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派星际战士军团的母星们:战锤名词考据总集篇(六)

暗黑天使母星:卡利班(Caliban)
卡利班取自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The Tempest)》中的同名角色。米兰公爵普罗斯佩罗被自己兄弟安东尼奥篡位之后,和年幼的女儿米兰达被丢在一艘朽烂的船只上自生自灭,幸运的是二人飘零到地中海上的一座小岛。
这座岛上住着一个名为卡利班的怪物,绰号“月牛(Mooncalf)”,根据读者的理解不同,长相有野人、畸形人、野兽人、半鱼人、侏儒、乌龟等多种说法,但总的来说就是长得很丑且缺乏人类的心性。他是女巫西考拉克斯(Sycorax)的孩子。当初西考拉克斯被从阿尔及尔驱逐,怀着卡利班来到海岛并诞下了他,在普罗斯佩罗抵达前就已去世。虽然卡利班不怎么通人性,但唯独对母亲奉若神明,对普罗斯佩罗这个不速之客,他诉诸母亲的力量对抗,但普罗斯佩罗的力量远比卡利班强得多。虽然最初普罗斯佩罗对卡利班十分友善,但在后者企图雷普米兰达后,就让他变为奴隶住在岩石之中,只要不从就会被魔法折磨。

在普罗斯佩罗召唤暴风雨,将载着自己兄弟安东尼奥的船摧毁后,安东尼奥(Antonio)和支持他篡位的那不勒斯国王阿隆索(Alonso)一行人也漂流到岛上。在这些人中,阿隆索的宫廷小丑特林库洛(Trinculo)和管家斯蒂芬诺(Stephano)被卡利班发现,还将斯蒂芬诺视为神和自己的新主人。三人计划等普罗斯佩罗午睡时偷走魔法书,再将其割喉或用木桩钉死心脏。之后由小岛国王斯蒂芬诺迎娶米兰达,特林库洛和卡利班成为总督,不过这个小丑般的计划被轻松挫败了。在戏剧的结尾,卡利班才意识到斯蒂芬诺既不是神,更不是普罗斯佩罗的对手,只得同意再度服从普罗斯佩罗。

关于莎士比亚为什么会起卡利班这个名字,是许多莎翁剧爱好者热烈探讨的问题之一。相对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卡利班取自西班牙语中的加勒比caníbal,这个词也是英语中同类相食Cannibalism的词源,该角色意在讽刺蒙田(Michel)《随想录(Essays)》中的“高贵土著(Noble cannibal)”;也有说法认为取自吉普赛语中的kaliban,意为黑色、黑暗,正巧吉普赛人达到英国的诗句比莎士比亚早100年;其他的说法还有突尼斯城市古萊比耶(Kelibia),德语鳕鱼Kabeljau等等。

白色伤疤母星:巧高利斯(Chogoris)
巧高利斯找到两种可能的说法。一种是可能是指韩国传统服饰赤古里(저고리,chogori),有时也会写作jeogori,不过由于我并不想细谈这方面的东西,免得又出现历史小鬼大战。另一种是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چھوغوری)的罗马化写法chhogo ri,由巴尔蒂语中chhogo ཆོ་གྷའོ་“大”和ri རི “山”组成。乔戈里峰位于巴基斯坦与中国边界的喀喇昆仑山脉,高8611米,通称K2即喀喇昆仑2号峰。
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不同,乔戈里无论是在人气,还是在攀登难度上都比相差一大截,用1953年登顶失败的美国探险队的话来形容,乔戈里峰“是一座试图杀死你的野蛮之山”,极端的天气和地形陡峭、暴露度、弯曲度等原因,登顶难度和意外风险高到吓人。自1902年第一次有人挑战以来,截止2022年6月统计只有425人成功登顶,而死亡人数高达92,总体死亡率(死亡人数/登顶人数)高达21.65%,而珠峰登顶6000多人死亡率仅为5%。从1954年意大利喀喇昆仑探险队成功登顶后,大多数登顶挑战者都是外国人,2004年西藏登山探险队才成为第一支中国登顶队,2021年才第一次有队伍以4位登山者牺牲的情况下于冬季登顶,而时至今日,乔戈里峰依旧是唯一一座未被从东面成功攀登过的 8000 米以上山峰。

