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饶平城隍庙之记》涉及人物考 作者:黄进渺

古代饶平县有城池四座,皆有城隍庙,今饶平仍存城隍庙三座(饶城、黄冈、大城,南澳今为独立县,故不计入),规模最大者,当属原县城的饶平城隍庙。
饶平置县于成化十三年,首任县令杨昱建城隍庙于北城外,后第三任县令丘天祐移建于西城内。嘉靖十九年,由县令罗胤凯主持重修,并撰有《重建饶平城隍庙之记》,今石碑仍保存于城隍庙前殿右侧,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据饶平县博物馆的拓本及介绍,此碑高173厘米,宽98厘米。碑文字体大致清晰。
文章还收录于康熙年间知府林杭学主修的《潮州府志》,经过对照,二者内容基本一致。惟碑额“重建饶平城隍庙之记”,府志作“饶平城隍庙记”;“予莅政之明年”,府志作“予视政之明年”;“呜呼!城隍与邑有相助相纠之道”,府志阙“呜呼”二字;“今焉庙貌尊崇,所以报之欤”,府志作“所以报之欤也”。
府志循例仅录正文,未录题名。现依据府志及饶平博物馆拓片,试将全文录出,并试做句读,未可辨识,则以“■”代替,“/”表示过行:
明重建饶平城隍庙之记
初授文林郎乡进士知饶平县事益阳东谷罗胤凯撰文/
赐进士第奉议大夫福建司郎中邑人石冈陈天资篆额/
赐进士文林郎陕西道监察御史邑人确轩苏信书丹/
明王奉若天道,郡邑必树司牧,以治民也,以事神也,二端之外,更无他道。而事神又治民之本也,何哉?/为民造福,惟神是赖,奠居祀社,粒食祀稷,时和祀风、云、雷、雨,至於城隍,古未常祀也。我/明定制,郡邑皆筑城鑿池以卫民,始表其名,布列郡邑,专祠祀之,无乃推阴阳之义,而与守令相为表/里。城隍主幽,祸福司焉,相协至矣。守令主明,政令出焉,康济成矣。幽明不同,同於为民而已。况夫雨/旸未若告焉祈焉,先城隍是依,群神达矣。厉祭主焉,人鬼享矣。吏於土者,谒告而后视事,鉴戒昭矣。/由是而民用以宁,守令之凭籍不其多耶?饶之城隍祠,开基於北城之外者,杨侯昱也。改图於西城内/者,丘侯天祐也。岁达时移,庙貌俱废,邑人病之。予莅政之明年,顾谓祠之祝曰:“祠兴也,而其神灵耶?”/曰:“然。”“祠替也,而神灵耶?”曰:“否。”予叹曰:“神未必以祠之兴替而易其聪明正直之司,但祠兴而萃,祠/替而涣,萃涣之间,民之受福与否关焉?夫国依於民,民据於神,慢神,民奚安?民弗安,政奚举?”即日捐/俸,以为民先,判簿林君瑞一、司训金君大辂、姜君然、莲幕俞君思怡咸助之,於是民之以财、以粟、以/力者,翕然恐后。经始於庚子立春日,祠不踰年而成。石柱甓垣,屹然可久,山节藻棁,焕然改观,门庑/圜廉,燕寝连掖,罔不备神其精聚矣哉。呜呼!城隍与邑有相助相纠之道,惟神福善祸淫,响应不/忒,民乐有年,物遂蕃息,今焉庙貌尊崇,所以报之欤,不然,予得而变置矣。惟予忧勤惕虑,精白一心,/务民之义,无所不用其极。今焉动罔不利,非神何以报之欤?不然,神得而降罚矣。嗣是御灾捍患,某/年丰,某年歉,民必志之。某令循良,某令贪酷,作福作灾,不少假借,民亦志之。予所祈於神者,盖无穷/也。董是役者,邑之耆李聪也。籍其出入者,寿官陈君辅、沈廷汉、余廷选也。众谓予宜属文记之,俾有/功於神者不朽云。
嘉靖二十三年岁次甲辰八月既望。
饶平县丞新城邓洵。典史莆田苏灿。/儒学教谕王鲁。训导马平金大辂、莆田徐降。/合属官训术翁元迁、余一正。河泊所官沈云山。大城仓大使■坦。/乡宦钟伦、林爽、黄诏、刘远、郑天爱、余希曾、陈大期、丘万全。监生余■、余戴、余适、余良会、余一鹗。庠生林鸿、陈■■、何■、黄■、林世术、翁■、黄■。同立。
城隍庙前殿,为碑记所在;
人物考释:
由于碑刻落款姓名字体偏小,且由于石碑漫漶,部分人物赞未能辨识;而其中所知人物,皆属饶邑嘉靖年间前贤,可作地方文史之补充。
(一)正文署款者:
