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9)

2022-01-08 13:41 作者:佛山市南山湖实验中学  | 我要投稿

      奥藏山一带的一个隐秘地点,一众仙人从一个山洞里面走出来。

     “这次闭关了5个月,回去我一定要让言笑帮我整点杏仁豆腐。”魈望着望舒客栈的方向说道。“不知道这5个月里璃月人把自己治理的怎么样了呢?”钟离不紧不慢的从洞里走出来,“可惜甘雨很忙没过来,不然我还可以问问她璃月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旁边一只鹤张开了它的翅膀说。

      “嗡嗡嗡”一个非常的大的声音从璃月港的方向传来,这个声音大到让魈感到一阵头疼。“璃月人怎么敢在这里飞他们的群玉阁。”魈看着天上那个在飞的小点说。“那不是群玉阁,群玉阁已经毁灭了。而且群玉阁飞不了这么快。”萍姥姥只看了一眼就断定那个发出非常大声音的小点不是群玉阁。

      

      层岩巨渊空军基地

      一架苏-27战斗机正在降落,而它的飞行员似乎非常内急。他把飞机重重的砸在地上,然后不顾飞机的弹跳强行减速。“噢!他奶奶的!我可不想去修你的飞机!”一个站在跑道旁边看热闹的地勤大爷看着这架飞机的降落骂道。

       “快!有急事!”那架战机的飞行员刚把飞机停好就跳出了飞机向着地下指挥部的方向跑去。“土门阁下!发生什么了?”一个地勤拿着扳手看着正急匆匆地跑向地下指挥部的土门少校问道。“我飞过奥藏山的时候,我的元素雷达发现了璃月仙人的踪迹!”土门留下一句话就跑进了地下指挥部。

       “什么?土门少校,你确定?你发现了之前一直未露面的璃月仙人?如果是真的,那我们就得立刻联系大本营让他们通知C集团军去清理。”

       

       奥藏山,璃月新政府所在地

      一群仙人来到了这个新建起的城市。“请问一下,老乡。这里,不是一片荒废的土地吗?怎么又建起了城市?”魈看到面前一个老农便上前问道。“璃月人治之后开始扩张了吗?”在后面已经幻化成人形的削月筑阳真君对着钟离问道。“以普遍理性而言,我不知道。”

       “什么?稻妻人打了进来?我们输了?”魈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看着面前的老农问道。“你们一直没出过山吗?难道你们不知道近来的战争吗?”老农把他一直扛在肩上的锄头放了下来,用手撑着那个锄头说。

        石门

        “呜—!”一列满载装甲车辆的列车从石门关口的铁路上飞驰而过。“大兵团调动就是麻烦,从昨晚到现在军列没停过。”一个负责客运列车调度的调度员站在调度室的阳台上看着下面开过去的军列。或许是这支部队接到命令和登车的时间太赶了,他们的很多高精尖装备都没有盖上防水布。所以只要有喜欢拍车的人,都可以在今天了解到幕府军主力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的常规装备。如果运气好他们还可以拍到幕府火箭军的机动发射列车,要知道平时看见导弹机动发射列车的人都被国安部带去问话了,而现在这些机密装备就这么通过民用铁路大摇大摆的运输过去。这对于许多军迷来说是一个美好的日子,但是对于铁路维护人员来说,这是一个糟糕的日子。由于幕府军的装甲车辆基本都超过了40吨而且有些重型坦克营的坦克甚至超过了60吨,他们不得不赶在下一列装载重型装备的军列来临前加固沿线桥梁,有一条设计承载仅仅只有120吨的铁路桥愣是被幕府军工兵和沿线铁路维护人员强化到可以承受400吨以上列车的重压。

      幕府军总装备部和总后勤部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季战斗,幕府军总装备部和总后勤部特意组织了国内的数家大型企业进行当前装备改良。首先改良的就是幕府军士兵们的冬装。

