鼎甲即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要给予特殊的荣耀,由鸿胪寺官员引领,向太和殿中的皇帝跪拜行礼,状元跪在头一个,下边是榜眼、探花。这个仪式结束以后,由鸿胪寺的官员引领前三名出太和殿前方的系列正门,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荣耀。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在举行大朝的时候,皇帝先在这里小憩一下,因为举行大朝的时候,文武百官先要按班排列好,等着皇帝。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稍等,然后出场。再有就是有些重要而繁琐的典礼,要在中和殿先演礼,类似于戏剧的彩排,免得正式举行的时候出现仪式上的错乱。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乾隆后期以后的殿试在此举行,再有是举行大宴,比如除夕晚上的大宴,就是在保和殿举行,皇帝要亲自参加宴会招待文武百官,还有外国使臣、边区蒙藏回部的王公等。 紫禁城内的行政机构,主要设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前朝区的太和门外,一个是乾清门前的狭长小广场处。 前朝区太和门外的行政机构如下: 1.内阁。进了午门往右拐,也就是太和门外的东南方,有个机构叫内阁,类似于宰相府,是清代国家的最高政府机关,处在六部部院之上,宰相级的人物——大学士就在这里办公。全国各省、中央衙门向皇帝报告和请示政务的本章——题本,都要交到内阁,内阁在题本所附的票签上拟写处理意见——票拟,供皇帝裁决参考。皇帝阅后的批示,由内阁所属的批本处官员代批红字,称为批红。批红的题本——红本,由六科(在午门外)抄给有关衙门执行。 2.内阁诰敕房。在太和门外东庑,掌官员造、敕的颁发。 3.议政处。也在太和门外东庑,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衙署,乾降中期以后改为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负责稽察督催皇帝特旨交部院所办事务。 4.翻书房,在太和门外西庑。掌皇帝谕旨及其他各种公文的满汉文翻译。 5.起居注馆,也在太和门外西庑,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政务活动,及编修其起居注册。  太和门 乾清门是皇帝举行御门听政,与内阁大学士等大臣们商议国家大政的地方。乾清门里边实际上是一个如同几间房的大屋子,御门听政时,皇帝的御座前面摆个御案,上面放公文,文武官员先奏事,奏事之后大学士在这里与皇帝商讨政务、处理折本。折本,不要理解为是奏折,而是题本处理过程中的一种形式名称,题本经过内阁票拟以后,送到皇帝那里,皇帝参考票拟来裁决,如果皇帝拿不定主意,就在内阁票拟的票签上折一个角,这种处理形式的题本就叫折本,折本退回内阁,在御门听政时皇帝和大学士当面共同处理。  乾清门 乾清门行政机构如下: 1.外奏事处。在乾清门东侧景运门内。外奏事处这个机构非常重要,清代外省和中央衙门的奏折,要送到外奏事处,由外奏事处的官员再送到内奏事处,再由内奏事处的太监转交皇帝。 中间增加外奏事处官员转递这一环节,为的是防止外部向宫内送奏折之人与太监直接接触,打探皇帝身边的密情。外奏事处还负责传宜皇帝谕旨,将皇帝引见、召对的官员带人送出,以及接收贡品等事务。 2.待漏所。外奏事处的旁边就是待漏所,古代没有现在的钟表,是以水或沙子流动的刻度来记时间,所以所谓待漏就是等候。百官接受皇帝召见,被召见前在待漏所等候。因此这个机构也有一些其他名称,如九卿待漏所、官员待漏所。另有王公待漏所,是在官员待漏所的对面。 3.军机处。乾清门西边是内右门,内右门西边就是军机处。军机处是雍正以后军机大臣协助皇帝处理机要大政的处所。 4.军机章京值房。在军机处的难免,与军机处遥遥相对,所以又称南屋,是军机章京值班的地方。 5.上书房。在乾清门内的南庑东边。是皇于皇孙读书的地方。 6.南书房。在乾清门内的左边。南书房是皇帝的文学待从内翰林入值之所,现在一般教科书把南书房的政治作用不切实际地夸大,实际上它对于皇权专制和发展没起到多大作用。 7.敬事房。也在乾清门内的左边,是清代大监事务的总机构。清代因为设置了内务府,皇宫内外大量的皇室事务都由内务府包衣奴仆来承担,但是又不能不用太监,清代太监其实也有两三千名,所以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敬事房,由内务府总管大臣管辖。清代没出现宦官乱政,与清代设置内务府,太监总机构敬事房又处在内务府总管大臣的管辖之下有关系。 8.内奏事处。在乾清宫的西庑。是太监为皇帝传达公文的机构。 9.批本处。在内奏事处的旁边。批本是将皇帝裁决后的题本写红字批示,由翰林院的满洲翰林和内阁的满洲官员在这里负责这一工作,写满文的批红,批完以后再交到内阁,由内阁汉学士写汉文的批红。 懋勤殿。在批本处的北边,这个地方平常是南书房的翰林和皇帝品书论画、作诗唱和的地方,也是南书房翰林编辑书籍的处所。另外还有个政治功能,就是在这里做全国死刑案件的最后判决。明清时期,只有皇帝才有死刑的终审判决权,秋审以后,所有经过秋审的死刑犯的册子,要汇集这里,由刑部和大学士、军机大臣在这里一起汇报九卿会议的结果和每个罪犯的情况,作最后次甄别,皇帝认可作最后判决的,大学 士替皇帝执笔划红勾。然后把判决的册子封闭交给刑部,再下发执行。这一处理过程就在懋勤殿。 乾清宫和养心殿。乾清宫是院内的正宫,明代是皇帝 住的地方。清代的康熙皇帝也是住在乾清宫,并在此办理政务。雍正即位以后挪到养心殿,乾清宫仍作为皇帝临轩听政,召对、引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以及内廷庆贺设宴之所。 乾清宫宝座的上方,匾额上书“正大光明”,雍正以后皇帝所立皇储的密旨,就藏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是殿里的最高处。密旨有两份,正大光明匾后面藏一份,在养心殿或者皇帝随身带一份。届时宣布所立储君继位。这是清代秘密立储的种特殊方式。 养心殿在乾清宫西部的另一院落中。后妃西六宫的南部,是雍正的以后皇帝的寝宫,也是皇帝处理公文和召集大臣议政的地方,可以说是国家大政所出之地。雍正以后设立军机处,军机处就在养心殿南部的相邻之处,军机大臣每天到军机处值班,皇帝随时可以让太监去叫军机大臣到养心殿商议政务、处理奏折、办理上谕。  养心殿 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是储放皇帝宝玺的地方,专门有交泰殿的太监在这里值班。用皇帝的宝玺钤盖公文,需由内阁奏请皇帝由大监取宝玺到乾清门,交内阁官员,在众人同视之下盖章并登记。 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此宫应是皇后住的地方,但是实际上清代皇后并不住在这里,而是住在东六宫或西六宫的某个宫。清代坤宁宫的东端有个东暖阁,是皇帝举行大婚的地方,以后就挪出去住。坤宁宫在清代进行了改造,重新装修,正门被取消,所以现在坤宁宫的门是偏东的。 进了门以后左边也就是西边的大厅,是萨满祭祀的地方,一天要进行次两次:朝祭和夕祭。坤宁宫的萨满祭祀是清宫日常的重要之事。 以上便是清朝紫禁城内行政机构及功能,谢谢大家。

清朝紫禁城内行政机构及功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