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尔干金曲背景大百科【5】:塞尔维亚的“切特尼克”组织(上):组织的起源和发展②

2022-05-17 06:43 作者:近卫掷弹骑兵官  | 我要投稿

     德国及意大利入侵并占领时期

1941年4月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的路线图

        1939年9月二战爆发后,总参谋部意识到南斯拉夫还没有做好对轴心国作战的准备,并担心邻国在南斯拉夫引爆内战。尽管总参谋部对利用切特尼克进行游击战心存疑虑,但在1940年4月,总参谋部还是成立了切特尼克司令部,最终由分布在全国的六个分部组成。

        然而,从1938年至1941年的一系列南斯拉夫战争计划中可以看出,在1941年4月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之前,总参谋部并没有真正致力于游击战,也没有认真考虑雇用切特尼克协会来担任这一角色。

        入侵前不久,总参谋部与佩恰纳茨接触,授权他在第五军区组织游击队,并为此向答应他提供武器和资金,而这个第五军区负责的则是负责罗马尼亚边境上的铁门峡谷、希腊边境,以及保加利亚边境。

        1941年4月6日,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入侵并占领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被进行了瓜分。部分领土被德国的盟国兼邻国吞并:匈牙利、保加利亚和意大利。德国人策划并支持建立了法西斯主义的乌斯塔沙傀儡国家,即我们才介绍过的克罗地亚独立国(克塞语:Nezavisna Država,简称为NDH),它大致包括战前的巴诺维纳克罗地亚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今天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其他地区和一些邻近的领土。

彼得二世·卡拉乔尔杰(Peter II Karađorđević,西里尔字母:Петар II Карађорђевић,1923年9月6日-1970年11月3日),为南斯拉夫王国卡拉乔杰维奇王朝末代君主

        在战败之前,国王彼得二世和他的政府就逃出了国内,随后于伦敦,在6月改组为西方盟国承认的南斯拉夫流亡政府。切特尼克司令部的所有成员都在入侵期间被俘,没有记录显示他们会被用于什么预定目的,也没有记录显示这些部队的成员在投降后以任何有组织的方式行动。

1937年,时任南斯拉夫驻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的大使馆武官的德拉查·米哈伊洛維奇上校

        在入侵的早期,陆军上校德拉查·米哈伊洛維奇是部署在波斯尼亚的第二军的副参谋长。 4月13日,他正在指挥一支部队,4月15日,该部队在多博伊地区被告知最高参谋部(战时总参谋部)决定投降。当米哈伊洛维奇决定不听从这些命令时,该部队几乎全是塞尔维亚人的几十名官兵选择了加入米哈伊洛维奇的队伍,这群人逃进了山林后。先是向东南方向行进,然后向东行进,目的是前往后来被德国占领的塞尔维亚领土的山区,希望与选择继续抵抗的战败军队的其他散兵游勇会合。

        最初几天,米哈伊洛维奇的队伍不断的遭到了巡逻的德军部队的袭击。这支队伍在行军路上陆陆续续的得到了其他士兵的加入,但他们却没听到过有其他的部队仍然在进行抵抗的消息。4月28日,经过一系列的转战和收纳后,这支队伍的人数已经达到约80人,并在第二天渡过德里纳河进入塞尔维亚被占领土,尽管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又损失了一些人马,而且对即将到来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感到担忧。

        5月6日,米哈伊洛维奇率领的残部在乌日策附近被德军包围后,几乎全军覆没。5月13日,米哈伊洛维奇才抵达被占的国家的中部的戈尔尼米拉诺瓦茨镇附近苏沃博尔山西坡的拉夫纳戈拉的一些牧民小屋,这时他的队伍只剩下了7名军官和27名其他军士。

        此时,他们终于意识到军队中已经没有人选择继续战斗下去了,他们面临着是自己向德国人投降还是组成抵抗运动核心的选择,最终,米哈伊洛维奇和他的手下选择了后者。由于其总部的位置,米哈伊洛维奇的组织被称为“拉夫纳戈拉运动”。

