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9年北京语文高考大作文】最柔软,也最坚强

2020-07-11 22:49 作者:和平挖掘机  | 我要投稿


        柔软与坚强,看似矛盾,但柔而不断,则变成了坚强的韧。中华文明,便具有这种柔软而坚强的韧性。

        中华文化自身带着柔软。这柔软,从汉语中便可以看出。字词多义,语句中对主语及其他语言成分的省略,汉语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了她的柔软。一言半句,便已能传达许多意思,隐藏于汉语中的柔软与敏感让简单的词句具有了这样的力量,让汉语展现出了这种独特的魅力。又也许正是使用着这种柔软的语言,中华民族的品格中也有着一份柔软与敏感。比起激烈竞争,我们更倾向于以和为贵。

        中华民族的品格中有着柔软,却也有着坚强。陶渊明用笔墨描绘出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仙境桃花源,那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其中让人身临其境的美景必是出自一位柔软细腻的人之手。能咏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瓮必是能用细腻的心,从平凡甚至清苦的田间生活中品出一份悠然之乐。然而当面对贪婪的官吏,他却纵然辞官归乡,言不为五斗米折腰,只因他无法违背本心对乡里小儿低三下四,他要坚持自己的准则。这便是陶瓮的坚强。鲁迅必是有着柔软而敏感的内心,才会在祖国陷入危机之时察觉到,自己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冲上前线,救国民于危难之际。然而毅然弃医从文,做一个狂人,用一支笔杆呐喊,唤醒沉睡的国人,这是鲁迅的坚强。心中有着一份柔软与敏感,是能细腻地感知身边的点滴,是能从平凡中品出美景,是能从平静中察觉波澜。但与这份柔软与敏感共存的,是坚守本心,不畏艰难的坚强。这便是中华民族品格中的韧性。

        中华文化得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她有着柔软的一面,但与柔软并存的是代代传承的坚强。中华文化善于从外界的变化中学习,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们善于根据时代的变化,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将中华文化普及与传承。传统戏曲表演中被加入了现代化的元素,现代版《牡丹亭》便是一例。艺术家们在表演中将中华传统曲艺文化,民族文化与流行元素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有了新的生命力。李玉刚将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凤凰传奇将民族风情与流行音乐相结合,都体现出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们在努力地让中华文化以柔软的方式融合到现代化的生活之中,跟上时代的脚步与环境的变化。虽然形式发生了改变,中华文化的本质却是不变的。人们在接受了以新形式展现的中华文化时,中华文化不变的本质也得以传承。形式在跟随着时代发生着改变,在不停地从外界吸收学习着,但是中华文化的本质不变,正是有着这种坚强,中华文化才得以代代相传,并在各个时代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顺应潮流,但本质始终坚固,并能得以传承,这便是中华文化的韧性。

        最柔软,也最坚强,这其实并不矛盾。柔软不代表脆弱和妥协,柔软是心存细腻,能敏感地察觉到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愿意去细细品悟。是能发现环境的变化,灵活地进行调节。坚强不代表迟钝与鲁莽,坚强是坚守本心,临危不惧,永不放弃。柔软而坚强,是保持着细腻与对生活中点滴的关注,对变化进行思考,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同时坚守自己心中的目标与准则,不随波逐流,不畏艰难,向着自己心中的方向努力前进。这便是韧性。中华文化具有这韧性,中华民族之复兴,也定需要这韧性!

        中华少年,当做最柔软,也最坚强之人。

【2019年北京语文高考大作文】最柔软,也最坚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