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锁电”到“自燃”,以用户为中心的威马早已变“危马”!
你听说过威马汽车吗?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品牌时,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宝马汽车。虽然这两个汽车品牌里都有个“马”,但此马非彼马,如果说宝马的马是汗血宝马的话,那么威马的这个马,就好比一匹即将死亡的危马。如果此时的你,觉得车叔是在危言耸听,那么以下这些事件,将会让你看到一个最真实的威马汽车形象。
私自“锁电”
牺牲用户权益维持品牌声誉

2022年1月份,有不少用户曝出威马借助迎新年用户活动,以全面车辆检查和价值200元京东卡作为福利,私自对车辆进行“锁电”,使其续航严重萎缩。

部分车主透露,车辆经过检查后,原来可行驶350km,如今却到不了300km,因此质疑威马汽车暗箱操作。

在多次沟通未果的情况下,173名车主认为威马汽车态度傲慢,无视用户诉求,于是联名发出律师函,希望威马汽车能正视“锁电”问题,停止欺瞒,尽快给出解决方案。

律师函中明确给予威马汽车7个自然日的期限,如果威马汽车仍不作出回应、仍不予更正,或无正当理由拒绝车主合理诉求,维权车主将会通过网络媒介或权威媒体发布维权声明,并且向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消费者协会、商检等部门,递交投诉材料,反映威马汽车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直到发稿前,威马仍未对此事进行回应。
连用户权益都可以视而不见的汽车品牌,威马还有何信誉可言?
“自燃”事件频出
让威马从去年“火”到今年
对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而言,续航焦虑和自燃是厂家最害怕遇到的两个问题,与续航焦虑可以通过增大电池容量和提高充电效率来解决不同,自燃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对于威马汽车这种极度缺钱,又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汽车品牌而言,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深扒威马“锁电”的原因,大家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威马欲盖弥彰的方式。正所谓“无利不起早”,那么威马汽车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一般而言,新能源车企通过对电池电量SOC(电池荷电状态)的锁定,以限制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方式,改变电池容量、充放电速度,这种操作被大家戏称为“锁电”。据了解,威马汽车之所以要对车辆进行“锁电”,其主要原因是想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降低车辆的自燃概率。既然提到了自燃,这就让车叔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威马汽车那些曾经发生过的自燃事件。

2021年12月,威马汽车被曝出发生自燃起火事故,这已经是四天内的第三起。同样,威马汽车官方至今尚未作出回应。再往前推一年,2020年,威马也曾曝出严重的自燃事故,其在35天内连续出现4起自燃起火事故。
一边是连续发生的自燃事件,一边是威马对车辆进行“锁电”,大家觉得这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这还没完,2022年2月10日,海南三亚再次发生一起威马电动车起火燃烧事故,从现场图片可以看出,该车辆是一台EX5。
连“锁电”都无法解决旗下车辆自燃问题的汽车品牌,威马还有何技术可言?
以用户为中心的威马汽车
彻底沦为笑话

自威马汽车创立以来,其创始人沈晖便在不同场合中多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是威马汽车的核心价值,也是贯穿整个产业链的标准。但从销量来看,威马汽车着实对不起那些曾经支持和信任它的用户。

据乘联会统计,2021年12月份,威马汽车的销量为5027台,其中EX5销量为1142台,同比下滑62.16%,即便放眼整个2021年,威马汽车也仅仅取得了39095台的成绩,简直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看到这里,一些朋友可能会说,销量并不能代表质量,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车质网的统计数据。

仅2022年1月份,威马EX5就收到了8条投诉,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车身附件及电器上,试问,对于一款上市已3年多的车型,威马汽车的研发团队每天都在做什么?从目前来看,打着以用户为中心口号的威马已彻底沦为笑话。
一个对用户不管不问,对工业没有敬畏心的汽车品牌,威马还有何未来可言?
车叔总结
2022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一年,国内新能源补贴政策再次退坡,再加上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加速,新能源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还不能提升研发能力,增强产品品质,以及改善服务质量的话,那么2022年的威马汽车将会举步维艰,并最终导致自己从威马变为“危”马,最后变成“死”马。最后,套用一个网络经典语句来结束本篇文章,威马汽车你可长点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