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3.12.27 准备金

2022-08-05 05:3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27、准备金[i]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行银行[ii]必须经常储存一定数量的贵金属或金币,以备银行券兑现和应付存户提款之用,这些储存的贵金属或金币就叫做准备金。

  准备金和贮藏货币不同,它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一部分。这些货币之所以形成银行的准备金,是由于银行券的流通代替了一部分金币的流通,或者是由于存款而暂时流入银行。它们随时都可能通过银行券的兑现或提取存款的方式重新进入流通过程。因此,马老师在说明一般准备金和贮藏货币的区别时说:“这种准备金的形成,不像贮藏货币那样是流通本身之外的活动······而是必须把货币逐渐积聚起来,以便在未来的一定支付期限有现成的货币。”[iii]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稳定货币和信用制度,曾人为地规定准备金和银行券发行额的比例。如英国在1844年[iv]曾规定英格兰银行无准备金的银行券发行额为一千四百镑,其他银行则需有100%的准备金;美国在1913年曾规定发行银行券的最低准备金是40%。但事实证明,这种打算是徒劳的。因为货币和信用制度稳定与否,乃是取决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否能够正常进行,而不是取决于准备金的多少或某种法律的规定。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逐渐独占了银行券的发行权[v]。同时,中央银行担负了国库和提供各商业银行贷款的任务。这样,国家的现金储备和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日益集中到中央银行中[vi]。而集中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又转入资产阶级国家手中。在银行券普遍停止兑现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实际上成了纸币。这时,这些准备金已经不再履行上述职能而成为国家应付对外贸易逆差的经济力量。为了加强国际支付能力和输出资本,或准备战争[vii],资产阶级国家就疯狂地追求贵金属,以增加上述准备金。如美国目前就集中了全世界黄金储存量的四分之三。

  由于美国的片面贸易政策,使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经常以美元外汇和黄金准备金来应付贸易入超。因此,近年来,这些国家经常发生美元恐慌和黄金准备金恐慌的问题。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165页。

[ii] 它发行银行券。

[iii]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09页。

[iv] “皮尔银行法”。

[v] 美国则集中在联邦准备银行。

[vi] 各商业银行为了能从中央银行获得贷款,必须将自己的准备金的一部分交给中央银行作为保证。

[vii] 战时只有黄金才是国际间的有效购买手段。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简释》3.12.27 准备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