太空野狼母星:芬里斯(Fenris)
芬里斯就是出自大名鼎鼎的北欧巨狼芬里尔(Fenrir),故事基本也在各类作品中轮番讲述过。芬里尔的故事大多取自《新埃达(Snorra Edda)》,它是恶作剧之神洛基与女巨人安格尔博达的孩子,起初芬里尔、耶梦加得和海拉三兄妹都住在巨人国度约顿海姆,亚萨神族在察觉到三人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后,奥丁被耶梦加得丢进了“环绕四方的深海”,海拉扔进了尼夫鲁海姆,唯有芬里尔被带回了“家”,只有战神提尔有勇气接近芬里尔投喂幼狼。
但时过境迁,芬里尔的身体越来越大,而所有预言都显示芬里尔注定会对神族带去巨大的伤亡。为此众神制作了3个脚铐,第一个名为雷丁(Leyding),用来测试芬里尔的力量,巨狼只是轻轻一蹬就断了;第二个脚铐名为卓米(Dromi),强度是雷丁的两倍,众神诱骗芬里尔如果能扯断卓米它将声名鹊起,但芬里尔使劲用力还是将卓米挣脱。这时亚萨神族开始担心芬里尔无法被束缚,于是找上斯瓦塔尔夫海姆的矮人们,制成了一条绝对无法挣脱的镣铐格莱普尼尔(Gleipnir),细如丝带却坚如钢铁,由6种绝对不存在的事物为材料,即猫的脚步声、女人的胡子、山的根茎、熊的筋腱、鱼的气息和鸟的唾液。

但是众神在说服芬里尔戴上时却出现了难题,因为形如丝带,众神的故技重施让芬里尔觉得扯断它并不能让自己更为出名,而如果其中暗藏诡计,更不能让自己戴上它。为此芬里尔要求众神做出担保,让其中某人将手伸入自己口中,以示众神的诚意。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提尔自告奋勇以自己右手的代价,让芬里尔就此被束缚。而镣铐只是开始,众神从格莱普尼尔上抽取了一根名为盖尔加(Gelgja)的绳子,将其穿过一块叫做基奥尔(Gjöll)大石板,拿了一块名叫特维提(Thviti )的巨岩,深深地插入在地里,把它用作桩子来牢固绳索。当巨狼想用撕咬着反抗时,众神用剑将巨口上下撑开无法闭嘴,流出的唾液形成了瓦恩河(Ván)。
在诸神黄昏中,翻身上马的奥丁会与重获自由的芬里尔战斗,并被一口吞下而死。奥丁之子维达(Vidar)会为父报仇,用一只脚踩住巨狼的下颚,一只手抓住上颚,撕开芬里尔的巨口将其杀死。

由于曾经信奉印欧神话,北欧神话中也多多少少混入了一些印欧神话的影子。在关于拜火教邪神阿里曼/安哥拉曼纽的故事中有那么一则,传说伊朗俾什达迪王朝(Pishdadian dynasty)的第3位国王塔莫拉斯(Tahmuras)将阿里曼作为一匹马束缚住,每天出门兜风3次,直到30年后阿里曼才用计吞下塔莫拉斯重获自由。他的弟弟贾姆希德(Jamshid)继位后,有次和阿里曼!@#¥时,直接用手掏进阿里曼的屎忽中,将兄长的尸体拉了出来,自己的手却因为接触到恶神的邪恶脏器而枯萎。这个故事中,阿里曼和芬里斯都吞下了作为统治者的奥丁/塔莫拉斯,被另一个统治者束缚,以及邪恶生物的孔洞被人用手掏入。

帝皇之拳母星:因威特(Inwit)
因威特没有什么典故可以说,在这个词代表着内在的知识、理解或良心,古英语语境下还有推理、道德、态度等意思,总得来说都是指内在事物。不过在古高地德语中,词义却偏向贬义,意为欺诈和狡猾。
圣血天使母星:巴尔(Baal)
(因为以前写过,这里就偷懒一下)

