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历史选择题秒杀技巧!选择题满分不是梦!

听说淀粉宝宝们总在选择题上失分,小编立刻马不停蹄地为大家安排了选择题“秒杀+常规”解题方法~
更有表格解题法供大家进一步理解哦~
赶快来看看吧~

技巧总汇
做题方法
1.主体一致原则:即正确选项要包含材料中所强调的主体。
2.全面原则:当题中出现分号、省略号时,正确选项要包含标点符号前后所强调的主题。
3.最近原则:当材料中出现非课本上学过的时间时,正确选项一般是与出现时间接近的事件的选项。
4.简化原则:即用一句话能概括材料核心意思的,在材料中找到与其接近的选项即为正确项。
5.过程反映趋势原则:当材料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间点的发展情况时,能够反映历史事件发展规律性趋势的为正确选项。
6.绝对化原则:当选项中出现绝对化词语时即为错误选项。
选择题秒杀小技巧
1.找出题中所出现的时间,便于秒杀与时间不符的选项。
2.找出特殊标点便于使用上文的全面原则。
3.寻找转折词:转折词后面的一般为题目强调的重点。
4.找出题目的主体,无论什么题正确答案一定要与主体有关。
5.(题目在说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题目的核心意思。
6.题目中绝对性语言,如:消除、矛盾激化等一般为错误的;适应、维护、农民积极性提高等为正确的(此观点有前提,不是说看到一定就是错的或者正确的)
做选择题之前可以用以下格式检验一下

例题分析
例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正确答案】A
【解析】
秒杀类选项:B:“捕猎是主要”违背历史常识
C:已注重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生态环境保护和爱护鸟不被干净杀绝是不同的概念主体,所以错误。
其它选项:
A:A选项包含了主体商汤,同时也说清楚了题目的核心意思即商汤有爱心获得诸
侯拥护,所以A正确。
D:D所表达的意思和“题目在说啥”完全不沾边,也就是说选项没有反馈材料的核心思想,故错误。
例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解析】
秒杀类选项:A: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基本政策,所以错误。
D:富商大贾不能干预税收,税收是由国家操纵的所以错误。
其它选项:B:选项包含了农民这个主题且由“粮价低税收高、农民土地被兼并
甚至流亡”能反映自耕农发展收到影响这情况,所以B正确。
C:没有说清楚“农民土地被兼并甚至流亡”这一核心内容,故错误。
同类型题目对比:
(2013·课标版全国Ⅱ卷)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 “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例3、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解析】
秒杀类选项:A:时间错误1923已是苏联,再说孙中山不可能走苏俄的路子。
B: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所以不会放弃。D:反封建是孙中山一贯的主张,新旧三民主义阐述的很清楚。
其它选项: C:题目问目的所以不用包含主体,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说明孙中山是要学习俄的管理方法,而俄国的管理方法就是领导权力集中。(1923年孙中山派蒋介石访问苏联,请参看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相关论述)
例4、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
秒杀类选项:C:国民革命是1924——1927且以失败告终,所以错误
B:没有解释“题目在说啥”所以错误,再说也没有废除,废除是在1950年中共颁布的《土地法》中废除的。
D:消除了一般都是错的,排除了和消除了意思接近所以错误。
其它选项:A:农民积极性提高的一般是正确的所以正确。
同类型题目对比:
1.(2016·海南卷)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 其共同的原因是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应选D)
2.(2014·全国3卷)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3.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