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网红石榴的数字化「落地」

编辑 / 应淇、Millie
从成都出发,驶上被称为中国基建“逆天工程”的雅西高速,一路向西南方向行驶600多公里,8小时后到达四川省南端一座常驻人口近40万的城市会理——曾因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而闻名,也是四川和云南两省之间商旅物资集散的重镇。
2021年初秋,“会理”这座城市的名字再度成为网络热门。不过,这次是因为当地新培育的一种美食:突尼斯软籽石榴。
石榴“红”了,会理也“红”了。
天猫数据显示,9月7日农业农村部启动丰收节金秋消费季以来,石榴销售火爆,单日销售量最多可达350000公斤,相当于350头小象的重量。诸多石榴品类中,四川会理十多年前大胆引入的突尼斯软籽石榴成为一骑绝尘的“网红”石榴。
特色蔬果的南来北往,让国人餐桌上的美食品类愈发丰富。
水精为醴玉为浆,从会理一颗“网红”石榴出发,背后藏着的是中国近20年来基建、数字农业以及电商助农的发展脉络。
01 “网红石榴”着陆
中国种植石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40年。据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石榴的种子,在中国南北各地深耕发芽,安徽、云南、四川、江苏、河南等地均有种植。
从此,石榴就被人们喜欢了两千多个秋天。
而在所有石榴种植地区中,四川会理是一个无法被忽略的地区。《会理州志》曾云:“榴,则名日若榴,日丹若,曰金罂,曰天浆,曰朱实,曰朱英,曰金英;有甜、酸二种,俗称石榴”。作为会理的独特风物,会理石榴早在唐朝便成了皇室贡品。
而如今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会理石榴种植面积占四川省石榴种植面积的92%,占全国26%,是全国八大石榴主产区中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种植区域,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榴之乡”,综合产值达50亿元。
但会理似乎并不满足于上述成果。十多年前,会理引入了突尼斯软籽石榴,色泽鲜、粒籽大,成熟的石榴薄膜里包裹着,宛若真正意义上的千颗红宝石,最重要的是籽儿特别软,随口一嚼就可以吃进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而会理地处大凉山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突尼斯软籽石榴的种植和生长,于是,当地政府积极组织农户种植新石榴品种。
“农户要腾出地给新树种,而一棵石榴树从种下到挂果要3-4年时间。培育新品种意味着付出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四川石榴商家刘刚玉说。
会理刚刚尝试新石榴品种种植时,87年出生的刘刚玉还在成都上学。大学毕业后,刘刚玉一头扎进了计算机代码中,做了10年IT相关工作,频繁往来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家乡那些火焰一般的石榴红,还没有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点燃创业梦想。
直到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刚玉接触到一位天猫生鲜商家。在对方眉飞色舞的描述里,他第一次意识到,水果等农产品在网上也能卖得这么火。于是,辞职创业、返乡卖农产品的想法在他心里萌发。
事实上,刘刚玉一直认为四川老家的会理突尼斯软籽石榴潜力十足。和普通国产石榴相比,突尼斯软籽石榴具有皮薄汁多、籽软可以食用等更多年轻化的优势。而经过多年培育,突尼斯软籽石榴在会理当地已有一定的规模和产量。
但过去,让刘刚玉困扰和无奈的地方在于,这么好的石榴却始终走不出去。

即便会理石榴产量和质量已达到高标准,但当地石榴的销售范围有限。本土农户出售石榴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等采购商上门,或将石榴拉到附近城市的蔬菜市场卖掉。
地理交通的不便是明显的限制因素。刘刚玉还记得第一次来会理采购石榴。当时已是深夜,天空中下着雨。在望不尽的崎岖绕山路上,夜色漆黑,视线模糊,刘刚玉的车在某个转弯处撞上了泥石流。
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山里的好果子却怕路远,更怕外面的世界无人知晓。
好在雅西高速的通车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运输问题,但刘刚玉深信,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也要打造一条高速公路,物理空间的突破以外,在互联网时代,也必须借助科技力量架设一条往来于外界的认知通道。与其等待采购商不定期地驱车几小时来会理收石榴,不如主动走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凉山会理的突尼斯软籽石榴。
于是,他选择走上了一条网络电商构建起的“高速路”。2020年,刘刚玉在天猫开设鑫果伴旗舰店,从IT从业者转身成为站在田间地头的石榴商家。
02 “打捞”优质水果
种植石榴有两次“红火”的时刻:一是五六月榴花胜火,二是初秋石榴成熟。
而后者是刘刚玉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当站在山坡上远远望去,看到一片片石榴林上挂满红彤彤的石榴时,他的喜悦感便油然而生。
尤其是今年会理的光照分外充足,石榴迎来了丰收年。刘刚玉估算了下从自家基地以及合作农户处收来的突尼斯软籽石榴,产量较去年提升了30%左右,果子大小、口感都更佳。
今年会理突尼软籽斯石榴不仅产量多,销量也远远超过了刘刚玉预期。丰收节期间,他经常忙碌到凌晨两三点。每天最后一班石榴从会理发车,开到成都时往往是第二天凌晨。由于会理石榴销售火爆,堵着的货车排成了长龙,刘刚玉和同事们只得下车等待,眼前都是载满了石榴的货车在缓慢移动。

