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被奴役了,我们离真相已经很远很远了。

很有可能,我小时候看的365夜科幻故事中,苏联的科幻故事比美国的更有科技性。比如陶教授的头颅、胡子(胡子就是外星人的u盘)、一个护士的后半生(讲二战和核武器)。英国的科幻故事已经有全息投影(八十年代美剧回到未来,也有全息投影),三千年乐园(可能是安乐死或者液氮冷冻技术),美国的科幻故事星球大战(克隆人),日本的科幻故事(大部分讲时间装置和时空旅行)。
这些故事应该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实我觉得科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更开放热忱。
比如我小时候的公园,每周六就有科学与自然的表演(虽然无非是鼻孔穿蛇,三棱镜分解七色光,身体切割魔术,大变活人等民间卖艺)但是给我感觉就很奇幻,光怪陆离,于是我还特意去买世界之最和天下之奇两套书。
八十年代是各个行业对知识的探索都如饥似渴的年代。比如我妈和姑妈姨妈会对棒织毛衣毛样展开讨论和炫技,还要评头论足谁的更有国际范,大家的审美标准是以世界的高度为准的。还有我爸和几个姑父自己修建和改造天井和房屋。那时候人,动手能力很强的。
我也喜欢看我爸妈的书籍,比如连环画报,富春江画报和十月等。老一代的画家搁在现代都吊打清华美院的教师。而且人家是朴实无华,比如为了一个敦煌画展的课题,一群大佬去当时条件还不那么好的敦煌搜集资料和体验,一待就是大半年。艺术来源于真实。但又百花齐放,构思迥异,給读者呈现许许多多的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