罗胤凯:嘉靖十七年任饶平知县,对地方事务颇为用心,重建县城四门门楼,继修学宫、名宦乡贤二祠。最为人称道之事有二:一为抚寇,嘉靖十八年,单骑前往信宁都黄芒诸村招抚海寇,置社学,立保约,择其子弟十余人聚于邑庠,群盗日消,滨海民风为之一变。二为修志,嘉靖二十年,与教谕王鲁,修成饶平第一本县志,并央状元林大钦为之作序。
罗胤凯后来升任郁林知州,关于他的生平,乾隆《益阳县志》录有详传,可作参读:
“罗胤凯,按察安之次子,字志成,号东谷。嘉靖壬午举人,累官郁林州知州。少有大志,以明道自期,游湛甘泉之门,所得益邃。事嫡母甚孝,甘旨必尝,晨昏定省,有古孝子风。其父爱养二鹤,父没之后,闻鹤唳则仰天而哭。初令饶平,政简无私,饮食清淡,仆从弗能堪,而公自若。饶人立祠以祀,厥后寇䧟其地,所至焚毁,见公祠独泣拜而存之。守郁林,清操益励,囊槖萧然。归隐鹿山,课农自给,或问曰:太守何自课农?对曰:某故农人也。不知太守为谁?居平衣冠古雅,进止雍闲,对妻子如严宾。暇则焚香兀坐,客至剧谈古今人物、政治得失,侃侃正论,听者忘倦。所著有《赘疣小草》《预闻录》。”
在雍正后所修方志中,为避讳,“胤”字多用“应、允、印”等字替代。
陈天资:碑额篆额“明饶平城隍庙之记”为是陈天资鲜见的传世书法。
陈天资字汝学,号石冈,宣化都上里人,为嘉靖十年辛卯科举人,十四年乙未科进士。署款的“福建司郎中”分属户部,应当是其早期的官职,陈天资在嘉靖十九年已转任天津户部分司,而在嘉靖二十五年前后,出任四川叙州府知府(上任具体时间《叙州府志》未载,在《嘉靖二十五年四川乡试登科录》中有记其任四川乡试收掌试卷官)。
陈天资的历官经历颇为丰富,后来还任成都府知府、贵州副使、广西按察使、江西布政司右参政、山东布政司右布政、湖广布政使左布政。于隆庆二年致仕。乡官黄琮、刘子兴为其在福建南靖县立有“齐楚总藩坊”,至今牌坊犹存。
致仕后,陈天资留心乡邦文献,与同里吴少松等撰有《东里志》。事迹见于府县志人物志:
“陈天资,登嘉靖乙未进士,称石冈先生,历官至布政使。致政归,以道谊为乡里所重。又留心文献,著有《东里志》一书,藏于家。兵燹之后,掌故籍以有传云。”
《东里志》中也存有陈天资所撰《庆罗侯东谷奖异序》,对罗胤凯在饶政绩,多有阐发。
苏信:碑文书丹者苏信,宣化都鸿程人,正德五年举人,十二年进士。《东里志》有传:
“苏信,字宗玉,和平坦率,少有文名,登正德丁丑进士,擢留台御史。丁忧。复除北道,巡抚闽省,决狱明恕,敷政宽平。归家与二三老优游泉石。寓边有漏泽园,岁久荒秽,公购邻山一所益之,以归夫贫而无地葬者,人谓泽及枯骨。”
苏信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福建道巡按御史,曾参与《晦庵先生文集》的刻梓,并作有《重刊晦庵先生文集序》。嘉靖十二年由于受朝廷“科道互纠”一事波及,谪任宁州判官(《正德十二年同年丁丑增注会录》记苏信后来还任上虞知县、邳州判官,但两地方志皆未载其名)。
《饶平县志》有记,嘉靖十四年,海寇破大城所,苏信被掳海上年余。可知嘉靖十四年之后,苏信已经致仕回乡。
由此碑记可知,苏信在嘉靖二十三年尚在世。据《登科录》,苏信中进士时41岁,此年约为68岁,此碑为苏信晚年书法作品,也是其目前仅见的书法留存。
饶平城隍庙大殿;
(二)官员列表:
邓洵:新城人,监生,嘉靖二十年任县丞。
苏灿:福建莆田人,吏员,嘉靖二十三年任典吏。
王鲁:字希曾,浙江云和人,监生,嘉靖十五年任教谕。曾重修学宫圣殿,规范学地的租赁,杜绝侵占之弊;担任县志总纂。县志评价颇高:“颍敏博洽,志趣高明,两分考粤闱,修志建学,考课作人,士子倾慕。”祀饶平名宦祠。
金大辂:广西马平人,岁贡,嘉靖年间任训导。嘉靖二十二年,与知县罗胤凯始修学宫泮池。后升永淳教谕。
徐降:福建莆田人,岁贡,嘉靖二十三年任训导。
翁元迁、余一正:碑记称其为“训术”,即阴阳学署官,然县志未载任职名录,待考。
沈云山:荣县人,嘉靖年间任河泊所官。
■坦:姓氏未能辨认,署职“大城仓大使”,然于县志亦未见此名,待考。
(三)乡宦及士子
钟伦:字伯彝,宣化人,正德八年举人。官福建罗源县教谕,曾与知县同修儒学。嘉靖七年,升安义县令,奉勅建有崇圣祠,后祀于安义名宦祠。
