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冰川监测变化新技术二则

1. GNSS-R:卫星导航反射信号
a. 算法:两种基本方式
i. 天线向下,用LHCP天线(左旋圆极化天线),需要较高高度角的卫星信号,用归一化处理。自制软件接收机和硬件接收机
ii. 天线向上,用RHCP天线(测地型天线,右旋圆极化天线),需要较低高度角的卫星信号,用干涉法处理。主要由科罗拉多大学的Larson用SNR,北海道大学的Ozeki用L4
iii. 极化:卫星是发射右旋圆极化信号,经过地面反射后往往变成左旋圆极化(往往→需要较高的高度角才会变;低高度角,往往不变)
1) 发展方向→天线向下模式(未来接收机要放在地轨卫星,航载等等有关)
b. GNSS-R接收机
i. CNSS-R接收机不同于定位接收机和掩星接收机。点播经过海面散射或反射后,由于多路径传播,其合同幅度和相位随时间发生激烈变化。通常,锁相环接收机容易发生相位失锁和跟踪丢失。因此,GNSS-R接收机采用开环接收机,将多颗GPS卫星信号经过下变频得到中频,然后进行采样。
ii. 最初的接收机是DMR,只提供相关功率波形的延进数据,后来发展为DDMR接收机(delay/doppler-mapping receiver)。
iii. 软件接收机/硬件接收机
c. GNSS信号反射类型
i. 光滑表面:反射属于镜面反射,主要针对地面,接收的反射信号能量主要来自主要针对地面,接收的反射信号能量主要来自主反射区
ii. 粗糙表面:属于漫反射,主要针对海面,接收的反射信号来自于远大于地面反射的闪烁区。
d. 优势与特点
i. 无需单独的发射机,可直接接收导航卫星信号,成本低,功耗小
ii. 信号源丰富,可用四系统上百颗卫星,时空分辨率高
iii. 极区:测高卫星vs即便只用GPS的覆盖→覆盖密
e. 空基GNSS-R(接收机在天上)
i. 计划:CYGNSS计划、TechDemoSat-1计划,G-TERN计划
1) CYGNSS:收集热带气旋观测数据
2) TechDemoSat-1:海洋粗糙度
3) G-TERN(未升空):考虑到了冰冻圈
4) 国内: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将搭载于中国的空间站
ii. 优势:比如海上,也能够有覆盖。而对于海面风场的研究,这种海上的覆盖比以往技术的海上覆盖会有所提升。
iii. 问题:这些计划设计的时候,往往不包括极区
f. 应用
i. 反演海面风场的原理:海面粗糙度→风场(是一种方言)
ii. 反演土壤湿度:农业生产,智慧农业
iii. 反演海冰:在岸边架设接收机→有海冰可以看海冰,没有海冰可以看潮位
iv. 反演雪厚:
1) 传统方法:超声雪深探测器
2) 原理:本质上是反演积雪高度的变化,但是基本上没有穿透(除了刚下新雪时)
a) 干雪区域:穿透深度可以达到雪面之下80~90m?
3) 问题:单颗卫星结果不可靠,要多颗卫星同时约束才比较可靠
4) (黄河站雪厚反演:站条件不是很好:其一在于不在基岩上,其二在于周围有个小山遮挡)
5) 总之:能不能做反演雪厚,需要可行性论证,也需要检核
6) 一些过程要点:
a) 剔除直达分量,得到反射分量
b) 频谱分析(反射信号,可能存在主频信号不明显的问题)
c) 不同观测值的组合,多星数据联合(卫星数量,卫星高度角…)
7) 气象站(Field Measurement):一天给一个值;卫星:一天可以给一堆值
g. 问题:需要接收机能够接收到反射信号(一些吉首站的设计就是不想接收到反射信号,这种能不能做出来要尝试)
2. 三维激光扫描(摄影测量?)
a. 应用场景:地面、车载、机载、SLAM、船载
b. 传统方式:
i. RTK:虽然快,但人也要到。作业效率也不是很高。冰川跃动也会使得RTK运动速度观测几乎不可能。
ii. …
c. 设备:RIEGL USA
i. 量程:6 km
ii. 价格:百万级
iii. 限制:不能有雾有云,不然效果会很差
d. 点云数据处理流程
i. 多站点点云数据配准
ii. 多占点点云数据融合及抽稀(调整点云空间分布,足够即可)
iii. 数据滤波
iv. 数据裁剪和冰川区栅格DEM创建
e. 优势:非接触、高精度、高分辨率,自动化程度高、复杂环境测量、超长测量距离
i. 作用:获取冰面DEM→冰川面积平均退缩率→可用于研究冰面退缩,质量平衡…
ii. 最好的测量位置:山顶。但是作业环境恶劣
iii. 其次:山脚,但是可能会有一些被遮挡的空洞区
f. 问题:所获得的高程变化包括了冰和新雪(因为穿透不了积雪),在研究冰面高程变化时会有问题
i. 传统方法:花杆+测绘
3. 冰川物质平衡:冰川监测中的最重要的指标
a. 冰川学法(传统方法):花杆-雪坑法
i. 花杆看高程变化,雪坑看雪的密度
b. 三维激光扫描得到的本质上终究是测绘的结果。还是需要密度信息的辅助才能得到物质平衡
i. 大地测量学法:核心在计算冰量-物质转换密度参数
4. 跃动冰川:如果下游有居民区,则这种冰川对居民生产生活影响很大,需要进行监测
a. 三维激光扫描可以用于监测跃动冰川速度(人上去比较困难/危险)
5. 各种测绘技术在冰川观测的优劣对比(见PPT)
中国:“非常小的冰川”(面积小于0.5平方千米)的冰川占70%,用卫星不太看得到→三维激光扫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