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推荐一份情绪和意识流的书单

2021-12-01 16:56 作者:内森の日常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

书单推荐从来都不是按头安利,我们只是希望分享好书,更重要的是给热爱阅读的朋友们提供更多选书的思路。本期书单是以冥想为核心辐射出几个比较贴合的主题:情绪、意识流、晚安读物。希望和大家共读。

1《情绪》

【美】莉莎·费德曼·巴瑞特


传统情绪观认为,情绪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如果无法用理性思维控制情绪,人的行为就会失控。而在这本书中,这一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心理学家、精神科学家莉莎·费德曼·巴瑞特基于多年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情绪构建理论。作者认为,情绪不具有普遍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由个体创造出来的。它的出现是生理特征、大脑活动、文化背景、生长环境等协同作用的产物。因此,情绪的管理和控制也是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实现的。
“情绪不是你对世界的反应,而是你构建的世界。”书中的概念和观点为理解和控制情绪提供了很多全新的思路:关于“情绪指纹”,“社会文化之于情绪”,“情绪与疾病”,“动物情绪”......
希望在掌握了管理情绪的方法和理论之后,我们都还有崩溃失控的权力。


2《冥想》

【法】克里斯托弗·安德烈


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并不能),“艺术与冥想的思考结合”。作者提出了“全意识”的生活,平静体会当下的生活。而全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冥想的形式。作者结合十年冥想体验,试图引领读者的意识,缓慢地进入全意识的自由状态。
之所以说是冥想与艺术的结合,是因为冥想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一幅精美的油画。思绪随着牵引,抚平视觉和感官的压力,放下难以释怀的重负。
“当你行进在水底满布沙土的河床中,小沙团会在水中升起。你想让你脚周围的水再变得清澈吗?你肯定知道,用手或脚去抹平这些小沙团是徒劳的,这样只能掀起更多的沙团。你越是想这样做,沙团就越多,水也就越浑浊。除了停下来让沙团留在那里,等待它下沉,没有别的办法。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脚周围的水又变得清澈起来......这就好比生活中的苦恼体验,全意识会告诉我们,要想看到清澈的水,最好暂时放弃控制沙子的意愿,任由其沉入水底......”


3《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

【法】弗朗索瓦·勒洛尔、克里斯托弗·安德烈


这本书的用意在于帮助读者掌握情绪的力量。每一章都围绕一种基本情绪展开,展现它的各种形式,解析它的效应,以及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探究这种情绪讲如何加强或削弱人的判断力,并提出一系列建议,与之共处并运用它的力量。
其中一些章节还会结合一些行为分析心理学理论,解释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这种情绪时常辐射出的细微情感,比如婴儿的哭喊和吮吸的背后是天生的依恋机制。或许并没有所谓“无端产生的痛苦”“深夜网抑云”“文化性恐惧”也通通有迹可循。
阅读这些情绪解读我时常感觉很舒爽,梗在心头的尴尬、冲昏头脑的嫉妒被人一下子道破;幸福和满足的情绪被拆开揉碎了分析,幸福加倍。 


4《羊呆住了》 

李盆


“这写的啥呀这是?”刚开始读的时候,这句话在我的心中疯狂跳出,像打不完的地鼠,砸都砸不下去。
他是自己的一座监狱,正好装满了自己,不多不少。七十多年一动不动地站在自己里面,这是一种不可逃脱的站笼的刑罚。我想告诉他,我何尝不是呢?”
“我想让他们撒手,他们是老师,朋友,书记和邻居,都特别热心,紧紧扯住鹦鹉对着我笑,过了很久还不松开,我开始有些恼火,想喊但是没有理由。最终是我妈跑过来把我拽走,指着他们骂,告诉我要小心他们,小心这个世界。”
“华北之心是什么很难说,难道是风俗吗,但我觉得华北之心是一辆热腾腾的卡车,车顶上盘旋着鸟群,带着刺耳的气刹的声音,从国道开过去。有时候又觉得是写竖排小字。或者一种野生的民间宗教。一个有良心的老人,一丝不苟坐在椅子上。
“太阳很大,天气很大,成为一个人很难,但是一旦你上了街,怎么能轻易放弃。”“人都是要归根的,从六十岁开始,他的背越来越弯,身体迅速地掉头向下,划出一条抛物线。这一生的轨迹就像一条鲸鱼跃出地面,等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再扎进去。这缓慢的一跃有七十多年,他有点烦了。”
每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意识也一同变得流动起来。甚至读的时候大脑放空,文字里的景象和情绪也会慢慢腾起,跟着跋山涉水,路过不少怪诞和平常,那是我最放松的时刻。


