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简谈Severance 第一季两个成功的地方

2023-02-19 10:19 作者:月光如水照缁衣  | 我要投稿

Severance第一季看完,感觉这部剧实在太对我的胃口了。

这里挑两个点简单说说。


1、触发


我认为Severance最“神”的地方在于,它用一个并不算复杂的故事,一下子触发了我n多的联想——


卡夫卡。加缪。萨特。马克思。马尔库塞。荣格。福柯。蒲鲁东。万神殿。攻壳机动队。楚门的世界。发条橙。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成为马尔科维奇。大剑。资本论。规训与惩罚。自我认知与反思。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单向度的人。西西弗的神话。柏拉图的地穴。鲁迅的铁屋。资本。剥削。劳工。价值。异化。BRAINWASH。黑科技。荒诞。梦。。。。。


IT'S AMAZING !



一些显见的内涵已经有不少人做了分析,而对前述某个(些)关键词熟悉的人,也会明白我想讲什么。

以下仅选取几个关键词,稍加说明。



——马尔库塞

“我们社会的突出之处是,在压倒一切的效率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准这双重的基础上,利用技术,而不是恐怖去压服那些离心的社会力量。以前是**,现在是技术。”



——蒲鲁东

“......如同资本对劳工的影响、**对自由的影响、教会对心灵的影响一般。这种三位一体的专制制度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是有害的。压迫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同时地奴役他的身体、他的意志、他的理性。”


*剧中LUMON创始人的《手册》无疑是一些重要宗教典籍的投射翻版。纵观第一季中LUMON对员工的控制,可以看出这种三位一体的存在。

**前两天看新闻,国内某金融业大佬要求员工全文背诵个人“金句”,堪称LUMON的现实版。



——大剑

《大剑》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它的故事架构和叙事模式有种从zoom-in 到 zoom-out的镜头感。打个比方来讲,故事的开头,你看到一个房间,然后镜头掠过,房间里的陈设、物品你逐渐了然于胸。随后,你随镜头走出房间,看到走廊和其他房间。你走向走廊尽头,一路上看到两边的房间,内部各式各样。走廊一转,一个大厅豁然出现在眼前。然后镜头开始渐渐拉远,你看到,原来这里是一座高楼的一小部分。而再往天空中更高远的地方去,俯瞰下来,你才发现这个高楼竟是一座更加巨大的城堡的一部分。。。


这种叙事模式,在一些杰出的、设定宏大的作品中经常能见到。

Severance也让我有这种感觉。

*《大剑》让我最感遗憾的一点是作者选择戛然而止。实际上我觉得那个故事才仅仅开了一个头而已。



——万神殿

Pantheon(中译“万神殿”)在去年开播时我就一路追,看了两集之后遂向友人推荐。让我有点意外的是,全剧播完,竟成了热点,一时间评论、推介者纷纭。

这部剧的亮点以及内涵我不再赘述了,围绕脑科学而产生的黑科技应用是它和Severance的共同点,但观感上,以及编剧层面,Severance要好很多。万神殿看到中后段,让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三个字:“拼接怪”。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尽管这个问题在万神殿中的表现并不明显。


一部剧集,故事性是居于优先地位的,先把一个故事讲好,再来丰富其中的思想,或者准确地说,创作者应当是在构思故事、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不由自主地表达了某些思想,不刻意,这样才是好的。


作为一个好的范例,Severance的叙事在保证了足够优秀的戏剧性的同时,也能够具备很深的思想性。这种思想性不是靠剧中人物的balabala,也不是靠生硬的拼接缝合,而是透过基础设定,透过各处衔接,透过一个又一个的细节,透过氛围、情节、关系、冲突等等,来加以表达的。



换言之,高明的编剧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助产士”,用一些媒介间接地“触发”你的想法,让你自动、自主地产生一些情感和想法,而不是代替你去感受和思考,不是直接告诉你:你该哭了或笑了,你该像我说的这么想。



2、信息密度与分布


一部剧集的信息密度与分布问题是近一年我才开始关注到的一个细节。

无论动画,还是电视剧,既然以多重剧集的形式呈现(不同于电影),既然希望观众都能看到最后,那么主创人员就要注意每一集的信息密度以及通盘考量下信息整体的分布问题。

因为信息是创作者和观众交流的主要内容,也是推动观众坚持观看下去的重要动力来源。

信息之中包含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包含了悬念、疑问。

创作者不能(也不可能)在一集之中将所有核心信息和盘托出,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这个“信息密度和分布”的问题。

一般而言,剧集的信息分布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渐进型,即信息密度逐渐增强,从一开始的平淡,渐渐加快节奏,直到最后进入剧情高潮;

另一种是平均分布型,即每一集的信息密度几乎相当,剧情平稳推进。(如之前提到的动画《西蒙》)


无论创作人员采用哪种信息分布模式,单就每一话而言,信息密度必须是足够的。

这里的“足够”是指创作者必须不断向观众提供新的信息、引入新的人物(或者让旧有人物退场)、解答已有疑问并制造新的悬疑,这些工作必须积极去做,否则,观众的观感就会变差——剧集给人的感觉就是拖沓、乏味、水时长。。。这方面的反面教材不胜枚举。


OK,说回到这部Severance上。

这部剧集的第一季在编剧安排上非常成功的一点就是信息密度分布合理,从第一集开始,就不断有疑问抛出,然后每一集的信息密度都足够强,换言之,每一集的剧情都足够观众消化一阵,一些疑问解答了之后新的疑问接踵而至,新人物登场同时也有人领便当,这样一来,足够吸引观众一路追下去。


随着剧情发展,节奏不断加快,观众渐渐被领到了接近核心区域的地带,最后几集,伏笔不断埋下,一些重大疑惑解开,一种重要的新人物登场,矛盾升级,剧情开始变得紧张,在进入高潮时戛然而止,也是观众对下一季无比期待。


当然,我相信这种教科书式的安排反映出主创人员的思考成熟,而不像一些反面教材那样,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式地编写剧本。


简谈Severance 第一季两个成功的地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