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我们龙川人不说自己是河源人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百越,置南海郡,在东江中上游流域设置龙川县,首任县令是后来统一岭南,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县治设在现龙川县佗城镇,县域包括现在的河源市、惠州市、汕尾市,(部分)以及兴宁、五华、江西省寻邬县等地。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土置河源县;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龙川析土置和平县;明崇祯七年(1634年),和平、河源析土置连平县;明隆庆三年(1569年)由长乐县(今五华县)、归善县(今惠阳、惠东县、古属川县)析土置永安县,民国三年改名紫金县。 1988年,河源撤县设置地级市,原河源县划分为河源市源城区和郊区;1993年,河源市郊区改名为东源县。
这段历史清晰的记载了龙川县及周围县区的由来,可以看出,今天龙川周围的县区都是古龙川县析土而来。1988年全国撤销行政公署时,当时龙川隶属惠阳地区,惠阳地区辖十个县区,分南边的成立了惠州市,北边的五个县要设一个地级市,便争议哪里作市区,有灯塔、河源、龙川争议,当时龙川、连平、和平三个县联合派人上京国务院民政部请求在陀城设市区,但是民政部领导说河源那里比较下游,越往上走水越少,因为当时交通不便,水运是主要交通方式。如在河源设立市区,但是河源没有知名度,又提议名称为新丰江市,也没有采纳。所以变成现在。
如果当年把地级市设在2000多年历史底蕴的古城佗城是最合理不过的。佗城地势平坦,东江弯曲穿城而过,设为市治,比老河源县城更为合理。看交通便利性,今日龙川已是粤东北枢纽(铁路、高速、高铁),远胜源城区。
当时刚成立地级市的河源市区的基础设施远不如龙川,龙川人口多,华侨多,历史悠久,文化影响力大,设立河源市之后,河源经济才开始发展,近些年来才超过龙川,但是其文化历史影响力是永远比不过的。在龙川老一辈的人都有这种情感,就是对河源没有文化认同感,也对河源没有归属感。很多龙川人活了几十年,都没有去过一次河源市区。我们龙川年轻一辈的人也很少去河源市区,大多数没去过,不知河源市区长啥样的,去的地方基本都是珠三角地区。听去过河源市区的龙川本地人说,去到河源市区,有人问是哪里的,说自己是龙川的,直接被河源市区人瞧不起。本是同根生,共饮东江水。何必呢?都是穷苦兄弟,也不知河源市里的人哪来的优越感。
河源作为地级市,为了发展自身,没少在龙川身上吸血。河源唯一的高校河职院,竟然是从龙川弄过去的。河源中学本来数十年一直不如龙川一中,没事,市政府狂砸钱出政策强抢生源和师资力量,终于干翻了龙川一中,拿回了面子。龙川的出路唯有省直管,绕过河源,否则什么资源都被夺走了,还发展什么呢。自从财政上省直管龙川县之后,龙川飞速发展,事业单位职工和教师待遇大大提高,城市建设也快步发展起来。
龙川历史悠远,是广东最古老的行政设置。公元前214年秦朝始置县,至今有2231年历史。是秦朝南征百粤50万大军的聚居地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客家先民的重要发源地和岭南客家族群的祖地,中华姓氏源流的朝宗圣地之一。希望我们龙川未来发展越来越好,不用再受人掣肘,不用再仰人鼻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