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 天涯 少年

2022-07-02 21:14 作者:清明旧客  | 我要投稿

 一
  ——“天涯远不远?”
  ——“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二 
  天涯一词最早出自《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后因以“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只是不知所谓“极远”是多远——以古人的交通水平,想必几千里是足以当得起“极远”的称呼了,那么我现今在新疆,大可称几千里以外的北京为天涯了;然而过上些日子,我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或是一天半的火车,到了北京,岂不是又可以称彼时几千里以外的新疆为天涯了?——那只要我乐意到处跑,这天下,岂不是处处皆天涯?
  然而却有一个地方,不管人们离它多远,都不会叫它天涯。
  他们叫它故乡。
  所谓的极远,就是天涯到故乡的距离。
  当你进了北京的地铁站,你会看见千千万万的人,可是都不认识;等你上了北京的地铁,你会路过许多许多的地铁站,可是都很陌生;你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店面,楼房,树木,它们好像和所有城市的店面,楼房,树木差不多,可你偏偏觉得哪里不一样。于是你就到了天涯。
  其实只要我花五分钟走到车站,花一个来小时坐车到乌鲁木齐,我就什么都不认识了——你要是不告诉我地名,它对我来说跟北京没什么两样,和除了我家门口以外的所有城市都没什么区别。
  整个天下其实只有两个地方,一个叫故乡,剩下的,就叫天涯。无关远近。
  只是你有一天回到了故乡,发现曾经熟悉的事物竟都变的陌生了,来来往往的人你居然一个也不认识了,整个城市的气氛好像和其他所有城市没什么两样。
  然后世间就只有天涯了。

  于是人们就在天涯里游荡。走着走着,忘了要到哪儿去;走着走着,记不起从哪里来。走着走着,小孩子便成了少年;走着走着,少年便不再是少年。
  于是好像天涯之大,处处可去,却无所遁形;好像脚下道路千万条,却无路可退。
  于是你独自走在空空荡荡的夜,四下无人的街,或是车水马龙的白天,熙熙攘攘的地铁,静静坐在路边,然后自嘲地笑笑:“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只是不知心安何处?
  自然是安在心里。
  吾所立之地,三尺之内,即是故乡;
  纵落魄天涯,心怀明月,还是少年。
   “一枕入梦一眼一千年,一樽江湖还一樽少年。”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人们大抵以为少年是代表着希望的,其实不然:代表着希望的是小孩子。
  只有小孩子才会相信童话,才会相信所谓“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才会相信……
  当小孩子有一天忽然明白许多美好原来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许多快乐原来是自己的自欺欺人,小孩子就很失望,于是他就变成了少年。
  少年是代表着失望的,所以人们常常会说某个少年,身有暮气。但少年的暮气,像清明的雨,凉意之中,满是阳气;老人的衰败,如处暑的风,热浪之中,幽幽寒意。
  因为少年还会失望,因为少年明知道有些美好是想象出来的,却仍然愿意相信。
  不再是少年的人并不失望,
  因为没有希望的人是不会失望的。

  夜很黑,但少年不害怕,不是因为他们有灯,而是因为他们知道白天终究会来;冬天很冷,但少年不畏惧,不是因为他们有炉子,而是因为他们知道春天不远了;少年混的很惨,但他们咬牙活下去,因为他们还有希望。
  有希望的人,可以失望很多次,但不会绝望。
  只是希望有一天,少年不再对这个世间感到失望,世间也不会令少年失望。
  “少年的肩膀, 就该这样才对嘛,什么家国仇恨,浩然正气的,都不要急;先挑起清风明月、杨柳依依和草长莺飞,少年郎的肩头,本就应当满是美好的事物啊。”

  山水之间有少年,抚琴而歌曰:“我有不平意,请君侧耳听。”
  于是我就侧耳听。
  只是已不是少年的少年颓然地放下琴,缓缓地说到:“你走吧,我累了,不想说话。”
  终究有些人,不再是少年;不过终究有些人,还是少年。
  然而一个人刚开始是不是少年,最后还是不是少年,并不重要。就像一个生命的起源和其他生命的起源没什么不同,一个文明的结局和许多文明的结局殊途同归。让一个生命与众不同的、使一个文明独一无二的,是中间的故事。
  于是忽然想起某句话:“我有酒,你有故事么?”
  只是天涯的故事太多,江湖的酒,怕是不太够呢。
  不过没关系,只要故事好,白水也醉人。

  江湖有剑,人间有诗,天涯有少年。
  这天下,不缺什么了。
  当浮一大白。


8 天涯 少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