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唐创业起居注之李渔译本(壹)

2023-03-26 21:25 作者:__鱼安__  | 我要投稿

前言

    个人闲笔,非官方译本。笔力微薄,仅供了解和参考。《大唐创业起居注》史料价值极高,为现存最早的起居注,对历史爱好者而言,研究初唐历史非常必要。个人译本,仅做一家之言,为自己的长篇小说做资料储备,不代表任何学术见解,不评价任何学术上关于本书与《新唐书》《旧唐书》之间的争议。(忠实二凤粉!)欢迎WB关注@大唐档案馆

文本采用:《大唐创业起居注笺证》仇鹿鸣

作者简介

温大雅,字彦弘,并州祁县人,父温君悠,少有文名。写成此书时(唐武德年间),任唐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太宗时任陕东道大行台)、上柱国(正二品勋官)、乐平郡开国公(正二品爵位)。

笺证作者简介

仇鹿鸣,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译者自介

李渔,学法律的不知名小卒,潦倒的文科毕业生

 

注:(1)注中涉及皇帝的,直译为李渊

(2)逐段翻译,会加一些人物简介

(3)尽量用现代语言翻译,同时避免小说文笔


 

【卷之一】

起义旗至发引凡四十八日

    初,帝自卫尉少卿转右骁卫将军,奉诏为太原道安抚大使。郡文武官治能不称职者,并委帝黜陟选补焉。河东已来兵马,仍令帝征发,讨捕所部盗贼,隋大业十二年炀帝之幸娄烦时也。帝以太原黎庶,陶唐旧民,奉使安抚,不踰本封,因私喜此行,以为天授。所经之处,示以宽仁,贤智归心,有如影响

 

【李渔 译】

第一卷 自举起平乱安民义旗,到晋阳启程往长安,共计四十八日

 

    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李渊迁任卫尉少卿(武职),又因元弘嗣牵涉杨玄感叛乱,得以代任太原留守(武职)。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又升迁为右骁卫将军(武职),同时奉皇帝诏命,兼任太原道安抚大使(临时职)。各郡县的文官武将如有不称职的,炀帝一并委任李渊可以自行决定罢免选补。河东十三郡的兵马,都受李渊征发管理,讨伐境内毋端儿、敬槃陀、柴保昌等为首的叛乱民众。同年(这里有很大争议,通论是大业十一年即公元615年),也正是炀帝因暑热前往汾阳宫避暑,而驾临楼烦郡之年。李渊受袭唐国公,认为太原道所辖制的黎民百姓之地,原本就是三代圣贤唐尧故国,与自身封国之地恰好一致,本次又是奉皇命安巡抚慰百姓,因此私下里对此事非常高兴。李渊在其所经过之地,对百姓以宽宥仁慈之政策管理,贤明之士和有才之人纷纷归附,影子般跟从响应着他。

 

    炀帝自楼烦远至雁门,为突厥始毕所围,事甚平城之急。赖太原兵马及帝所征兵,声势继进,故得解围,仅而获免。遂向东都,仍幸江都宫。以帝居外戚,赴难应机,乃诏帝率太原部兵马,与马邑郡守王仁恭北备边朔。帝不得已而行,窃谓人曰:匈奴为害,自古患之。周秦及汉魏,历代所不能攘,相为勍敌者也。今上甚惮塞虏,远適江滨,反者多于蝟毛,群盗所在蜂起。以此击胡,将求以济,天其或者殆以俾余。我当用长策以驭之,和亲而使之,令其畏威怀惠,在兹一举。

 

【李渔 译】

    炀帝又从楼烦郡至雁门郡巡视,突然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几十万围困,事发突然,比汉高祖刘邦的平城白登山之围还要紧急严重。仰赖太原道诸郡的兵马和李渊所征之兵,声势浩大地徐徐推进,才得以最终解围,炀帝因此下令赦免太原郡、雁门郡的非死刑罪犯以示宽宥,其他再无赏赐。炀帝经历此次围困后,心生倦惫,遂巡行之后返回东都洛阳,后又驾临扬州的江都宫,迟迟不还朝理政。炀帝以李渊是值得信任的外戚,并且解雁门之难时随机应变,立下救驾大功为由,诏令李渊率领太原所部属的兵马,和马邑郡郡守王仁恭一起往北抵御突厥边患。李渊受诏,不得已要奉令而行,私下里和近臣说:“匈奴此类的北方蛮夷,自古以来就是北方边地的祸患。自先周先秦,到汉魏以来,历朝历代的雄主都不能攘平,北方蛮夷始终是强劲之敌。当今的皇帝如此害怕塞外边虏突厥,远远去到扬州江都之地逍遥,而此时天下反叛者却已多如刺猬之毛,盗寇也如蜂群涌起。以此时北击突厥,怎可能达成平定目的,也许是上天想要让我陷入危境吧。若是我能做主,应当施以长久之策来控制突厥,和亲和武力并行,让这些蛮夷畏惧武威又感谢恩惠,能否实现,在此一举了。”


大唐创业起居注之李渔译本(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