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清:第三极
文/徐永清
地球除了它的南极和北极之外,还有第三极。如果说,青藏高原堪称地球第三极,整个高原是第三极的极区,那么,珠穆朗玛峰就是第三极的极点。
地球的南极、北极早已众所周知,2000多年前就有人对其进行过探险。然而,地球还有一个“极”在相当长时间内鲜为人知,这就是地球的高“极”——青藏高原。一个多世纪前,人们的注意力才转移到青藏高原这块神秘的地域,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这块土地在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因而愈来愈重视。
珠穆朗玛峰,山峰极高。作为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峰附近高峰林立,形成了世界上极高峰最集中的地区,被称为“飞鸟也不能越过的山峰”。1852年,珠峰被确认为地球上的最高峰,成为地球上重要的地理坐标。其后,珠穆朗玛峰的高程成为各国学者关注而热烈讨论的问题,曾先后被进行过数次有记录的测量,按照各国至今公布和曾被采用过的珠峰海拔高程,分别有8839.8米、8847.7344米、8848.13米、8846.50米、8872米、8850米和8844.43米等,其中,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约32米。由于这些测量是从不同坡向,使用不同的现代测量仪器和参数测定的,所采用的不同高程系,如黄海高程系与印度洋高程系,基准面本身之间就存在一个差值,如果按统计规则来看待上述不同的测量高程,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当今珠穆朗玛峰高程可能的变化范围应在8845~8850米之间。

青藏高原
珠穆朗玛峰,气温极低。珠穆朗玛峰和它所在的喜马拉雅群山,冰雪连绵,一派银色世界。青藏高原上也绵延横亘着许多挺拔的高山,这些山脉冰川发育、雪峰林立,成为举世无双的山原,发育有冰帽和小冰盖,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腹地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高原上冰雪和寒冻风化作用普遍,现代冰川和冻土发育,多年冻土连续分布,是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冻土岛和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
珠穆朗玛峰,地形极险峻。珠穆朗玛峰的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千米,平均厚度在100米以上。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穆朗玛峰,环境极复杂。5000米以上的坚冰和积雪终年不化,还有数不清的冰雪陡坡和岩石峭壁,而且经常发生冰崩、雪崩和滚石现象。气象条件也极为恶劣,即便是在登山季节,也几乎天天刮着七八级的高空风,顶峰的风力常达十级以上。珠穆朗玛山区还是地球上氧气最稀薄的地带,峰顶上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山上经常下雪,气温很低,一般在-40℃~-30℃。这些原因使得珠穆朗玛峰极难攀登。
珠穆朗玛峰,景观极奇异。珠峰雄踞于喜马拉雅山之上,气势雄伟,直耸云天,远在100千米之外,用肉眼就能看见那金字塔形的峰体。珠穆朗玛峰北坡,有东、西、中绒布冰川泄合而成的绒布冰川,为珠峰冰川中最大者,全长22.2千米,面积86.89平方千米。这里的雪线高达6000米以上,因而也是世界山地冰川中冰川位置最高的地方。在海拔5300~6300米的广阔地带,发育有5.5千米长的冰塔林带,这是世界上发育最充分、保存最完好的特有冰川形态。在冰塔林之间,散布着冰湖和冰面河流,绚丽多彩,千姿百态。
摘自《万山之巅:珠峰传》
青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