       一套亚麻羊毛混纺的毛呢制服,带着羊毛和棉布内衬,内层布料是人造纤维的,可以防止跳蚤和其他寄生虫钻入。当然有使用丝绸的,那仅限于个人定制的军官制服,毕竟丝绸价格比较昂贵,军费充足也不能浪费。
        除了外面的裤子和外套,每个士兵还能得到两套厚实的棉布内衣,既透气又吸汗,非常舒适贴身,可以有效的保留住士兵的体温。
        一件高领的羊绒毛衣替换下了原本的绒衣,只不过保留了幕府军军服的超长袖管,这种设计是为了供给不同体型的士兵穿着,如果觉得袖子长了可以卷起来,不会妨碍平时的作战与工作。
        幕府军还第一次给士兵装备了毛裤,同样裤管会稍稍长出一截,原因和毛衣一样,尽可能的满足各种体型士兵的需求。
        除了这些制式服装,士兵可以按照个人情况自行购买额外的保暖衣物,但是只允许穿在制服里面,基本的军容是必须要保证的。
        每个士兵还得到了一个滑雪面罩,就是那种套住整个脑袋只露出眼睛和口鼻的毛线制品,正反两面都能使用,反面染成了白色,正面则染成了原野绿色,士兵可以按照当时的环境自行选择,同时这种面罩翻卷起来的话,就变成了一顶绒线帽,可以作为钢盔的衬垫,同时还能在寒风中护住耳朵。
        陆军还给士兵准备了一种新的冬季暖帽,和至冬国愚人众军队刚换装的护耳帽非常相似,只是幕府军这边制造的更加美观与精良。
        总后勤部的部长自己就戴过这种护耳军帽,当然知道这种帽子的保暖能力有多么的强大,哪怕是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它都能有效的保留住头部的热量。别看这顶普通的帽子,在特殊的环境下,有与没有几乎等于是生与死的差距,人体在寒冷地区流失的体温中,有七成是由头部散发出去的,一顶优良的防寒帽,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武器更为重要。
        最终,幕府军的保暖军帽被定型为37型防寒军帽,外层布料选择了结实耐用的粗纺毛呢,护耳和护额使用了混纺呢绒,士官和军官可以选择高级呢绒或者动物皮毛制品,比如羔羊皮和兔皮,如果有钱也可以选择貂皮和海獭皮,不过无论你选择何种材料,军帽的颜色必须要和军服统一,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在护额上钉上幕府军的帽徽,总装备部推荐使用针织制品,不过你非要装一个金属的也没人介意。
        而幕府军的冬季大衣,总装备部选择了一种短风衣式样的防寒服,领子后面带着防风雪的兜帽,领子外包覆着一层呢绒,防寒服外层采用经过防水处理的毛呢布料,内部是羊毛混合棉絮的保暖内胆,军官可以换成皮毛内衬。
        其实保暖效果最好的是鸭绒鹅绒之类的羽绒材料,但是目前的稻妻全国的家禽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军队如此巨大的需求。
        采用鹅绒内胆的防寒服目前只能提供给装甲部队的乘员使用,也许很多人以为坦克里会比外界温暖,实际上坦克时常需要开窗观察与散烟通风,内部温度其实和外界差不了多少,而且坦克手在坦克里长时间无法活动,体温流失的情况比想象中要严重。
        至于普通士兵何时装备羽绒风衣,看来只能等稻妻国内的家禽饲养业产量上去后了,蒙德人还在和稻妻打仗,所以别想从他们那里进口了。
        选择短风衣式样,是为了士兵在雪地环境下也能自如的行动,不再被厚重的大衣所拖累,不过军大衣并没从装备栏里划掉,毕竟这衣服确实很帅气,可以作为士兵外出的常服和礼服使用。
        幕府军短风衣式样保留了幕府军现有制服的精神和帅气,采用了双排扣内襟重叠的设计,更方便抵御正面风雪的侵袭。
        至于那双行军靴,总装备部和总后勤部觉得并没有多少改造的余地,虽然现在皮革材料很充裕,但他们也不打算重新加长靴筒。不过新的军靴不再采用皮制钢钉靴底,而是采用橡胶作为材料,加上至冬国国家设计院设计的防滑纹路,不但防滑效果没有下降,而且比原版的轻便了许多,同时它可以有效隔绝地表温度,防止足部温度快速的流失。
        至于毡靴以及木底哨兵靴之类的,目前幕府军还没有迫切的需要,只是提前少量生产了一些,在至冬国的极地进行使用试验,作为一种后勤方面的技术储备。
        幕府军的军袜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士兵手里多了两双绒线袜,用来套在原本袜子的外面,到了冬季穿军靴时,或许会感到有些夹脚,但总比冻掉脚趾要好。

