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和“终年”都表达去世,区别在哪里?用错了会贻笑大方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若把人生比作一篇诗章,我们的人生经历就组成优美动人的诗句,而这篇诗章,总会迎来它的结尾,这样才算得上是完整。

死亡就是人类的终章,它永远是一个我们无法避免的话题,直戳我们的灵魂,无数人想逃离命运的摆布,但也无法阻止敲响晚年的丧钟。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亲人离世,每逢丧事,我们总要披麻戴孝送逝者最后一程,对于逝者,到底是用“享年”还是用“终年”来表达逝者离世呢?
别看他们只相差一个字,这里面可大有学问,我们接着往下看。
丧葬文化的演变
享年和终年,这两对词语都是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一种讯息。

在一些文学著作当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某某某人享年多少岁,某某某人终年多少岁,为何同样都是人,却要用不同的说辞来表达这件事呢。
首先,享年和终年这两对词语,起源于我国的丧葬文化,丧葬文化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 人们常说“死者为大”。
丧葬文化发展了千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礼仪,这种礼仪根据不同的地区也存在不同的形式,根据葬礼形式不同总的分为了三大种,其中,土葬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人们通常会将逝者的遗体在装入棺材之前,脱去衣服再最后一次清洗身子,这也意味着,一个人赤裸裸的来到世上,最后也赤裸裸的走了。
这个行为通常由逝者的儿女完成,将遗体装入棺材之后,就是简单的招魂仪式。
逝者最亲的亲人围绕着棺材焚烧纸条,大声呼喊着逝者的名字,让灵魂重新回到身体之内,如果不进行这个仪式,逝者的灵魂就会成为孤魂野鬼,没有归宿。

有些地方还会在棺材的前边摆一张神台,神台上会点燃“长命灯”,再放上祭品,这叫做“请仙”,意寓着让天上的仙人降临凡间,带领着逝者去往仙界。
在完成上面的流程之后,逝者长子通常要穿着白色的丧服,跪拜在棺材面前整整一夜,尽最后的孝心。
最后就是出殡跟下葬了,对于出殡跟下葬在各个地方也存在差异,但都是以祭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