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悉尼个人鱼类记录(4)中华单棘鲀

2020-09-09 20:12 作者:slenderp51  | 我要投稿

(前三个都发在动态里,但感觉放动态里不方便以后回来找所以就放专栏了)

(封面图源inaturalist)

中华单棘鲀/Monacanthus chinensis,英文名为Fanbelly Leatherjacket,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水域的暖水单棘鲀(扒皮鱼),在澳洲其分布范围几乎包括了整个热带/亚热带水域,包括西澳大利亚州,北领地,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主要栖息在近海,内湾水域,幼鱼在河口也有记录,喜欢躲藏在沿岸的海草丛和珊瑚礁中或者港口的码头附近,其身形体高侧扁,口小且向上突出,尾巴比例大且呈扇型,腹鳍特化的非常大,如同一个大扇子此鱼的体色可变,其颜色主要以奶油色至棕色为主,它可以呈现深色。其身体上长有棕色斑纹,尾鳍和其他鳍的边缘偏绿色并带有有棕色的条纹,其主体颜色通常为浅棕色至中棕色,但是当出现在一些暗淡的环境比如长满贻贝生蚝的海床附近时,其体色就会变成很暗,幼鱼可以变成绿色,从而在伪装在海草底水域中

中华单棘鲀在悉尼附近内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物种,在一年四季都可见其踪影,常见于各大内湾水域,例如悉尼港流域极为常见,是当地的优势种类,数量庞大,钩沉底钓比较容易钓获,不过一般不被作为主要目标鱼,而且由于嘴小所以经常盗饵很令人讨厌,并且对于路亚玩家来说相当于软虫毁灭者

有趣的是,澳洲东南海岸的中华单棘鲀种群在很多地方都与其他地区的个体有着一些区别,或许是因为环境导致的个体差异,甚至说不定可能是独立的种?
1. 首先在体型上,在国内和西太平洋其他热带水域的中华单棘鲀体型较小,一般最大也就比巴掌大一点,而澳洲东南部的平均个体却可以长到很大,30cm以上的个体非常常见,极端甚至能超过40cm
2. 在花纹上,国内和西太平洋其他热带水域的中华单棘鲀颜色都比较暗淡,而且身上长组成的花纹的褐色斑点更加明显,澳洲东南部的很多个体在体色上褐色和白色非常分明,褐色的斑点非常非常细小,这使得组成的褐色斑纹看上去要比其他地区的个体的要更加顺滑
3. 澳洲东南部的单棘鲀似乎只分布在相对寒冷的亚热带和温带水域,很明显更加耐寒,而且澳洲东海岸过了新州北部/昆士兰南部中华单棘鲀种群就变回了国内那样的个体

个人记录最大的个体,38cm
同学钓获的硕大个体,接近36cm
悉尼港水下拍摄
悉尼港水下拍摄,码头附近数量庞大,相机在底下转个圈就入镜5条
悉尼港的中华单棘鲀,图源inaturalist
香港海域的中华单棘鲀,图源inaturalist
香港海域的中华单棘鲀,图源inaturalist


悉尼个人鱼类记录(4)中华单棘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