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泼大雨里的远方
人过中年,我们是否该淡漠了流浪?
从向往江南的雨巷,到消失在流浪中的烟雨朦胧,我们来不及咂摸人生况味,这一场场“风雨飘摇”就那么过去了。

昨天,有位老人还在那里喋喋不休:有半年多没下雨了。
真得有半年了吗?我似乎想极力地去搜索记忆里的“证据”,但随之又暗自哂笑——这不事稼穑的人生啊。
三年的疫情好像“架空”了我们,到底架空了我们什么呢?
与往昔无奈地告别,告别那些曾经的模样和活着的状态,我们再也不能那般不负责任地过活了。
以为什么都无所谓,以至于把本不轻松的日子过得稀里哗啦浪里浪荡……当感觉这不是活着的模样时,日子走了,疫情也来了。
好听了,是敬畏生命,但实际上是有点恐慌。那些似乎本该是遥远是事情,都“不约而至”,硬生生地挤进了我们的生命里。该来的不来了,想不到的,都出现了。
我们被迫着学着改变,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改变我们的衣食住行……
有时候,觉得活着就是一个笑话;有时候,觉得日子无非也就如此。
无所谓了深沉,疏远了思考,就连所谓的“珍惜当下”都感觉是一种多余。

叫嚣什么“我想去上班”,很多的紧迫无非就是一种发泄。这种无奈里的“平等”让一切都在瞬间清零,没有所谓的“庆幸”,因为谁都不敢大意这种“岁月静好”,享受寂寞也有风险。
于是,我畅想“如果还有明天”。
我愿活得更加地平凡,我想用“再来一次”的勇气与担当来笑对所有的“憎恶”,哪怕再苦再累再委屈,我也会心甘情愿。
我对不起所有的曾经“擦肩而过”,不仅仅是因为生命里,是擦肩而过太不容易了,这个当下最高频的词语——不容易,让我们不止一次地想彻底地痛哭流涕。
春天乍现,夏天不远,四季于我们像极了那个干瘪的冬天……曾经以为不再食言,但老天也不地道,搅浑了整个大自然,天不再是天,地也不再踏实。
不敢不想去承诺什么了……我忽然明白了自己何以疏忽了下雨天,当日子变得不再重要,有谁还会在乎下不下雨呢?
虽近却远,我把没有你的日子解读成远方。如果有暇,我们一定要去流浪,我不会在乎雨天,我奢望有一场酣畅淋漓的瓢泼大雨,我愿把自己奔跑成一副落汤鸡的模样——因为自赎,也是一种心安。
我们的生命里因为缺少了远方,当下才会如此的不堪吧?来吧,雨;来吧,我们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