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5.阴阳应象大论(3)


上为天,下为地;天为阳,地为阴。阴主血,阳主气。阴生女,阳生男。
阴阳间气,左右循环。所以左右为阴阳之道路。阴气右行,阳气左行。水火之气为阴阳的征兆。阴阳变化是万物的开始。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静,故阳之镇守;阳动,故味阴之役使。

阳胜能冬,热甚故不能夏。阴胜能夏,寒甚故不能冬。厥味气逆,腹胀满为死。

七损八益,为女七男八。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智者察同,不管内症是什么,同症同治。保持平常心,恬淡,无欲,开心,愉快。



阴气右行,阳气左行。人的左为东,右为西。
所以生病的时候,上部,右边易感邪,下部,左边易感邪。

胃为水谷之海。皆受纳也。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背天之纪,违地之理。则六经反作,五气更伤,真气既伤,则灾害之至可知矣。

治皮毛,止于病的萌也;治肌肤,救其已生;治筋脉,攻其已经病了的地方;治六腑,治疗已经病深;治五脏,治病势已成,初成者获治愈,固久者伐形,故治疗五脏者半生半死也。
四时之气,八正之风【金匮真言论里的,八风。北-大刚风,东北-凶风,东-婴儿风,东南-弱风,南-大弱风,西南-谋风,西-刚风,西北-折风。】,皆天邪也。八风发邪,以为经风处五脏邪气发病,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
热伤胃及膀胱,寒伤肠及胆气。所以水谷寒热害于六腑。
湿气胜,荣卫之气不行,感则害于皮肉筋脉。

别于阳者,知病处;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审清浊,是察色之青赤黄白黑。喘息声音,宫商角徵羽。以春应中规,言阳气柔软,以夏应中矩,言阳气盛强,以秋应中衡,言阴升阳降。气有高下,以冬应中权,言阳气居下也。
浮沉滑涩,皆脉象。浮脉者,浮于手下;沉脉者,按之乃得;滑脉者,往来易;涩脉者,往来难。浮+滑,为阳;沉+涩,为阴(若有若无)

病的刚开始,针刺可治。病盛取之,毁伤真气,等病气衰弱是,针刺之。
气,卫气。味,五脏之味。补之以味,用厚味的药;其高者,指靠近喉咙的位置,因而越之,用汗法和吐法。其下者,引而竭之。下面的病,引为泄引。
其慓悍者,慓悍为巨痛,采用按摩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