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行业大战即将开启,存量市场争夺还在持续,曹操、T3粮草已经到位!
网约车的江湖里从来都是胜者为王败者寇。
当滴滴陷入困境后,网约车行业的竞争便从舆论战、公关战上升到了更加赤裸裸的用户争夺战上。
当7月2号国家网信办等八部门宣布对滴滴进行安全审查后,市场再次沸腾了,因为大家知道等了六七年的机会终于来了,而且这可能是大家唯一的机会。
在滴滴打车软件消失在应用市场的这两个多月里,网约车行业再次掀起了补贴大战,抢夺存量、增量市场,尽管没有如过去那般汹涌,各家平台投入进去的资金算是近几年来最多的一次。
而在滴滴下架的这70多天里,很多滴滴司机反馈,这两个月以来,影响他们单量的是反复的局部性疫情,滴滴APP的下架并没有对他们的收入造成实际意义上的影响。
这是离炮火最近的一群人的真实写照,也是行业的缩影。
滴滴被审查,APP被下架,但是软件并没有被限制使用,原本已经下载了滴滴打车APP的用户依旧可以正常使用,这意味着滴滴获取增量市场的渠道短时间内被切断,存量用户没有太大影响。
而对于当下这些想要借此机会分食滴滴市场的竞争对手来说,大家争夺的其实就是存量市场,道理很简单,在一个区域市场中,如果要想和滴滴在用户应答率上持平,那么你在这个市场最少要有20%的市场占有率,而这也成为这段特殊时间内的争夺点,只有达到20%的市占率,才有可能从这个间隙中突围,开始进一步的竞争,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但是即便如此,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出手最快最猛的几家平台订单量依旧实现了几倍的增长,例如高德、曹操、T3的订单量都增长到了百万单级别,而在这之前几家的订单量均为几十万级。
这些平台增长的订单主要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补贴驱动;
二、滴滴订单外溢。但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特殊时间内获得的单量到底是谁的单量,是玩家自己的还是属于行业的?
但是大家不能忽视的是,一旦滴滴审查结束,大家还可以守住这些花了重金争夺来的订单吗?
而这个也是大家所担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滴滴已经有9年多的网约车运营经验,在司机招募管理以及乘客端的推广中滴滴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2.滴滴的产品类别已经较为完善,滴滴的产品类别涵盖了专车、快车、顺风车等多场景的出行网络,在一个系统里为用户提供有差别服务,这也增加了其他出行玩家击穿其底盘的难度,能在一个系统里提供有差别服务的基础是拥有庞大的流量池,这是其他玩家不具备的。
但是滴滴也不是没有短板,例如当前交通部正在大力推广的合规问题便是滴滴最为头疼的,也是所有平台最担心的。
因为在早期网约车的竞争集中在抢流量,中期拼服务、后期则是无人驾驶运营,行业共识是:网约车上半场已经结束,现在已进入到对个性化服务的争夺。值得一提的是, 这次的竞争和之前的有所差异,争夺的落脚点在于运力,尤其是合规运力。毕竟,合规是政策所趋,只有掌握优质合规运力,在以后的竞争中才有更多的可能。
在网约车生态中,某种程度而言订单量决定一切,这是这场争夺战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这都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役。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当前的网约车行业便是如此,在沉寂了几年时间后,网约车行业仿佛又回到了2015、16年,当时滴滴和优步在中国区酣战,争夺最后的王者,故事的结局是滴滴在中国实现了胜利,成为寡头。
在这之后,高德、美团、曹操出行、T3等新的玩家进入市场,但在全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持续性的大规模战争。
而这次与5年前不一样,寡头陷入困局,留给了大家机会和空档期,几家平台已经在7月8月砸下去了巨额资金,自然不会轻易放手,接下来考验的除了几家平台的运营实力以外,更考验大家的粮草弹药。
所以最近一个月不管是T3、还是曹操出行都在加速融资,补充弹药,不差钱却停摆一年多的美团打车再次火速上线,他们都加大力度去争夺优质运力。
据司机指南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T3出行的新一轮数额较大的融资已接近尾声。
而为在滴滴下架后最先开出第一枪的T3来说,一旦弹药到位,那么网约车行业必然又会进行一场激战,抢用户、抢流量、争夺存量市场的战争一定会持续,烧钱一定是各家平台避不开的结果。
而滴滴就成为了这一切的唯一一个不确定因素,因为谁也不知道滴滴还有多久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