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躰亲子时光:别让你的手机陪伴孩子入睡!
在现在的家庭生活中,手机、平板成了孩子们的标配,跟家长“打游击”玩手机成为这一代孩子学生时代的特色。许多孩子甚至在晚上还会抱着手机玩,久久不愿入睡。
孩子在床上玩手机对视力的伤害不用多说,电子产品的光亮和色彩会刺激神经兴奋,让人难以入眠,而玩游戏这种需要集中注意力、高对抗的娱乐模式更是加剧了这一点。孩子睡前玩手机,不仅睡得晚,而且睡眠质量也会变差。

睡眠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家长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安心入睡呢?高躰亲子时光小组研究认为:
首先,一个安静柔和的睡眠环境必不可少。
夜晚睡觉时,光源刺激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异常,不仅影响睡眠后生长激素的分泌,还可能会导致性早熟,所以卧室内的灯光要尽量柔和。孩子闭上眼睛开始睡的时候,家长开一个小夜灯即可。等孩子睡着了,最好将小夜灯也关掉。
孩子睡不着时,家长可以放一些舒缓、柔和的音乐帮助孩子入眠。但孩子睡着以后,最好还是把音乐关掉,而且也不要因为孩子睡得比较沉,就在卧室内看电视或者外放手机。

此外,是否与父母分房睡也影响着孩子的睡眠情况。
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不跟父母一起睡自己也放心不下,等孩子长大之后再让他们自己睡。但其实,孩子跟大人一起睡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成年人用的床垫要略软,容易导致身体下陷,不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小孩子要选用合适的床垫、枕头和被子,而不应跟大人共用。
且家长抱着孩子睡,头部区间的二氧化碳浓度较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如果父母有打鼾的情况,还会影响孩子睡眠。建议孩子到了3个月后,就应该锻炼跟父母同一个房间分床睡了;到了2周岁,就可以分房睡了。家长不放心的话,可以每天晚上陪伴孩子睡着再离开。

除了上述需要注意到的地方,家长们还可以强化孩子睡觉时的仪式感。
所谓仪式感,就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固定时间和活动来强化“该睡觉了”这件事情。晚上10点后是生长激素分泌的一个高峰,所以孩子最好在9点左右就开始准备上床睡觉。举个例子,家长可以让孩子7点半喝奶、8点刷牙洗漱、上床后讲几个故事、9点睡觉……孩子形成了固定的行为模式,自然也会形成规律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