        虽然切特尼克运动的追随者声称米哈伊洛维奇的切特尼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南斯拉夫成立的第一个抵抗组织,但如果将抵抗运动定义为由相对较多的人组成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并打算坚定地、或多或少地持续开展武装行动,那么这就不准确了。米哈伊洛维奇的切特尼克人在抵达拉夫纳戈拉后不久就设立了一个指挥所,并将自己率领的这一只部队命名为了“南斯拉夫军队切特尼克分遣队”。虽然这个名字显然是早期切特尼克部队的衍生品,并唤起了早期冲突中切特尼克的长期和杰出斗争的传统,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米哈伊洛维奇的组织与战时的切特尼克协会或1940年成立的切特尼克指挥部毫无关系。

1943年,德拉查·米哈伊洛維奇上校(中间那个戴眼镜的)与他的主要政治顾问德拉吉沙-瓦西奇(右二)等人进行交流

        早在8月,切特尼克中央民族委员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拉丁语:Centralni Nacionalni Komitet,简称CNK;塞克语西里尔文:Централни Национални Комитет)成立,开始了为米哈伊洛维奇提供关于国内和国际政治事务的建议,并与整个被占领土和被占领的南斯拉夫其他地区的平民进行联络,在那里切特尼克运动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成员都是战前在塞尔维亚政治和文化界有一定地位的人,一些CNK成员还在支持该运动的贝尔格莱德切特尼克委员会任职。早期科索沃全国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来自微不足道的南斯拉夫共和党或较小的农业党。

        科索沃全国委员会的三个最重要的成员,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组成了执行委员会。

        前来投奔的人包括:

        ●德拉吉萨-瓦西奇,律师,宣传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的塞尔维亚文化俱乐部前副主席和南斯拉夫共和党前成员;

        ●斯特凡-莫尔耶维奇,波斯尼亚塞族律师;

        ●姆拉登-茹约维奇,瓦西奇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也曾是南斯拉夫共和党成员。瓦西奇是三人中最重要的一个,他被米哈伊洛维奇指定为三人委员会的首要成员,还有德拉戈斯拉夫·巴甫洛维奇中校和耶兹迪米尔·丹吉奇少校,他们将在他发生意外时接管组织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

                 “大塞尔维亚国”

        从1941年5月米哈伊洛维奇的运动开始到1944年1月的召开的塞族人民代表大会,该运动的意识形态和目标在一系列的文件中得到了颁布。1941年6月,在成为科索沃全国委员会主要成员的两个月前,莫尔耶维奇写了一份题为《同质塞尔维亚》的备忘录,其中他主张在大南斯拉夫内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国,不仅包括战前南斯拉夫的绝大部分领土,而且包括属于南斯拉夫所有邻国的大量领土。

        在此范围内,大塞尔维亚将囊括括南斯拉夫总领土和人口的65-70%,而克罗地亚将沦为一个小国。他的计划还包括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将非塞族人口从大塞尔维亚的边界内驱逐出去,尽管他没有提出任何数据。

莫利耶维奇设想的大塞尔维亚国的国界

        在莫利耶维奇制定“塞尔维亚同质化”方案的同时,贝尔格莱德的切特尼克委员会也同时制定了一项提案,其中的领土规定与莫利耶维奇计划中的细节非常相似,但更进一步提供了使大塞尔维亚在种族上同质化所需的大规模人口转移的细节。它主张从大塞尔维亚驱逐出去二百六十七万各族男女人口,包括一百万克罗地亚人和五十万德国人。另外还会有一百三十一万塞族人将从边界之外被迁徙到所谓的大塞尔维亚国内

        其中三十万人将是来自克罗地亚的塞族人。然而,大塞尔维亚不会完全是塞尔维亚人,因为大约20万克罗地亚人将被允许留在其边界内。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并没有提出要从大塞尔维亚国内要迁移出去多少波斯尼亚的穆族人口,但是后者已经被确定为被确定为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和紧接着要解决的“问题”。