       但光是让士兵们身上脚上穿暖了还远远不够,总后勤部还需要提供足够的食物,用来补偿士兵在战场上的消耗。
        在之前的战争中,幕府军一直处在进攻的位置上,全盘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不但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作战准备,并且可以合理安排士兵的休息时间。
        正因为这样,一旦进攻开始,幕府军就会连续不断的进行战场机动,幕府军士兵的体力消耗非常大,为了达到闪电战的效果,幕府军必须保持住高强度的进攻节奏,不让对手有任何喘息之机,同样自己的士兵也就没有时间可以进行休整。
        在这段时间里,幕府军士兵只能食用随身携带的干粮,通常是方便保存的腌鱼罐头和面包干,有时候总后勤部还会配发一些干酪和人造黄油,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得到一瓶果酱什么的,对于普通士兵来讲这就是一顿丰盛的战地餐了。
        要是说幕府军的腌鱼罐头,实际上就是一种加足了盐和油脂的混合肉酱,没人想知道这东西究竟用什么制造的,不过总算味道还能入口。
        不过幕府军陆军部队的伙食除了量大,真看不出有什么亮点。其实现在所有的国家的军队,伙食全都一样的糟糕。枫丹陆军给士兵配发的是咸牛肉和面包,还有沙丁鱼和鲱鱼罐头,如果后勤线畅通,那么还会有一些啤酒。但是大多数时候,士兵拿到的只有面包和咸牛肉。
        现在那帮军队高层还没有想出什么系统化的军粮,各国军队都是就地采购食物,或者分包给民间的食品商。幕府军部队常常是后勤搞到什么就吃什么,倒也不算十分挑食。
        再来看总后勤部为士兵们准备了些什么好东西。军用罐头是少不了的,幕府军原本的肉酱罐头其实还不错,稍微调整一下材料和口味就可以了,用不着特意去开发什么固态肉类罐头。
        主要问题还是在如何加热上面,在冰天雪地中所有的罐头都会冻得像石头。所以士兵们会通常会使用长野原公司的“埃克塞特”口袋炉来加热罐头,这是一种迷你折叠炉具,“埃克塞特”是长野原公司的子品牌,这种炉子只有普通人手掌大小,展开后需要配合随炉携带的固体酒精块使用,就像饭店里的干锅下面点的那一种,因为燃烧时不会发出烟雾,所以很适合在战场使用。
      但是这种炉子的火焰总是会被风吹灭,于是总后勤部搞出了罐装固体酒精,以及配套的折叠炉架。看上去就像个普通的圆形罐头,打开盖子后,你只需一根火柴就能把它点燃,可以使用附送的架子,甚至只需要搭起几块碎石或者砖块,哪怕是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用泥土也能垒起一个支架,接着你就能在上面加热任何你想要加热的东西了,一个二百克的燃料罐头,可以持续燃烧一个小时左右。这种罐头有五十克、一百克、两百克三种,士兵可以按照需求选择一种携带。
        不过在战斗间隙,可能没有时间让士兵生火加热食物,那时候就只能食用随身军粮了,于是社奉行和木南料亭公司共同研发了一种高热量食品,他们的研究人员把这种以巧克力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称为“能量棒”。
        这是一根混合了可可脂、牛油、焦糖、葡萄糖、维生素、小麦粉和盐的棒状食品,一根可以提供一千大卡左右的热量,两根下去就足以补充士兵在一场高强度作战中的消耗了。
        不过这只是热量的补充,应急食品,不能当作常规食物来食用,况且它非常的难吃,据试吃员讲,它非常油腻。而且只有获得军官许可之后,士兵才能撕开外面包装盒的封条,取出这种“能量棒”食用,一个包装盒装有四根能量棒,食用完之后包装盒也不用丢弃,士兵可以用它作为防水容器,也可以回收后重复使用。
        为了保障士气,总后勤部和木南料亭公司还研发了一种速溶汤料,将各种调味料、麦粉、蛋粉混合油脂和脱水蔬菜压缩成块状固体,六块这样的汤料为一组,装在一个有油纸内衬的纸盒里,只需要放入开水中搅拌之后,就能冲泡出一杯美味的热汤,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和糖分,同时给士兵带去愉悦的享受,安慰被战争创伤的心灵。
        最近幕府军总后勤部采购了一批新的罐头食品,比如油浸凤尾鱼,就非常受到士兵的欢迎,同时得到赞美的还有特制的璃月的中原杂碎罐头,每个罐头一百五十克重,试验分队的士兵发现这种肉食很适合夹在面包片里食用。

