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人到神,人与无力感的斗争——《新奥特曼》有感

2022-10-05 01:40 作者:YUKI奏  | 我要投稿

       终于能看到《新奥特曼》是不知道已经期待了多久之后了,总觉得一直想找资源很久,但是总是不能尽如人意。不过终将是找到了一版资源,虽然看上去并不像是枪版,但是画面和那些4K的cut相比多少还是有些差距了。

       不过对于电影来讲,最后核心的感受就是不愧是庵野秀明吧,可能同样作为昭和奥迷,我感觉他拍出来我几乎想看到的奥特曼的百分之九十,多少是带来一些感动了,尤其是奥特曼第一登场和第二次变身之后给了一个女主(暂且称之为女主吧~)的仰视视角,多少都让我觉得激动不已,真的很希望能再电影院看一次,体会那种登场后整个影院欢呼的感觉。

       往往在之前看奥特曼的时候,嗯,只能说以我自己的视角来看吧,毕竟我个人是昭和除了爱迪,平成中新世代开始看到了德凯大概这样一个观看量吧。感觉比起塑造奥特曼,更多的是塑造人,尤其是奥特曼虽然变成了人间体,但是人和奥特曼之间往往互动比较少,更多是对人的一种塑造,奥特曼本身更类似于一种战斗的工具。另外一方面则是单从剧集里很难看到什么详细的设定,感觉可能就像是0079一样吧,在初代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奥特曼能一直火到今天,尤其是圆谷亲儿子我个人最爱的奥特曼赛文还能有55周年的活动,真是没有想到。

       我觉得可能是不是地区和年龄的问题,虽然作为一个95年生人,但是我小时候看的奥都是以昭和系为主的,尤其是初代、杰克、雷欧以及在电视上追的泰罗,但是不知道为啥,后来看同龄人的启蒙都是迪迦,但是反而平成三杰一直到梦比优斯我都没有看过TV。可能是我偏爱这种红银色的配色吧~

       貌似扯远了,记得上一次写观后感一类是在一年前了,或许是生疏了,或许就是年纪大了,比起设计提纲认真研究资料文件,我更喜欢自己游荡的思维和残缺不堪的记忆吧。我觉得如果作为一个认真的影评文的话,怕不是要仔细分析到底有多少致敬之类的,我只能说很多场面看起来很眼熟,但是不记得具体之前在哪看过了。但是我却非常偏爱这种世界观,这种丰富的世界观相较于单元剧给人感觉更加的圆满,嗯,不过肯定有瑕疵吧,先说感觉很赞的部分好了,首先是关于奥特曼的打斗部分。打斗这个部分之前也看人分析过,比如说TV剧集里的打斗怎么怎么样,结合了那些拳法或者招式,但是我不知道为啥,一直到德凯,比如今天中午才看完的十二集,我感觉奥特曼战斗还是非常的呆板,尤其是怪兽的攻击手段,缺少一种高手之间有来有往的感觉吧,而且奥特曼的战力这东西完全是根据剧情需要变化的,比如我记得是《捷德奥特曼》的部分,都结合奥特之王变身了,怎么还能各种吃瘪的?就感觉比较失望,怎么说呢,打斗的部分配合剧情本身似乎没错,但是不能根据剧情的需要随时更改战斗者的实力吧。所以我觉得庵野秀明拍的这个部分做的就是很好,首先是怪兽的来历基本上来自于人类破坏环境之后诞生的一些怪兽,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的一些合成怪兽,那么对于能从宇宙深处来的战士来说,肯定要比这种无法离开自己星球的要强大许多。而对于那些来自外星的外星人来说,明显就更有手段一些,尤其是说道手段这个部分,这种涉及国家和一些舆论反馈的奥看上去才比较正常,尤其是对于奥是敌是友以及马上就上升到能否利用的部分,都能够体现这些。啊,说回来,外星人明显就更强一些,甚至能跟奥五五开,而到最后的佐菲,不愧是炎头队长,多少拿出了队长的威严,更高深的战力和手段以及执念。这一点上着实是在战力以及剧情协调上表现的非常好,尤其是战斗场面,虽然不是很复杂的打斗,但是我感觉这才是我想看到的打斗,比起傻傻的皮套怪兽,明显是这里的怪兽更加有趣。

       可惜的部分就是,没有感情戏吧,不过确实很难了,对于整部剧下来只理解什么叫同伴的奥特曼来说很明显想要恋爱那得再来半部TV的长度还差不多。另外就是对于杰顿的改进,直接变成兵器了,着实没有想到,考虑到在后面新时代的故事里就是个合成元素,真是挺可怜的。另外的瑕疵的部分吧,想想可能是对于sssp的塑造比较薄弱,能够变成专门针对怪兽的组织在电影中还是只靠奥特曼了,就显得比较尴尬,也没有很好的展现不同队员的特点和在作战中的价值,这个部分确实比较遗憾,建议搞一个前传。除此之外就是人物塑造和剧情衔接上比较仓促吧,不过考虑到就两个小时,还要考虑很多人是没有看过奥的,那么这样也就无可厚非了。

