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要是5年前上映,根本不可能火【深度解析国内电影市场传播环境变迁】

哪吒在五年前不可能火?我认为5年太少了,15年的网络还算发达。up所讲述的电影产业或许在10年前。
曾经电影的票房是靠排片率和上座率(略)。排片率是因为荧幕数量和放映场次有限,院线方得安排各电影的放映比例。理想状况下,院线方预先观看了电影,或者通过观众的反馈,增加优质电影的放映场次,它便能获得高票房。但实际上,院方不一定能辨别出优质电影,毕竟专业的导演都把握不了自己拍的电影呢。因为网络的欠发达,观众影后的反馈也难以及时地传达给院方、亲朋好友或是广大观众。新观难以有对各电影的预先甄别,其选择多是依靠制作方和院方的宣传。最吸引观众的因素还是著名导演、当红明星和IP等,虽然它们确实能一定程度上反应影片质量,但那些小众佳片就容易被埋没了,所以up认为哪吒在5年前火不了。另外,片方对院方的回扣也影响排片,让小成本低制作电影更难以竞争。
现在网络发达了,观众观影后能够及时地把电影质量反馈到实时票房、影评评分等。院方能据此更合理地排片,新的观众也能凭借媒体提前点映、票房、媒体评分等选择优质电影。而那些大制作的烂片即便有着明星、IP、回扣的优势,也抵消不了其低质的暴露,终遭唾弃。冷门佳片,也能凭借质量的硬实力低开高走,如《大圣归来》、《大护法》、《白蛇缘起》以及《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