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关于近日推特“抵制原神”节奏,我的一些看法
因为政治正确的大众底层心理机制其实是十分幼稚的,所以本文更多从游戏设计的角度分析。
有关游戏世界观设定方面的基本内容参照我的另一篇文章《虚拟世界的世界观架构如何才能显得真实?》。
近日出现在推特上的节奏主要是以下几点:
1、种族歧视,主要是辛焱凯亚的深肤色受歧视的角色设计争议,和丘丘人的设计原型疑似美国原住民问题。
游戏作品中其实经常可以看到不同种族的设定,比如西方奇幻中经常出现的人族矮人精灵等等,同时这些人类种族又和哥布林巨人鱼人之类的亚人族不同,会在社会组织形态上分成高等文明和低等文明。
首先人类种族内部一般会有所谓的鄙视链,比如人类看不起矮人,精灵很自负谁都看不起等等都是奇幻文学里常见的设定。这里的关键是原神的种族设定是什么样的,从游戏内容来看原神有一些模糊的种族设定,比如在蒙德有长着猫耳和尾巴的种族,比如迪奥娜,璃月有所谓的仙人,还有像甘雨这样半人半仙的存在。这里我们其实是看不到有所谓白人、黑人的设定,辛焱只是天生长得黑或者容易晒黑,还是她的家族从基因上就与众不同,原神没有明说但基本上我们都默认是前者,凯亚则是纯粹被晒黑的。况且现实角度来看东亚人“以白为美”是传统,但这是种族内部的审美流行的问题和种族歧视没有任何关系。
其次是所谓高等文明和低等文明的问题,原神里丘丘人属于常见的亚人族,智力低下组织形态上也很原始,这是一般的奇幻题材作品惯常的描绘方法,你可以说原神也没能免俗但不能说是原神独有。至于说原神采用了美国原住民的舞蹈动作,其实世界各国民族追根溯源都有过类似的原始文明时期,比如周朝以前的中国,蛮荒时期的北欧。在文艺作品中为了表现原始文明的形态,各个国家其实都缺乏详细史料,仅从壁画和简陋的文字难以还原真实的原始人类的生活场景,从美国原住民、毛利人等等的文化中汲取元素和灵感其实是文化作品中的常见做法。原神在设计丘丘人时参考来源可能是过于单一,但说是对美国原住民的种族歧视就是预设立场了。
2、炼铜内容,主要是喜爱买花女孩芙罗拉的NPC以及芭芭拉部分粉丝的过线行为。
如果你接触美国电影游戏比较多,你可以发现它们在儿童和未成年人方面确实比较谨慎和敏感,大众文艺作品会刻意回避相关话题免得犯错误。以美国人的视角看以上内容不至于刻意但至少是没有避嫌,但如果以日漫风游戏的角度看,这样的“幼女崇拜”现象其实很普遍,也就是现在中国互联网上常说的“二次元手游”。我这里不评判对错,但文化差异是确实存在的,之所以原神被起节奏更多是它全球影响力比较大而已,否则大量的“二次元手游”都是政治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