       最后就是想到了关于神性和人性的部分,其实之前和别人讨论过,真正的英雄是神性的,当英雄开始有了人性的时候,就是一个英雄要灭亡的时候,其实这句话是当时一个朋友形容钢铁侠的。这个朋友肯定不是我自己!不过在奥特曼的描述中认真的塑造了奥的状态,本身信奉某个准则的具有神性的人,杀死了一个无辜的人,产生了愧疚。这个愧疚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也就是代表了一种对自己无力感的认识,因为我们不能预知未来,所谓我们只能在当下做出最好的选择。而愧疚本身也就意味着会有一种补偿的冲动,我个人不太清楚对于奥来说自己的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因为总觉得很容易给出去,比如艾斯奥特曼里面奥特之父就给过意思,旁白说奥特之父死了。以及那个灯不亮了和死了究竟之前的差距是什么。不过从剧情看奥来到地球的可能就是路过顺手拯救一下,然后失手杀死了一个人,而这个人是为了保护一个孩子,然后在盖亚打出一百分的登录中被无伤致死的。然后奥选择了补偿,作为了他活下去,这是一个非常缺乏思考的方式,我失误杀死了一个人怎么可能代替这个人活下去,说明了奥本身缺乏复杂的思维,单纯的从失误到愧疚到补偿而进行了行为,可能就源自于一直只遵守某个准则而导致的。这是他对自己的无力感的认识,也是脱离神性的开始。

       中国人对于神的问题是认识的很清楚的,在我们的认识观里,虽然经常出现神的字眼,其实说的并不是外在的类似于耶稣一样的某个人,某个神圣的代表,而是指代自己的良心。比如我们经常说抬头三尺有神明,并不是说神明在看着你,而是告诉你你做事情无论多么隐蔽都是不可能蒙蔽自己的良心的。因此,奥特曼变成人的开始,就是脱离神性的部分,变成了人性中善的部分,这个善并不是说明一种善良或者是一种圣母的表现,而是,EMMMMMM,确实很难表述,只能说类似于问你晚上吃韭菜盒子吗?然后你回答善。大概是这样一种感觉的人性的善,的一种感觉。所以奥特曼肯定会慢慢变弱,因为人性就意味着拖累,就意味着为什么一句“二营长,老子的意大利炮呢”能成为荧幕经典。

       而对于人来说,从一开始自己能搞定怪兽到开始依赖奥特曼,尤其是面对杰顿之后的反应则是人性见识到了神性之后,看见的是自身的无能为力,如果说神代表了什么的话,神代表了人的无能,人不能改变生死,神可以;人不能战胜强大的怪物,神可以;人不能面对自然的灾害,神可以。所以,神代表了人的无能,人需要一个东西来填补自己的无能为力感,从而选择信仰一个神,觉得神可以做到。而在奥里面同样提到这个部分,人们寄托希望在奥特曼身上,这是对自己无能为力一种认识和不接纳。

       这才是我想的最多的部分,孔子在论语中说过一句话,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什么叫做人不知而不愠呢?不正是我们对于他人一定程度上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感,而这种无能为力感往往让我们感到愤怒吗?可以说愤怒就来自于对自身的无能为力的感知。而他人的无知或者他人的不懂,往往带来我们想要改变他人的欲望,而这往往是不可能的,孔子三季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就是人不会那么轻易就被改变的,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接受我们的有限和我们的无能为力。

       而这才是人们真正可以抛弃奥特曼的时候,就像是剧中一个优盘,让人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就像什么叫天命,命是定的,或者简单理解成人终有一死,那么天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无限,在有限的生命中诞生无限的可能性,本身代表了一种天命。

       所以我们喜欢奥特曼,希望在这个越来越卷的时代中带给我们力量,带给我们超越,带给我们欢乐,带给我们回忆。而之所以在大人眼里,奥特曼是小孩子的动画,是因为比起我们用寄托的方式面对无力感,可能大人们已经肩抗无力感,直面生活着吧。

       毕竟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我们用不结婚来逃避对婚姻的无能为力,用不恋爱来逃避对感情的无能为力,用不成家来逃避对家庭的无能为力,用不买房来逃避房价带来的无能为力。

       虽然逃避可耻但是有用,不过,奥特曼不是告诉我们了吗?


遥か空の星が、ひどく輝いて見えたから

僕は震えながら、その光を追いかけた

割れた鏡の中、いつかの自分を見つめていた

強くなりたかった、何もかもに憧れていた


看见天边那颗遥远的星,耀眼夺目地映入眼帘

我为之一振,不自觉地追逐起那道光

现如今注视着破镜之中,许久前的那个自己

因想变得强大,而盲目地憧憬着一切 


从人到神,人与无力感的斗争——《新奥特曼》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