旧府县志皆称钟伦任“义安”知县,当是“安义”之讹。
林爽:宣化人,弘治十七年甲子科举人,官永淳知县,升桂阳知州。
雍正《广西通志》有载:“永淳县知县林爽,饶州人,正德十五年任。”此处“饶州”当是“饶平”之讹。
黄诏:正德十年乙亥岁贡,宣化鸿程人,由训导升教谕、镇海卫教授。《饶平县志》《东里志》皆有传,此录《东里志》传:
“黄诏,字天翰,号抑斋,德气温冲,仁孝天植。弱冠游邑庠,为时器重。诗词援笔立就,不事雕镂。七领乡书,数奇不第。振铎三省,春陵、上高、镇海之士,多赖陶铸,悉倾心焉。晚年解组归,栖迟衡门,乡人士倚为典型,三为乡宾,士服仪度。县尹罗公东谷荐于当道云:贞不淫货,悫不诡物,循理处善,悃愊不华,乡英领袖也。”
刘远:字子道,宣化都神前人,正德八年癸酉岁贡,官广西浔州通判。苏信曾作《送刘子道江台》赠之。
郑天爱:字国护,宣化人,府学生,嘉靖七年戊子科举人,官罗城知县。
陈大期:秋溪人,嘉靖元年壬午科举人,官福建宁德教谕,祀宁德名宦祠。嘉靖《宁德县志》有传:
“陈大期,字世望,号蒙斋,广东饶平人。由举人,嘉靖八年任。器弘志伟,早从魏庄渠学,暇辄与诸生歌诗说书,会文肄射,以陶成其德业,尤严祀事。慎交际,倡复学地,廵按褒奖有曰:正顔守口,敬学严师。甲午典考广西,明年罢归,士论惜之。”
时秋溪都尚属饶平,陈大期尚属邑人,故乡宦也列其名。
余希曾:嘉靖年间监生,官平阳主簿。
《余氏风采堂黄冈族谱》有记:“(八世祖)希曾公乃相公次子,字廷省,号三吾。由太学生授浙江温州府平阳县主簿。娶谢氏,合葬桥头山,坐卯向酉。子名磐。”另据族谱所载,其长兄余廷仁为倡修黄冈城的地方乡绅,其子余磐为举人,历官武冈知州。
丘万全:府县志中暂未查及相关信息。
另在《饶平县志补订》中有记“丘万象,字柳溪,弦歌都水口人,嘉靖间庠生,福建闽清知县”,又书中《苏信传》云“邑诸生闽清令丘万象实(苏)信所裁成”。另当代《柳溪公家谱》,有记“三饶始迁祖柳溪公,是广惠公之次子,公名万铨,字大有,谥忠勤,任三山驿大使,升福建闽县正堂。”
此二则资料,皆有“柳溪”之字号,或即一人。碑记将丘万全列于“乡宦”,其曾任官当属无疑,但具体所任何职,暂未见官方文献印证,尚待核查。
监生:余■、余戴、余适、余良会、余一鹗
监生一栏列有五人,首位名字尚未能辨识,其余四人皆于嘉靖府志中列有名字,可互相印证。
庠生:林鸿、陈■■、何■、黄■、林世术、翁■、黄■
庠生列有七人,有五人姓名暂未能完全辨识,而府县志未记录庠生名录,待考。
右二即“重建城隍庙之记”;
(四)碑记正文中提及人物:
杨昱:成化十五年到任,为饶平首任县令,县志有传。“杨昱,字仲明,会稽人。成化间以举人典敎擢饶平,时始设县,民习顽暴,昱以严治之,建城署,辟田野,驱輋徭,劝农桑,均赋役,兴文学,骎骎向化,士民思不能忘,为立碑记之。”后祀饶平名宦祠。
又县志所云立碑记之,《潮州杂记》有记“《杨侯去思碑(侯名昱)》,盛端明撰。”惜碑与文今皆未见。
丘天祐:弘治元年任,为饶平第三任县令,县志有传。“丘天祐,字恒吉,莆田人。弘治二年进士,令饶平,卓有风裁。县署失火,天祐痛自修省,悉其力一切新之。徙建城隍祠,创沿途铺舍,廉能著於时,俄车产一芝,众以爲瑞。寻丁艰,起授监察御史。”后祀饶平名宦祠。
林端一:福建莆田人,吏员,嘉靖十八年任主簿。
姜然:湖广永州卫人,岁贡,嘉靖十八年任训导。
俞思怡:山阴人,吏员,嘉靖十九年年任典史。
耆民李聪,寿官陈君辅、沈廷汉、余廷选:待考。
小结:
三饶作为饶平旧县城,是粤东地区古代碑记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而就目前的保存数量而言,最多为三饶镇政府,次即为饶平城隍庙,庙内碑刻不下15通。这些碑记皆是饶平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值得好好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