    

    当然,幕府军步兵的单兵装备,性能不能讲有多先进,但是质量和做工非常优异,他们的步枪不愧是老牌军工企业的产品。参加冬季试验的就是以往那些常规武器,主要是试验在低温情况下武器的可靠性与使用情况。
        联合燃油公司和天领奉行一起研制了防冻枪油,在试验室冰库里已经进行过低温试验,可以保证武器在零下四十度的条件下能够正常使用。
        枪油和润滑油不同,当然它也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但是枪油的主要用处是清洁武器零件表面并在上面覆盖一层防锈层,防止武器零件锈蚀。
        火药残渣有一定的腐蚀性,每次使用后都需要尽快擦拭枪管、枪膛和枪机,避免产生锈迹,即便是覆盖油漆或者经过发蓝处理的枪支外壳,也会因为使用中的磨损渐渐失去保护作用,只有时常进行保养维护,才能增加武器的使用寿命,避免使用时故障发生。
        幕府军有严格的武器保养程序,士兵有空闲时也会自发的保养自己的武器,因为战场上的经验告诉他们,武器就是自己的第二生命。
        但至冬国此时的温度还未到达试验需要的峰值,不过据说今年的冬季会特别的冷,试验分队预计会一直呆到第二年春天,在各种极端温度下进行作战演练,拿到最详实的数据,并且找出目前幕府军冬季战术的漏洞。
        现在幕府军的极地试验分队补给充足,士气饱满,武器精良,作战经验丰富,加上一群熟悉寒带作战的教官,至冬国的冰雪对他们造不成多少阻碍,反而因为一堆新颖可口的军粮,他们时不时能够大快朵颐一番,要不是冰原上缺乏娱乐活动,士兵们都快乐不思返了。
        相对于步兵单位,装甲部队的试验难度要大得多,除了和步兵同样的单兵装备试验,他们还要试验幕府军目前装备的主要装甲车辆和机动车在低温环境下的作战和使用,以及在寒冷气温下的补给和保养工作。
        装甲试验分队此时差不多已经接近旅级规模,各种试验车辆加起来就差不多有一个团,还有一堆后勤、维护、侦查与通讯单位,零零散散差不多有两千多人,还没有算进各大军工企业派来的技术员和总装备部的行政军官。
        幕府军对装甲车辆在冬季的运用并不是毫无研究,稻妻的冬季也是一片冰天雪地,装甲坦克部队时常会进行冬季演习,但即便是稻妻冬季最寒冷的冬夜,与至冬国这边的寒夜相比简直温暖如春天一般。
        靠近至冬国北部的山地,冬季气温随随便便就能降到零下二十度,让毫无心理准备的幕府军装甲兵吃了不少苦头。据当地气象部门报告,进入深冬之后,至冬国北部冰原的气温更会下降到零下三十度,极端气温甚至达到零下四十度,让幕府军士兵们感觉就像在听天方夜谭。
        幕府军坦克履带原本铸造的防滑齿适合于雪地行军,但对柏油和水泥公路的损伤很大。而目前幕府军坦克的履带板上,大都安装有可拆卸橡胶块,它能够很好的保护公路路面,并且有效降低坦克进行中的噪音。
        不过要是碰到结冰路面,橡胶块可能会发生打滑的情况,如果正好遇到个下坡路,坦克会变成一架无控雪橇,对于坦克手来说这一点都不好笑,要是不能在冲出路面前把坦克刹住,很可能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事故。所以在遇到危险路段时,必须拆掉橡胶块使用常规履带行军。
        为此,总后勤部特意为幕府军目前装备的履带车辆发明了可拆卸防滑钉,可以螺接在履带板两侧,每隔五块履带板就安装两枚四齿防滑钉,安装工具只需要一把扳手,一个熟练的机械员完成换装只需耗费二十分钟时间,遇到损坏也非常容易更换,只是安装和拆卸时,需要驾驶员启动车辆配合,否则就只能使用千斤顶和吊车,那么改装时间就很难控制了。
        当运兵车进入危险路段或者需要雪地行军时,部队可以提前安装上这种防滑齿,而在国内运输调度过程中,则使用常规履带行进。
        同时总装备部还为所有车辆准备了冬季润滑油,这不属于什么高科技发明,同类产品枫丹和至冬国早就在研究了。技术上也没有多大难度,联合燃料和国家石油几乎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搞出了性能不错的成品,说白了就是调整机油里的添加剂成分,使它在低温下不会凝固并且保持一定的润滑黏度。
        这种润滑油也可以在火炮和其他重型装备上使用,只不过只有在温度降到零度以下之后,才能进行更换,因为常温下这种润滑油有些过于稀薄了,无法达到正常油料的润滑效果。

