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罗马的文房尚书头衔解析

2022-08-26 17:38 作者:禹贡历史社文章号  | 我要投稿
  • “Logothete”,翻译为“文房尚书”,希腊语中的单数形式写作“Logothetes”,复数形式写作“Logothetai”;拉丁语中的单数形式写作“Logotheta”,复数形式写作“Logothetae”;保加利亚语中的形式是“Logotype”,意大利语中的形式是“Logoteta”,罗马尼亚语中的形式是“Logofat”,塞尔维亚语中的形式是“Logotet”。其是起源于东罗马帝国的行政头衔,在东罗马帝国中后期,其上升为高级行政头衔,相当于大臣或国务卿。受东罗马文化影响的其他国家,如保加利亚、西西里、塞尔维亚和多瑙河诸公国等,也都会使用这一头衔。

  • 在希腊语中,“文房尚书”指的是“统计、计算或推理的人”,而其字面意思是“掌尚语言之人”。这个名字的确切来源尚不清楚;其出现在纸莎草纸(papyri)和教会牧师的相关著作之中,指的是各种各样的初级官员,主要负责财政事务。中世纪东罗马的“文房尚书”的前辈,是在古代晚期被称为理算专员(rationales)的财政官员。该职位至少可以追溯到皇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193-211)的统治时期,在那个时代,代理保佐主管(procurator)与理账书记(a rationibus)之间的联系可以证明这一点。在古罗马帝国后期,“理算专员”基本上是附属于行台禁卫大区(praefectura praetorio)的官员,负责监督国库和皇帝的私人领地。第一个被命名为“文房尚书”的著名官员是马里努斯(Marinus),他既是未来的行台禁卫长官(praefectus praetorio),也是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491-518)的首席大臣。在六世纪,也就是查士丁尼一世(527-565)统治时期,“文房尚书”的声望和权力都得到了提升,因为其被置于负责皇帝的税务收入的官员行列当中,并被派遣为各地的财政代理人员或伴随着皇帝进行军事远征。他们被允许保留他们所能收集到的财富的十二分之一,有些人,比如臭名昭著的“剪刀手”亚历山大,就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 这个职位的重大转变发生在七世纪早期:在希拉克略王朝期间,从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大帝时期继承下来的国家行政机构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因此,旧制度当中的三个主要财政系统,“行台禁卫大区”、神圣赠物金库(sacrae largitiones)、私人事务机构(res privata)纷纷被更小的专业部门取代,其被称为尚书文房(logothesia/logothesion)或者机要秘阁(sekreta/sekreton)。这一过程是在最后的东罗马与波斯的战争以及穆斯林征服期间那严重的领土损失和税收合理化的需要的结果,但在六世纪查士丁尼皇帝的改革已经预示了这一结果,当时负责管理皇家地产的“私人事务机构”按种类被划分为五个独立的部门。而到了七世纪中期,“神圣赠物金库”也完全消失了,而其各个部分,如“行台禁卫大区”,就被分离出来设立为自治部门,其中一些部门就由一位“文房尚书”领导。这些官员都在钱库主管(sakellarios)的监督之下,而其职能就是财政总审计员,并最终向皇帝本人负责。

  • 公元626年,第一次被提到作为高级职位的“文房尚书”的语句是:“身为最光荣的文房尚书与世家贵族”的狄奥多西(Theodosios),他可能负责总务府库(genikon)或军务府库(stratiotikon)。尽管许多后续部门存在的具体证据通常要晚得多,但其中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如“总务府库”、专务府库(eidikon/idikon)、“军务府库”和驰道驿路(dromos)等都是在七世纪后期才出现的。教会里也有“文房尚书”,并作为牧首大人和各首都主教的协助人员,而行台文房尚书(logothetes tou praitoriou)则是首都城市长官(eparchos tes poleos)的下属高级官员。

