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乒器观察 62:这才是器材发展的大趋势


器材发展的趋势
鉴于正手的T05快打废了,在琢磨着是否重新贴上D05,于是有了一番思考。之前试了几次D05在正手,只觉穿透力还是不行,加转和发力拉冲的效果不如T05。单单将其归结为“发力不够充分,业余一般打不透D05”,是不够准确的。
这,似乎,本来就是蝴蝶的“套路”,也是现下器材发展的趋势。按小马哥所言,就是现在套胶设计的时候,更增加了近台起速的能力,而非长弧线的那个能力。
简单说,器材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在近台硬怼,更多上旋相持,借力中的加力和封盖。而不是说退远台,给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拉一板爆的。D05就是这样,近台上旋对抗更硬朗,速度更犀利了。但是拉冲蓄力后的底劲,不觉得比T05好。对于习惯退台然后拉冲的笔者而言,D05是有些乏力的。D09c更是如此。所以笔者觉得不过是狂飚8的水准。
你会发现,现在的套胶都倾向于发脆,好近台起速和防御;而非海绵发轫,好蓄力,退台底劲更好。所以笔者在反手能打好Dignics系列,因为就是挂一板,然后小动作的弹击、防御;正手却打不好,因为想退台拉,就会觉得底劲不容易出来,威胁不大。而一位朋友,用超级张本贴正手D09c,则打得很好。他的正手拉球幅度小,大都在近台反拉快带。打的底劲不强,一般人却冲不死他。
这就是器材发展的趋势吧。新塑料球时代,退台再拉冲,费劲又不讨好。在近台封封挡挡多轻松,这就是时代潮流。套胶如此,底板亦然。张本智和ALC退台底劲就不如InnerforceLayer ALC,显得肉,但在近台压弧圈和弹击是那么顺手,借力反弹速度还快。林高远ALC在近台防御多灵动,退远台更拉不死人了,但是它本来就没指望远台。V>15 Extra就是这时代潮流下的套胶,咦,我就是不吃转,可以吸短,可以借力中加力。说摩擦不够给力,底劲没有T系列那么足,其实压根不是走这路子的。就是近台的上旋相持,同时增加反拉反带的突然性。有朋友问Aibiss是不是也是这样的设计思路?不,不,它只是设计失败了
当然啦,每个历史潮流的滚动中,都是革新和怀旧同时交错的。你刚说现代篮球会是小球打法,中锋会消亡。一下子可能就出来一个新的内线怪兽,让你重温下“得内线者得天下”。
尽管众多新型底板都有那么个偏近台的趋势,但是W968和许昕蓝标这两个长弧线的怪物不也继续在国家队驰骋吗?就是有底劲,退台才更给力。跟这些新品球板产生了一个明显对比。
至于要顺应潮流趋势改造自己的打法,还是坚守原来的自己,那就见仁见智咯。因为潮流并非决定胜负,实力才是啊!!

EG V2
某种意义上,Celero Wood才是EG的升级版,而EG V2不是。CE才是高弹的,更有穿透力的EG。EG V2的大芯明显增厚到4mm左右,这是跟原来EG的主要区别。结果是支撑力和刚性更好了,但是更难打透了。防守借力、借力中直线动作的加力,以及弹速,都提升了。但是拉起来似乎更累了。因为属于弧圈的那种穿透力似乎不如原来的EG了。那种整体形变的爆发感不容易出来了。

不过嘛,单纯地定义它失败,也不大合适。应该说是一种不同风格的EG。
就像北极木一般,一块硬朗扎实、上旋相持的纯木五层,堪比七夹,笔者虽然用着不喜欢(拉冲下旋不顺畅),但不可否认,仍然有很多球友喜欢。因为球板的风格其实契合着不同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