        CNK在8月成立后紧接着就批准了大塞尔维亚国项目计划。我们在这里完全可以假定,米哈伊洛维奇自己就是一个铁杆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赞同所有或大部分的两个建议。这是因为它们的内容全都刊登在了1941年切特尼克发布出去的题为《我们的道路》的传单中,而且他在12月向塞尔维亚人民发表的公告以及1941年12月20日向已经被意大利人占领的黑山新任命的切特尼克指挥官帕夫莱-乔里希奇和乔尔杰-拉希奇发出的一套详细指示中具体提到了这些内容。贝尔格莱德的切特尼克委员会的提案也于9月被偷运出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并由切特尼克特工米洛什-塞库利奇交给在伦敦的南斯拉夫流亡政府。

        1942年3月,切特尼克的迪纳拉师又颁布了一份声明,次月,来自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北达尔马提亚和利卡的切特尼克指挥官在克宁附近的斯特里米卡召开会议,正式的同意了这份声明。这个方案包含的细节与米哈伊洛维奇在1941年12月给乔里希奇和拉希奇的指示中的细节非常相似。它提到动员这些地区的塞族人理所应当的应该“清除掉”其他族裔,另外还应该采取如下策略:

        ●与意大利占领者合作

        ●坚决武装抗击克罗地亚独立国部队和共产党游击队

        ●体面地对待波斯尼亚穆斯林,不逼着他们加入共产党就行,尽管这些人后来都应该是被消灭的对象

        ●以及建立由亲南斯拉夫、反游击队的克罗地亚人组成的独立克罗地亚裔切特尼克部队

        1942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黑山的切特尼克青年知识分子会议在意占黑山的萨霍维奇举行。米哈伊洛维奇没有出席,但他的参谋长扎哈里耶-奥斯托吉奇、乔里希奇和拉希奇出席了会议,其中乔里希奇更是发挥了主导作用。

        会议提出的战略构成了整个切特尼克计划的重要和扩展版本,会议的报告带有切特尼克的官方印章。它加强了切特尼克运动的主要大塞尔维亚目标,此外还主张保留南斯拉夫王国,支持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其中有自治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地区,但并不包括马其顿人和黑山人等其他南斯拉夫民族的政治实体。

        它设想在战后建立一个切特尼克独裁政权,以国王为傀儡和背书,掌握国家的所有权力,从切特尼克队伍中招募宪兵,并在全国大力宣传切特尼克的意识形态。

        1944年1月,在召开所谓的塞尔维亚民族人民大会之前出现的最后一份切特尼克意识形态文件是切特尼克领导层在1942年底黑山切特尼克青年知识分子会议前后编写的一份手册。它解释说,切特尼克认为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敌国的入侵和暂时性投降;一段组织和等待的时期,直到条件允许对占领军进行全面起义;最后是对占领者和所有权力竞争者的全面攻击,切特尼克完全控制南斯拉夫,驱逐大多数少数民族,并逮捕所有内部敌人。

        至关重要的是,它确定了第二阶段的两项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第三阶段由切特尼克领导的组织不应该受任何党派政治的影响;使他们的内部敌人失去施展离间计的能力,另外他们头号大敌就是共产党游击队。对共产党游击队和乌斯塔沙展开报复被作为一项 "神圣职责 "纳入手册(结果到头来只专注于清剿游击队了)

        手册对南斯拉夫主义做了一些口头承诺,但切特尼克并不真正希望他们要展开的计划成为一个全南斯拉夫的民族都被卷入其中的运动,因为这与他们在大南斯拉夫内实现建立起一个大塞尔维亚国的主要目标并不一致。

        由于他们的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立场,他们从未对南斯拉夫的 "民族问题 "形成现实的看法,因为他们无视其他南斯拉夫民族的合法利益。因此,除了那些自认为是塞尔维亚人的马其顿人和黑山人,他们的意识形态对非塞尔维亚人从来没有吸引力。

        切特尼克的大塞尔维亚意识形态与长期以来的传统意识形态相比,唯一的比较新的理论就是他们计划着要对所谓的大塞尔维亚国国内的非塞族人展开种族清洗,这显然是对克罗地亚独立国及乌斯塔沙对塞尔维亚人展开屠杀的回应。

