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道塾罕见珍藏!李小龙铁汉威龙的历史见证:1965年李小龙香港克强健力学院力量训练

2021-10-23 12:45 作者:为道塾截拳道  | 我要投稿



在1964年年底与来自三藩市国术界的挑战者黄泽民比武之前,李小龙对于格斗者体能锻炼的重视程度,相对于格斗技训练而言,处于次要地位。


一如木村武之的回忆,西雅图时期的李小龙更强调如何在数秒内快速干掉对手的无限制实战技巧的训练。当你能够速战速决秒杀对手的时候,体能就似乎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事实上,李小龙在西雅图遇到218磅的前美国空军重量级拳击冠军,以及日裔空手道+柔道职业黑带选手等高手挑战时,均以秒杀解决之,前者还因此臣服,拜入李小龙门下成为振藩功夫弟子,而后者有专人比武记时,仅11秒就被李小龙踢至晕厥。这就在无形中更坚定了李小龙体能训练只是从属于技能训练,实战秒杀技才是格斗训练王道的观念。


尽管李小龙在西雅图期间仍然会跳绳、跑步,以及采用一些传统武术手段来锻炼体能,强化力量、速度、柔韧性和耐力等,但他对于体格和体能全面而系统的塑造,特别是对于负重力量训练对于格斗技能和综合格斗实力增进的重要性方面的认知,仍然还局限在传武的经验化认知层次(当然,不光是传武,在那个时代,包括西洋拳击等练习者在内,对于负重体能训练的认知,也仍然存在极大的争议,那时候,拳击教练普遍认为力量训练会降低拳手的速度和反应能力。后来,李小龙用他科学理论结合实践摸索出来的功夫功能性体能训练体系,证明科学的训练是可以两者兼顾的)。


实践出真知。黄泽民这位“奔跑者”让李小龙终于认识到一旦格斗不能短时间内迅速结束,充沛的格斗体能对于一个格斗家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它会成为决定一场格斗胜负的决定性要素。


深受触动的李小龙开始向他奥克兰时期的两位弟子严镜海和周裕明请教负重力量训练的方法,因为他的这两位弟子都堪称当时美国健身领域的专家,特别是周裕明,是当时美国的州际健美先生,曾与健美界传奇人物史蒂夫·里弗斯一起,在美国著名健身教练埃德·亚力克的指导下共同训练,曾多次夺得健美赛事冠军。


李小龙奥克兰时期弟子,健美先生周裕明
严镜海在自家小院展示背阔肌


于是,严镜海和周裕明便向李小龙介绍了一些入门性质的基础负重力量训练方法,如深蹲、曲臂提拉、弯举等,帮助李小龙正式踏上了格斗功能性负重力量和健身训练之旅,也由此开启了李小龙引领和推动现代格斗家们广泛开展体格/体能交叉训练的科学探索与标杆传播之旅。


现代系统化的负重力量和健身训练的大门一旦被李小龙打开,他就像钻研武技一样,全力投入,从理论到实践,如饥似渴。他一方面与拥有丰富经验的朋友研讨,一方面搜集一切相关资料,如书籍、杂志,深入阅读自学,制定自我训练计划,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周延理论,最终形成超越时代的李小龙现代格斗体能交叉训练体系。



经过一段时间初级负重力量基础训练之后,李小龙的肌肉维度增长明显,体重开始增加,体格变得强壮起来......现代科学的体格/体能训练由此全面融入到李小龙的功夫训练体系中,并日益得到他的重视。

据伊鲁山度回忆,在李小龙洛杉矶时期的整个训练计划中,体能训练就占了60%。因为,在此时的李小龙看来,一个人格斗技能的发挥,全部依赖于个人的身体条件。


1965年,李小龙回到香港,待了两个多月,在此期间,李小龙专门到克强健力学院(Hak Keung Gymnasium)进行系统的负重力量训练,并留下了宝贵的训练历史档案资料。


1965年,李小龙香港克强健力学院训练历史档案及其训练内容


显然,李小龙对于自己负重力量训练的成果是比较满意的,因此,亦专门拍摄了一组健美运动员式的肌肉造型对比展示照片(见下面系列组图)。


不过,李小龙很快认识到一个问题:当他在短期内迅速增重之后,发现自己的移动和动作速度明显受到拖累,因此,李小龙开始对于健美型的负重力量训练的态度变得谨慎起来,本着增益功夫而不是肌肉,以及如何在增长力量的同时不过多增长肌肉围度的原则——一如传武的筋骨训练经验,宁可筋长一寸,不可肉厚一分——李小龙如同一个武术科学家一般,开始研究如何中西结合,发展肌肉训练+筋骨训练一体的现代功能性功夫体能训练体系。



在李小龙的训练日记中,他曾写道:“通过负重训练来增强肌肉的运动员,应该同时进行速度训练和拉伸训练。我的肌肉主要是通过武术训练来强化的,这与纯粹追求大块头的健美肌肉训练不同。”



作为一位富有无穷创造力的天才般的武术科学家,李小龙身体力行的锻炼成果——无论是高超的武技,还是强大的体格/体能,全世界的观众们都在大银幕上有目共睹。


李小龙不仅在武术领域引领和促进了武术家和擂台搏击者现代交叉训练的伟大变革,在健身领域亦成为很多国人视之为健美大神的人心目中的健身大神,成为他们的偶像和标杆。


他塑造了自己,改变了世界。


MMA之父李小龙
国际《肌肉与健身》杂志部分李小龙文章封面。健身界至今仍在研究和推崇李小龙的功夫健身法


为道塾罕见珍藏!李小龙铁汉威龙的历史见证:1965年李小龙香港克强健力学院力量训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