意料之外的火爆销售,刘刚玉认为除了基建的发展和会理政府近年来对石榴的大力推广外,与生鲜电商兴起以及农产品人思路发生转变,希望建立农产品品牌脱不了关系。
近几年生鲜电商竞争激烈,补贴、低价成为不少新电商吸引流量的方式。
然而“果贱伤农”,低价可以迅速销货,却缩小了高品质水果和低品质水果之间的价格差异,使得优质水果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原本愿意花心力种植优质水果的农户渐渐心寒,不得已缩减优质水果的种植,更别提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今年年初,天猫推出水果专项,旨在统一天猫上的水果规格、商品展示信息及服务等标准,给优质水果清晰的市场空间。
而石榴也是水果专项中的品类之一。天猫石榴分级标准按照单果重量、净重、着色、果皮斑纹等因素将石榴分为精品果、优质果和实惠果。单果重量在4-6两的石榴是实惠果,6-8两重的石榴是优质果,8-10两的石榴属于精品果。
区分清楚后,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选择想要的品质水果购买,商家履约发相应品质的石榴。深层逻辑是,将优质水果从传统大通货的困境中捞出,农产品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有品质、有利润的农产品品牌。
“平台统一标准后,我们这些坚持做优质果的商家就有更多机会,愿意买优质水果的消费者也更容易找到我们。”刘刚玉说。他和几位坚持做高品质水果的朋友都感受到了水果专项带来的改变:优质水果终于有市场了。
为此,刘刚玉在办公室的黑板、工厂柱子、果园里贴满了石榴的分级标准,方便果农、分拣工人和电商运营按照标准对石榴进行划分。

产品分级后,鑫果伴旗舰店很快有了起色,石榴热销,店铺订单络绎不绝。每天农户们6、7点便起床去果园采摘石榴,现场按照天猫石榴分级标准分拣,装入卡车。装满后,卡车会将石榴运输至成都工厂进行现代化包装、分拣。
刘刚玉认为天猫平台上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优质水果。接连不断的订单,也让他们更有信心,知道目标客群在哪里。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03 从农民到农业产业工人
以会理突尼斯软籽石榴的数字化销售为代表的金秋消费季活动,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头戏。
在主办方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阿里巴巴作为合作平台有10大涉农业务参与,包括天猫、盒马、大润发、淘特、淘菜菜等,围绕“新基建”“新品牌”“新业态”助推农业产业化建设,全链路数字化推进“新消费富农”。
为了实现农产品供给和消费需求的精准匹配,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阿里云智慧农业会深入农产品基地,助力数字化生产;菜鸟助力农产品数字化流通;淘宝、天猫、聚划算、淘宝特价版、盒马、饿了么建立农产品数字化销售体系。

目前,阿里巴巴以五大产地仓为中心仓网体系,加之菜鸟乡村1000个县域共配中心,融合传统设施与数字基建,构建了一个大型助农销售的乡村新基建体系,每年将超过100万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送消费者餐桌。
菜鸟乡村在全国县域乡村推广共配中心项目,将“四通一达”等快递企业在县域整合,共享场地、运力等资源,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目前已经覆盖超1000个县城,形成超30000个乡村服务网点,助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畅通国内大循环。
阿里丰富的零售渠道,与乡村新基建打通,除了更高效的销售农产品,更可将市场信息通过农业经理人等合作伙伴传递给农民,告诉农民市场需求,实现以销定产、以销优产,让农业不再“靠天吃饭”。
与刘刚玉合作的农户如今普遍有两份收入,一份是把优质石榴供给他。今年优质果和精品果在天猫上销量可观,刘刚玉估计农户收入增加了2-4万元/户;另一份收入是在刘刚玉的产地仓里打工,负责包装、分拣石榴。

这一刻,这些种石榴的农民成为了农业产业工人。
随着“新基建”“新农品”“新业态”的进一步完善,农民们不仅能通过种出好果子,卖出更好的价格,还能从一产跨到三产,成为产业工人,找到更多增加收入的渠道。这便是农业产业化带来的乡村产业振兴,通过“新消费富农”,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而从码农蜕变为石榴商户,刘刚玉的工作场所也从方寸屏幕到百亩田埂。在他书写的故事里,一串代码的诞生意味着一个程序的运行,而种子的培育,石榴的丰收,意味着家乡会理的农产品“被看见”和“走出去”的希望。
他脚踏实地,步履不停,追求那抹闪耀的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