        详述切特尼克意识形态的最后文件是米哈伊洛维奇在1944年1月召开的塞尔维亚民族人民大会上产生的,无论是内容,还是主旨,都非常明显的是对1943年11月共产党领导的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委员会

        (塞克语: Antifašističko vijeće narodnog oslobođenja Jugoslavije,简称AVNOJ)第二届会议的回应和“反击”。

        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战后的南斯拉夫将是一个基于六个平等的组成共和国的联邦共和国,声称它是南斯拉夫的唯一合法政府,并否认国王在全民公投决定其统治的未来之前从流放地返回的权利。

        在AVNOJ第二次会议后的一个月,同盟国就在德黑兰举行了会议,其中的一项决策就是开始全力支持游击队,另外还要撤回对切特尼克的支持。

        这次大会是在切特尼克运动的大部分人在战争期间逐渐被卷入与占领军及其狗腿子合作的情况下举行的,而且可能是在德国人的默许下举行的。

        大会上最终产生的文件被称为《拉夫纳戈拉运动的目标》,该文件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拉夫纳戈拉运动的南斯拉夫目标“指出”,南斯拉夫将是一个有三个民族的民主联邦,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各占一部,少数民族将被驱逐。

        第二部分——

        拉夫纳戈拉运动的塞尔维亚目标是加强现有的切特尼克思想,即所有塞尔维亚省份将在联邦安排内的塞尔维亚地区中统一起来,以南斯拉夫所有塞族地区的团结为基础,由一个单院议会负责。大会还决定,南斯拉夫应该是一个由塞族君主领导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根据一些历史学家的说法,切特尼克的新纲领是社会民主的南斯拉夫主义,改变为一个以塞族单位为主的南斯拉夫联邦结构,但在宣称需要将所有塞族人聚集成一个单一的实体时,拉夫纳戈拉运动的塞尔维亚目标让人想起了同质化塞尔维亚。

        大会也不承认马其顿和黑山是独立的国家,还暗示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实际上是塞尔维亚实体的附属品。根据历史学家约佐-托马舍维奇的说法,这样做的效果是,国家不仅会回到战时由塞尔维亚人主导的状态,而且会比这更糟,特别是对克罗地亚人来说。他的结论是,鉴于大会压倒性的塞族组成。

        在300多名与会者中只有两三个克罗地亚人,一个斯洛文尼亚人和一个波斯尼亚穆斯林,这种结果是可以预期的。历史学家马尔科-阿蒂拉-霍雷同意,尽管表面在宣扬所谓的南斯拉夫主义,但实质上还是宣传的大塞尔维亚。大会表示有兴趣改革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地位,特别是关于民主理想。这与切特尼克在战争早期表达的目标大相径庭,特别是在促进具有某些社会主义特征的民主原则方面。

        托马舍维奇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新目标可能更多的是与实现宣传目标有关,而不是反映实际意图,因为对考虑南斯拉夫非塞族人民的需求并没有真正的兴趣。大会的实际结果是为该运动建立了一个单一的政党,即南斯拉夫民主民族联盟

(塞克语:Jugoslovenska demokratska narodna zajednica,简称JDNZ),并扩大了CNK,但大会并没有改善切特尼克运动的地位。

        除了主要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目标之外,米哈伊洛维奇的切特尼克运动还是一个极端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它对南斯拉夫主义口惠而实不至,而且实质上它是反对这个的。它还反克罗地亚,反穆族,支持君主制,反共产主义。

        鉴于南斯拉夫的民族和宗教分裂,切特尼克运动的狭隘意识形态严重影响了其军事和政治潜力。治学家萨布丽娜-拉梅特指出,“切特尼克的政治纲领和他们的合作程度都有充分的、甚至是大量的记录;因此,仍然可以发现有人认为切特尼克除了试图实现一个种族同质的大塞尔维亚国家的愿景之外,还在做任何事情,他们打算在短期内通过与轴心国部队合作的政策来推进这一愿景,这实在令人有点失望。”

巴尔干金曲背景大百科【5】:塞尔维亚的“切特尼克”组织(上):组织的起源和发展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