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鬼怪”战斗机,可变后掠翼和鸭翼结构的实验机

作为美国在60年代服役的先进战斗机,F-4“鬼怪”在当时绝对是先进战机的代表,它不仅参与了许多实战,后续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升级,不少国家在本世纪初依然装备,不过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并不是这些服役机型,而是两款不一样的实验机型,分别是带有可变后掠翼的F-4(FV)S和鸭翼结构的YF-4E。

F-4(FV)S是1966年提出的设计,它被计划用来替换舰载型F-111B战斗机,并作为F-14“雄猫”舰载机的便宜替代品。战机有两个版本,一种是基于F-4J发展的F-4(FV)S,另一种是基于F-4M发展的F-4M(FV)S,这些飞机计划在70年代初进行飞行测试,随后开展生产工作。

因为是基于现有的战斗机,所以安装可变后掠翼的战斗机将与原战斗机之间保有较高的零部件通用性能,有利于降低造价和使用成本。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安装可变后掠机翼,F-4前几个型号因为设计思路问题刻意追求高速性能,想利用高速性能避开近距离缠斗和防空导弹,因此低速状态下操控性较差,后续几个型号优化了这个缺陷,可是付出的代价是弱化了高速性能。

可变后掠翼的运用虽然让战机内部结构更复杂,不过兼顾了不同速度下的气动需求,例如F-4J(FV)S的机翼可以在19°~70°后掠角之间变化,后缘安装新的扰流板和襟翼,不仅如此,原本下垂的尾翼也改为水平。

发动机也要替换,F-4M(FV)S安装劳斯莱斯 RB-168-27R 涡扇发动机,F-4(FV)S安装通用电气 G31/10S092B,其他方面的改动还有强化起落架、增加机内油箱容量等。

以F-4J(FV)S为例,它的飞行性能全面高于F-4J型战斗机,更慢的着陆速度,更高的升限以及更小的转弯半径等等。不过可变后掠翼飞机还是没有获胜,F-4J(FV)S在和F-14的竞争中落败,F-4M(FV)S原本提供给英国皇家空军,因为英国担心影响“狂风”战斗机的研发也拒绝了。

YF-4E是一种70年代的实验机,对一些F-4系列的后续机型以及其他战斗机产生了影响,它主要进行高操纵性能测试,在机翼前缘翼根上方安装了一对鸭翼,鸭翼拥有20°的可动范围,其他实验还有前缘缝翼、电传动系统、随控布局等。

YF-4E总共有3架,其中两架用F-4C修改而来,一架用YRF-4C修改而来,原型机之一在1979年存放于博物馆,以它为基础直接发展出了F-4E战斗机,这是一种安装了M61 20毫米机炮的制空型战斗机,有很强的空战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载弹能力仅次于F-15战斗机,当然了,这一切都跟YF-4E的实验有着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