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猛在古代战争的重要性
很多人认为关羽打仗直兵以突,并没有技巧,但真的是这样吗?先不说关羽在史书记载,策反过人心,用间谍战术,而且擅长对敌后的游击,水陆并进,十重鹿角。在古书中记载,三国志当中,这些以勇猛而闻名的将领占一多半,例如,张辽,徐晃,黄盖,黄忠,关羽,张飞,乐进,吕布,高顺,典韦,许褚,等等等等。就连曹操和周瑜这里谋将,都有冲锋陷阵的记录,曹操在濮阳之战以数倍兵力和吕布硬刚,但是没有干过吕布,差点被吕布所擒。周瑜带着五万的兵力和几千人的曹仁硬刚,没有刚过曹仁,差点被曹仁射死。还有历史上的项羽,李广,霍去病。这些都是冲锋陷阵,打赢胜仗的典型。而关羽就是冲锋陷阵,这类将领的佼佼者。以几百人的兵力冲入数万人的颜良军中,直接斩杀了颜良的首级。其实不难理解,打仗是人在打仗,不是机器,也不是武器,在打仗,如果人们不敢于打仗的话,再有智慧,也无法取胜。这就好比头脑发达的人去和四肢发达的人打架,如果是正面交战的话,你觉得头脑发达的人再聪明,能打赢吧?
我也研究过,说实话,最基本的战法也最实用的,这个猪突战术就是其中之一。曹刿论战中说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说明古代士气是非常重要的作战因素。无论哪个国家都十分的重视士兵的勇气,还有士气。这个战斗方法的代表人物就是项羽。例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也是遵从这个作战方法的法则而延伸的。在中国七略这本古书中,记载古代有四个兵法流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其中兵形势讲的就是士气和勇猛,对于战阵的部署。而这也是咱们中国人,尤其是现代社会最缺少的一点。咱们中国人对于这一点上远不及日本人和美国人。日本人全民皆兵,而且全都不要命的打仗,美国人也是全民皆兵,全国1/3的人口都会参战。说实话啊,咱们中国人网上老说二战时候志愿军打仗不怕死,可惜是最怕死,就是中国人,如果不是战术出色,根本就打不过外国人,全国有五亿人口,在当时,打仗的人总共只有500万人,全国一半以上人都是汉奸,你说说咱们中国是不是靠技巧打仗就知道了。我只能说,虽然咱们中国损失惨重,但在没有武器,没有兵力,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获胜的全都是智慧与技巧,而不是不要命的死拼。但是反过来大家想想,外国人没有掌握那么高的技巧,都能把中国人打成这样,如果咱们中国人掌握了这种方法的话,会形成多么大的战斗力,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勇气和士气也是智力的成果,是无法和智力和技巧脱离的,好比打拳击也是一样,有的人擅长拼打,有的人擅长游击,那么,到底谁会赢?几千年来,没有定论,其实勇气和士气也是智力的成果,也是需要研究的,到底如何制造士气如何制造勇气,都是将领,需要考虑在内的,而这是咱们中国人严重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