  • 在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1081-1118)的领导下,秘阁文房尚书(logothetes ton sekreton)一职被设立,负责监督所有的国家部门,最终演变为东罗马帝国晚期的高级文房尚书(megas logothetes)。而到了巴列奥略王朝时期,各种“文房尚书”已经消失或转变为纯粹的荣誉头衔。

    驰道文房尚书(logothetes tou dromou),负责帝国邮政、外交和情报。在十至十一世纪,其持有者经常担任东罗马帝国的首席大臣。

    总务文房尚书(logothetes tou genikou)或通常简称为总务主管(ho genikos),负责总务尚书文房(genikon logothesion),也就是一般的收入和税收。

    军务文房尚书(logothetes tou stratiotikou),负责东罗马军队的薪酬和供应,尽管其确切职责有些模糊。

    牧群文房尚书(logothetes ton agelon),负责小亚细亚西部国营的客栈马馆(metata),为军队和帝国的公共邮政饲养马匹和骡子。

    专务府库掌管(epi tou eidikou)或简单称为专务主管(eidikos),负责专务尚书文房(eidikon logothesion/idikon logothesion),监督帝国的国库、工场、仓库和垄断产业。根据一些学者的说法,其演变自古罗马时代的私人事务随行总管(comes rerum privatarum)。

    “行台文房尚书”,也就是长官行台(Praetorium)的“文房尚书”,其是君士坦丁堡的“首都城市长官”的两位主要助手之一,可能负责司法和警务工作。

    水利文房尚书(logothetes ton hydaton),这是一个只被提及一次而且默默无闻的官员,可能与负责渡槽的水利事务总管(kometes hydaton)相似。

    殿中文房尚书(logothetes ton oikeiakon),负责作为宫廷官员的殿中使者(oikeiakoi),并执行各种财政和司法职责。

    “高级文房尚书”,由阿莱克修斯一世设立的“秘阁文房尚书”演变而来,以监督和协调其他的“机要秘阁”。

  • 塞尔维亚:自斯特凡·米卢廷国王(1282-1321)统治以来,中世纪的塞尔维亚就使用了“文房尚书”这一头衔。著名的持有者包括拉伊科(Rajko)、约阿尼库斯(Joanikije)、普里巴茨(Pribac)、戈伊科(Gojko)、沃伊纳(Voihna)、帕乔米乌斯(Pahomije)、斯特凡·拉特科维奇(Stefan Ratkovic)。

  • 西西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三世(996-1022),东罗马公主狄奥凡诺(Theophanu)之子,将其授予给他的内阁中书(cancellarius),韦尔切利的利奥(999-1026)。最后,这一头衔只在西西里牢固地确立了地位,“文房尚书”在其他地方占据了“内阁中书”的位置,其职位与高级内阁中书(Magnus Cancellarius)一职相同,甚至更高。因此,这个头衔由西西里国王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1220-1250)的权臣彼得罗·德拉·维格纳(Pietro della Vigna)承担。

  • 罗马尼亚:中世纪的罗马尼亚公国,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内部组织也借用了这个称号。在摩尔达维亚,高级文房尚书(mare logofat)是大公们的首席大臣和内阁的总负责人,而在瓦拉几亚,他是大公御前会议中仅次于巴尼(ban)的高级大臣。

  • 而其他几位官员也被称为“文房尚书”:

    第二文房尚书(logofat al doilea),“高级文房尚书”的副手;

    第三文房尚书(logofat al treilea),“高级文房尚书”的秘书;

    衣库文房尚书(logofat de vistierie)。

    内室文房尚书(logofat de camara)。

    典礼文房尚书(logofat de obiceiuri)。

    机密文房尚书(logofat de taina)。

    王家文房尚书(logofat domnesc),大公的私人秘书。

  •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指责时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是“拜占庭式的文房尚书”。这个绰号暗示威尔逊就像推动铅笔的东罗马“文房尚书”或其他行政人员一样,没有宣布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拖延时间。

翻译:Mark54/君士坦丁乌斯

来自网络


东罗马的文房尚书头衔解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