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浪地球2》的随笔
“百年后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会信,我的孩子会信”
“危难当前,只有责任”
机械与人类,大义与感情,亲人与同胞,数字与生命……
杀我别用亲情刀
“我们是否还会像一万五千年那样做出相同的选择”
“我儿子在下面,我需要这个驻站名额。”
人类内斗解决后是自然的侵袭
“这个工作完不成,全都得死。”
“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一分钟怎么这么久”
“你怎么不多说点话,你平常话不是挺多”“是啊是应该说点什么,说点什么呢”
“我相信人类的勇气可以跨越时间,跨越每一个历史当下和未来”
“我相信会再一次看见蓝天,鲜花挂满街头”
“爸爸我们拯救世界了吗”“应该是吧。”
“爸爸要去一个大盒子里睡觉了等你不用望远镜就能看见木星的时候你就能见到爸爸了,你看好多好多的星星在看着爸爸,陪着爸爸”
“再见,太阳系”
“老师,这么重要的发言真的要我来?”“这的发言哪次不重要?照着念就好,一字不落”——这是未来也是传承。
“莫斯,你说人类能活下来吗”“从历史上来看,文明的走向取决于人类的每个选择”“我选择希望。”
2075.2.15
“550w听起来不像个名字,但是反过来是莫斯,直译为小苔藓,是不是可爱了一点。”
“延续人类文明的最优选择是毁灭人类”
“对于已经和死了的定义与你有点不同的看法。”
……
……
↑
边看边记的台词,就当我发疯吧,不舍得删了,好不容易打的。
《流浪地球2》随笔风影评
首先,这是一部好电影。
好导演,好演员,好编剧,好妆造,好特效,值得看吗?值得的(太值了)
我尤其喜欢他不同于《流浪地球》的沉重,正如那句话“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这是一个关于开辟的故事。
但是适合单纯追求合家欢的受众吗?
不适合的。
其一,电影采用了经典的多线叙述,没有足够的是耐心看不下来的。
其二,多线叙述的事件一开始很零碎,每一个支线都可以看作一整个故事。
其三,故事较为沉重,是HE,许多桥段让人想笑,但是从支线来看,是带着BE美感的HE,想笑也总感觉心口沉重。
其四,科学性比较强,需要观影者有基本的常识,剧情多跟随科学原理来行动,情节紧凑,不理解会一头雾水。只知道有事情了,然后人们去跑东跑西的解决,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又是重启互联网,又是布置核弹,又是开启发动机……也不是对于科学素养的要求有多高,就是需要有基本的常识……比如今天看到一个影评,说好几段在太空中说话的时候电影没声,质疑是拍摄问题。有没有可能声音的传播……唉算了请自行百度。
其五,我强行加上的,从爱情,亲情,自我等各层面全方位立体的刀我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本人看不得这个呜呜呜呜可是我会二刷。
总之,不太适合小孩和老人看,看不太懂的人只会觉得这是一部特效拉满的很吵的作品。看完之后感觉很沉重,跟中国人热爱的佳节团结气氛多少不太合拍。
很喜欢其中一段时长约一分钟(?)的极安静的镜头,来自各国的宇航员组成敢死队,他们都知道按钮摁下之后自己十死无生。镜头是循环的,带着国旗的手臂摁下按钮,爆炸,白光,摁下,爆炸,白光……却极安静,就像是耳鸣之后的死寂。
科幻电影拍出了悬疑片和惊悚片的感觉,以摄像头的红点开始,以红点结束,在人类之外有东西在注视着我们,彩蛋一定要看好嘛?
“拯救人类的最佳方案是消灭人类”ta如是说。与《流浪地球》中明晃晃的干涉不同,2中,ta装作旁观者,利用无处不在的手段干扰——不,“拯救”人类。
每次摄像头的镜头总伴随着空灵的水滴音效(有点惊悚),贯穿始终,算是暗线和暗示。
我对其中提到的“数字派”很感兴趣——即将人的意识上传,人可以以数据的形式永生,这是违反伦理的。
朵朵在550A中得到2min的生命,又在550W中与父亲得到了“永生”。(如果记错了我也懒得改了,咳咳咳反正也没人看,对数字不是那么敏感,歉)
数字派的方式是否可行呢?
它违背了伦理,违背了自然规律,“人没了就是没了,你得认”,它是违法的。但是朵朵和图恒宇利用550W的强大算力,弥补了最后百分之三的进程,拯救了世界。
电影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坚定的答案,至少我不认为他是全盘的否定或者全盘的肯定,不赶尽杀绝也不是提倡,它将问题抛给了观众。
每一次变革都有反对者,不敢想象触犯了那么多人利益的计划怎么得以推行,而原因却只有一个:确保更多人活下来。
但是这个计划牺牲掉了太多东西,包括计划要保护的主体——“人”,还不是普通的人,去月球引爆核弹的是经过层层选拔的航天员,每一个都是精英,223人随着核弹爆炸一起消失在世界上。
生命没有值得不值得的,只要“有人的文明”得以延续就是值得的。这与西方精英拯救并统治世界有很大的分歧。
这是一部成功的前传,熟练掌握“前后呼应”的艺术手法(语文考试ptsd)。看过1的人必然会在某个瞬间热泪盈眶。在我看来,它很好的填埋了1中的许多坑,在1中轻描淡写的镜头再看显得沉重。
地下城的舱门关闭,是前传的终结,1的开始,是“跟钻石一样珍贵的希望”。前传中,无数人涌入地下城获得生存的权利,1中,新生代们渴望离开这暗无天日的地方。看起来不同,但是这两种行为的本质都是“生存”。
如果说1是拯救,那么2(前传)就是开辟。
电影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但是给人一种感觉就是“目不暇接”。特效炫酷,音效炸裂,剧情紧凑,倒计时和摄像头的特写贯彻始终,给人以步步紧逼的紧迫感,有东西在催促着人类不断前行。
视觉无可挑剔,让我直呼“卧槽”(是的没有文采大脑当机),但是它给不了观众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内核,给人进京赶考一般“怀疑自我科学素养”的压迫感。观众的思考需要留在戏外,我码字的时间就在凌晨三点_(:з」∠)_这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只是我习惯了边看边发人深思的慢节奏。
想说太多东西,却没有表达透彻,看得出来导演编剧有那个野心——不过有续作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嘛
是以,是个好电影,很值得一看。
ps.怪不得刘培强给莫斯砸了,原来是积怨已久。莫斯:“果然让人类保持理智是不可能的事情(早知道老子一炮轰了人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最美中不足的是3竟然还没有上映?生产队的驴敢这么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