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晌江湖 9

2020-09-28 15:45 作者:黑马聊乒乓  | 我要投稿

这江湖,到底是人的江湖,还是乒器的江湖?  — 写给青春,以及未来的哲思。



01


多情是难以避免的,专一又是必须的。


人的本性都是如此。前几月觉得碳素45底劲不足,这会又怀念起能轻松拉透的感觉。吉村限量正手配T05,觉得过于韧实,难打透,远不如贴个1Q轻松愉快,明日又觉得配T05才能轰出闪电球。人的反复无常演绎到了极致,烧是没问题的,不烧也不是反人伦的。


C君在以前的日子里,每每打球,必然袋子揣着几把球拍。波尔之剑、Inn ZLC、YEO交替上场,不能说烧拍打不好球,也是业余少有的高手了。到了今年,只带着岩羊打。仿佛让笔者有了一种“出道即巅峰”的错觉(出的第一支球板如此成功?)。这到底是他烧累了,还是岩羊真的好?


其实细究开来,凡是能打得长久的板子,多半有几个情况。一个是你本来就不发烧,一个是这板子战绩好。还有一点,就是它有些甜点,让你一直愿意打下去。岩羊在你刚开始打的时候,只觉脆爽,然后慢慢打开那个持球的感觉。即便状态一般的时候,硬面材的直截了当好像也总能给你“醒酒”一般的触觉。

那些爱Vis的人也一样。那个反手扛大板时借力中加力的感觉,就是一个爽。W968亦然,正手拉冲时风驰电掣的加速感让人很有成就。


均衡全面的板子固然可贵,但少了那个一直能诱惑你的甜点,也就没有了打下去的动力。就像斯帝卡CL一般,平淡无奇,没有动力再去打,不过到底线性忠实,笔者也就放着来评测胶皮。


 


02


人们总是容易忽视“习惯”的影响。奔腾II在本市能被多位高手用来代替狂飚3,一则有共性:都是粘套,手感和球质有相近的地方;另外就是因为有影响力的高手打了,并且打着很好。


如果仅仅是靠“试打”,然后很多人就换了。这并不现实。球友试着手感好,就用来代替狂飚,很难。一开始大部分仍然会留恋狂飚胶面摩擦时那种更明显的拉扯感。这点习惯会被人们放大,以致于拒绝新的尝试。如果没有“高手已经打了奔腾II,觉得比狂飚3好,还免灌”,那么就难以提供给球友自己更换的一个“说词”。


现在很多球友私聊我,什么底板或胶皮会不会比他原来的更适合,哪款新品值不值得买。从发烧的角度,想烧就烧;从更换的角度,说到底,除了你是否能习惯,另外一点还建立在对你的技术特点的了解上。而这些,你自己肯定比我更清楚。


“黑马聊乒乓”更多地只能提供产品性能上一些共性的描述。大部分也能在里面找到。(但也遇到过刚写了尚坤ZC,隔天就有球友问它性能怎么样;刚写了Vis和林高远ALC对比,接着就有问林A比起Vis怎样的。笔者表示很无奈。)每个个体是如此地不同,都需要靠自己去挖掘和思考。



一晌江湖 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