钢铁之手母星:美杜莎(Medusa)
美杜莎算是和芬里尔同级别著名的神话怪物了,而且在绝大多数奇观作品中都会登场。在大多数神话故事的设定里,美杜莎与两个姐姐斯忒諾(Stheno)和欧律阿勒(Euryale)是原始海洋神福耳库斯(Phorcys)与其妹妹刻托(Ceto)的孩子,一般统称为戈尔贡(Gorgon)。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在自己的作品中,美杜莎额外添加了一段人形时期,说她不同于两个丑陋的姐姐,原本是一个美丽的少女,但因为和尼普顿在密涅瓦的神殿中搞事情,被密涅瓦组成成蛇发女妖。
很长时间以后,塞里福斯岛(Seriphos)的统治者波吕德克特斯国王(Polydectes)想娶珀尔修斯的母亲为妻,于是勒令拖油瓶去取下美杜莎的头。为了任务顺利,众神赐予了珀尔修斯雅典娜的镜盾、赫尔墨斯的金翼凉鞋、赫菲斯托斯的利剑与哈迪斯的隐身头盔。作为戈尔贡三姐妹中最接近凡人的存在,珀尔修斯靠镜盾反射斩杀了美杜莎,在无首的蛇发女妖尸体中,波塞冬与美杜莎的两个孩子飞马帕加索斯(Pegasus)与金剑巨人克律萨俄耳出生(Chrysaor)。日后,美杜莎之首成为一次次帮助珀尔修斯度过难关,将波吕德克特斯国王变成石头,最后交给雅典娜放置于她的埃癸斯盾牌(Aegis)上

在神话之外,美杜莎之首还是重要的文化符号。希腊曾流行过一种女魔脸形饰(Gorgoneion),将美杜莎头颅的形象用作避邪,而希罗多德记载柏柏尔人将美杜莎的故事作为他们当地神话的起源之一,庞贝古城高加米拉战役马赛克上,亚历山大铠甲正中也绘制着美杜莎的形象。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纹章三曲腿+美杜莎之首,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火蜥蜴母星:夜曲星(Nocturne)
这个词出自法语中的nocturne“夜晚的”,顾名思义大多数时候都是与音乐方面有关,最早用于18世纪的音乐作品,当时在多乐章组成的合奏作品中,夜曲一般是在晚会或晚间时刻表演,大概会在9点左右开演,还有另一种小夜曲(notturno)是接近午夜11点时段开演。
而现在作为一种音乐风格的夜曲,始于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John Field),他被人誉为浪漫夜曲之父。而将这种音乐形式发扬光大的是弗雷德里克·肖邦(Frédéric Chopin),他于1827至1846年间创作的21首钢琴独奏夜曲,普遍被认为是最优美的短篇器乐独奏之一,将夜曲风格进行了普及和拓展。

除了在音乐领域,绘画领域也有夜曲的说法。根据印象派画家詹姆斯·惠斯勒(James Whistler)的归纳总结,夜曲是一种唤起夜晚的主题场景,往往是光幕、黄昏或没有直射光的情况。伦勃朗(Rembrandt)被认为是第一个以夜曲形容作为自己风格的画家,代表作《夜巡(The Night Watch)》、《波兰骑手(The Polish Rider)》、《加利利海上的风暴(The Storm on the Sea of Galilee)》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夜曲绘画风格。

暗夜守卫母星:拯救星(Deliverance)
拯救Deliverance和因威特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典故,基本和字面意思一样就是拯救。不过个人怀疑根据早些年GW敢想敢做的风气,或许也可能是玩了1972年著名生存惊悚电影《激流四勇士/拯救(Deliverance)》的梗,电影剧情大概就是城市来到“城头四”被变态山民终极侮辱后反杀,然后逃出生天的故事。电影留下的最大遗产,大概就是“像猪一样尖叫(Squeal like a pig)”这句名台词成为了日后雷普场景必不可少的台词。

最后极限战士的马库拉格我是真没找到可能的映射,如果有人知道可以告诉我,到时候我会额外补充的。叛乱派部分看这篇反响,好的话会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