5《达洛维夫人》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她是,20世纪散文,意识流作品绕不开的女人。我们不讲伍尔夫的生平和现代主义,毕竟讲不过维基百科。相较于《到灯塔去》、《奥兰多》和《墙上的斑点》这种大家频频讨论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达洛维夫人》(其实是因为没读过那几本)。
这本书的基本架构非常简单,讲述了女主生活中的一天。达洛维夫人是戏中人,演戏也看戏。她的晚宴是英国上流社会的一个缩影,她在六月的早晨走出家门,一个人去买花来完成一幕戏的布景,这是一天的开始;彼得和萨利一边回忆曾经的生活,一边等待迟迟未归的达洛维夫人,这是故事的结束。
用一本书去写24小时的时间落差和对比本就具有很强的作者自我意识。伍尔夫把你拉进她的意识,流向书中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故事,也是交错的河流,你得用点心才能认清自己身处哪个人物的意识里。我常觉得弗吉尼亚如果去做画家,一定很擅长晕染,所有鲜明反差的色彩经她的一涂一抹失去了边界。她的文字就是这样,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生活和文学的界限
希望我们都不再惧怕“烈日炎炎”,并且在任一时刻,都知道自己为什么而选择。 


6《羽来信》 

祝羽捷


我从来没想过《羽来信》会出现在我的书单上。
我总跟人说自己爱读小说,因为别人的故事不会教我做事,我是读者,也是上帝;我说自己爱读长篇,为了从白天到黑夜的追随感和无比用力的感同身受,也为了故事结束大梦初醒后感动自己的信念感。所以面对这本由作者(正在转型成为作家的博主)和三十位友人共同“拼凑”的通信集,在翻开它的时候,我依然是揣着审视而轻飘的心态。然后就是一连串的大型“破防”。
作者小兔老师说,“没有所谓正当的生活,也没有最好的时代,我们没有必要为此焦灼,但如果无法避免焦灼,那就享受焦灼,一半寻觅,一半抵御。
“舌尖”导演陈晓卿说,“祖辈的生活资料跟今天比起来花样少很多,但我发现阮囊羞涩或者材料匮乏丝毫不能限制人的想象力,在节约中发挥创意,手头清简,内心热烈,在精打细算中发挥每一块食物的魔力,用一种爱的本能在做饭。
郑执说,“我想,假如文学也是一个人,那他(她)一定不会歧视任何一位赤诚的作家,偏偏读者竟如此热衷打压,这太令人困惑了。”
我像被人轻而易举地道破了心中自诩无人能懂的心思一样,于是这些信接连推翻了我对这本书的预设。我必须承认,互联网上幺蛾子很多,但也不乏沉心写作、好好讲话、真诚发问的人。
睡前翻看这本书,里面的通信人围在夜灯旁讲心里话,聊自己也聊你,希望你也能得到疗愈。


写在最后 

阅读从来都不必是什么高格调的事情
更不需要什么仪式感加成
在汲取观点、故事之后
你也许会有想要诉说和表达的欲望
欢迎进群分享你的读书笔记、疑惑
这里有一群热爱阅读的终身学习者

我们不替你定义好书,但会推荐

不限制笔记形式,但希望有思考


如果你在某天的阅读之后,有话想说

我愿意做你的读者


后台回复:读书

就可以得到进群入口
给自己一个读书的理由共创一个读书的好环境


BrainCo旗下的Focus Zen正念舒压系统是一款结合脑科学与正念训练的科学舒压产品,集高精度脑电检测设备、智能训练App、海量正念内容三者于一体,可一站式满足各种减压需求,实现科学、有效、便捷地放松舒压。Focus Zen通过提供科学的量化冥想数值,致力帮助初学者察觉、判断大脑状态,找到科学放松的感觉,达到身心合一的正念状态。



如果你需要下单购买那就收好内森の专属福利🙌🏻

扫描下方二维码先领券再购买👇🏻

对冥想设备有任何兴趣或好奇的小伙伴

欢迎进入冥想设备交流群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

添加内森,备注:头环

即可加群



撰文:Grace

编辑:Grace

审核:内森的日常

推荐一份情绪和意识流的书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