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车辆那么少,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回本?格局小的看不懂了

作为经过6年筹备、9年建设,项目投资1269亿元的世界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难度,被桥梁界誉为“珠穆朗玛峰”,这座桥梁的顺利通车,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迈入桥梁强国,也加快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步伐,然而很多网友发现,港珠澳大桥投入巨资建造但可通行的车辆却那么少,因此提问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回本?这里只能说格局小的看不懂了。

想要真正了解港珠澳大桥的价值,就需要了解这座大桥的全球性意义,要知道这座大桥是建立在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上,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建造的难度直逼人类掌握的桥梁技术极限,整个桥梁被誉为世纪工程,相应的也采用了世纪工艺,工程团队研发运用了大量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攻克了多项难关,让国外同行佩服得哑口无言。

然而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之初,曾经国外专家并不看好,认为长度5664米的海底隧道,因为地质环境原因,因此是人类最复杂的海底隧道工程,工程师也曾向荷兰公司求助,但是他们开口就是10亿元的天价咨询费,如今中国工程师通过努力,打破了外界的种种谣言,实现了中国基建领域的全新突破,这也为中国基建征服海洋时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中国虽然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国家,开展的陆上基础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在海洋上的话语权却比较脆弱,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其背后的价值不但是能够加快大湾区建设,推进深圳的经济建设,还标志着中国基建在海洋上实现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为全世界敞开了一项新的大门,很好地证明了中国工程团队有能力承建超大型海上基建工程。

掌握了超大型桥梁和隧道的高端建造技术,就掌握了这一领域的定价权,此类工程积攒的宝贵经验,中国工程谈对可以复制到全球的任何地区、任何海域,而全球想要建造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国家数不胜数,因此港珠澳大桥就是中国承建全球各国海上基建工程的敲门砖,有这样一座寿命上百年的大桥屹立在大湾区,本身就是给中国基建打广告的最好素材。 根据工程师的介绍,港珠澳大桥寿命是120年,将百年工程屹立在粤港澳地区,某些意义也远远不是1200多亿资金可以衡量,这座大桥向香港和澳门的同胞,展现了国家实力的强大,毫不夸张地说,有着团结港澳民众的作用,这些好处远远超过了大桥工程造价,中国的基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向来不会将目光局限在成本上,而是首先将为民众谋福祉摆在第一位,如果每个基础工程都计较成本得失,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无法长远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