        再来看看那些半履带运兵车,如今全都安装上了可迅速拆卸的帆布车顶,虽然做不到密不透风,但也可以替士兵遮挡一下车外刺骨的冰雪和寒风,车厢内加装了一台煤油加热炉,带着个铁制防护架,士兵们可以在上面炖煮开水和食物,还能为舱室提供一些额外的温度。
        幕府军的水壶上有毛毡护套,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但是遇到至冬国那种严寒,这层毛毡就起不了多大作用。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开水简直就是生命的源泉,一杯速溶热汤或者咖啡,能够让士兵迅速消解战斗过后的疲劳。
        幕府军如今也不差这点钱,于是幕府军大本营和幕府军最高统帅部向木南料亭公司下了一笔订单,要求提供八百吨上好的速溶咖啡,在西线军队里进行试用。同时稻妻商业部也正在与木南料亭公司商讨在开发新口味的项目,准备制造更适合幕府军士兵口味的速溶饮料。
        速溶咖啡可以让士兵随时随地都能品尝到香浓的美味,其中的意义只有在战线上呆过的人才能理解。
        现在有了速溶咖啡,士兵们只需要寻找到热水冲泡就行了,一般情况下部队会有后勤部门专门供给热水,野战炊事车上设计有专门的热水炉,可以一次满足一个排的开水需求。
        只是如果遇到战事胶着,补给线很可能会被敌军的炮火所切断,那时候别说开水,就连普通的饮水都难以保证。
        有人可能会说雪地里到处都是水,抓一把雪融化不就行了,问题是战场上不光只有冬季,也有骄阳似火滴雨不落的时节,而且积雪并不是拿来就能融水饮用的,特别在战斗爆发之后,积雪上往往落了一层火药残屑和冻土,融化后水里满满一股硫磺硝石的气息,这东西谁敢随便往嘴巴里灌。
        幕府军士兵的配给里有小瓶装的明矾净水片,用来净化饮水,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最安全的处理方法就是把水煮开。
        步兵在战斗间隙,可以使用随身携带的小型折叠炉烧水,坦克兵却没有这种条件,于是国家电器集团搞出了一个小发明,一根简单的电热管,可以放进各种容器里,名为电加热器。

       装甲车辆有发电机和电瓶,可以为电器提供电力,电加热器只是最简易的加热工具。总后勤部还提出了电热水壶的创意。
        只是建立生产线需要时间,暂时还无法拿出成品出来,相信到时候不光是军队,就连民用市场上都会大受欢迎。
        此时稻妻国内城市的管道煤气并没有完全普及,一部分旧式楼房使用的还都是燃煤炉具,不过所有建筑物都通上了电力,相比燃煤炉灶排出的难闻废气,市民们一定会喜欢这种干净快捷的烧水工具。
        而国家电器最新研制的移动雷达车将能够跟随部队一起机动,布设开之后能够探测到二百五十公里范围内的中高空飞行物,以及一百公里范围内的在二十米高度飞行的超低空目标,这基本杜绝了敌军轰炸机低空突袭的可能。
        几辆这种移动雷达站可以与幕府军配备的各种机动防空武器相互配合,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防空系统,为地面部队撑起一顶坚固的保护伞。
        至于相应的防空火炮,总后勤部已经确定了几种设计方案,目前就只等踏鞴砂钢铁集团研发出他们需要的通用运载平台。现在踏鞴砂钢铁正在对几个项目进行对比试验,目前性能最突出的就是在“通古斯卡”自行高射炮基础上改进的履带式底盘。
      踏鞴砂钢铁集团给它装上了新型发动机,跟换了新的悬挂系统,增加了履带宽度,使其获得了更好的越野能力,空载底盘在试验跑道上一度跑出了时速五十七公里的最高成绩,定型编号为“1130型防空火炮运载平台”。
        总装备部有兴趣把它作为一款通用履带式底盘,然后在此基础上改装成各种机动火力平台。这种底盘可以轻松的载动2门完整的1130近防炮,而目前还没有哪种幕府军制式火炮是它搭载不了的,当然列车炮除外。
        总装备部需要尽可能提高幕府军装备的通用性,这无论是对制造还是后勤保养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总装备部的目标是做到幕府军任何一款自行火炮受损之后,都能在就近的维修所找到合适的更换部件。
        总装备部一度还想把“1130近防炮”安装到普通的装甲车辆上,但是随后发现弹药消耗速度太快,少量部署起不到多大效果,大量部署总后勤部要造反。
        不过总装备部不会放过这种优秀的设计,他们已经命令长野原公司在“1130”基础上设计一款速射机枪,使用十二点七毫米口径的机枪弹,总装备部准备把这种机枪安装在轮式装甲车上,相信它将会成为敌军士兵寒夜中的梦魇。
        把视野放到幕府军的半履带车上面,幕府军的后勤运输车队里,多出了好几个新成员。总装备部拿出了半履带卡车的改装方案,其实说开了并不复杂,就是用履带行动机构替换下原本的卡车后轮,使一辆普通的军用卡车具备了半履带车的越野能力。
        接受改装的不光是幕府军自己的卡车,一部分幕府军缴获的卡车也进行了类似的改装,特别是其中几款全驱型号,装上履带改装件后,全都发挥出了惊人的越野能力。
        可以预见得到,这些看似简单的改装,将会大大提高幕府军在恶劣地形条件下的运输补给能力。

     

(好不容易抓到个水字数的机会,一定要大水特水。不过,这么明显的装备配置,下一步攻势也很快到来了。)

(2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